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未来世界的支撑者和决策者.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期待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生态价值观,既能够保证当代人的幸福生活,又能够充分考虑地球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本研究基于国际研究中已有的青少年生态价值观量表(NEP),对北京市通州区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对学校层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教育NEP量表
一、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现状调查背景
伴随着全球课程和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更迭,教育在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所起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2002年联合国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确定了教育在新千年的地位,将2005年至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纵观这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教育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可持续发展教育”,2002年至2014年总共发表了文献5 638篇,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内容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课程渗透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区域推进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实践促进了一大批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才的成长,积极推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
北京市通州区201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级实验区.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行动研究的层面上,呈现出学校可持续教育理念渗透深入、可持续教育活动内容多元化、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本土化等特征.但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状态?这种生态价值观的现状意味着什么?这对学校层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有何启示?
NEP 是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的简称,中文称为新生态范式量表,它包括了五个维度的生态价值观,广泛应用于成年人的生态价值观调查,不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有研究者通过修订形成了适于青少年使用的NEP量表.青少年NEP 量表共有11个题项,呈现关于自然的权利、生态危机和人类责任三个维度的生态价值观.对每个观点,要求被测试者在五点量表上做出态度选择,态度分别为“完全不赞同”“不赞同”“不确定”“赞同”“完全赞同”.
本文以通州区的5所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每校20名学生的数目进行NEP量表的发放,共发放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调查完成后,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以下针对通州区小学高年级的NEP量表调查结果,呈现了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生态价值观倾向,并从三个层面的启示提出学校层面构建学生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系统的策略.
同的比例1植物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生活权利833%4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90%7人类具有能够掌控自然界的能力5%
“植物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生活权利”完全赞同或赞同的比例达到833%,呈现出大多数青少年对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平等视角.这与学生们所经历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中所接受的媒體宣传高度的一致,学生们认可动植物的生存权,并对人类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有理性的判断. 对“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的选择中,90%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种说法.这说明在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学生表现出遵循自然法则的亲生态的状况.对“人类具有能够掌控自然界的能力”的选择中,仅有5%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体现了学生们对人类地位的正确认知,知道人类应该对自然界存在着敬畏之心而不是要控制.
综合学生在青少年NEP量表里对自然的权利的观念,主要表现出了亲生态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期待学生能够对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将人类放在生物圈这个大环境中去,爱护身边的动植物,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行动.
2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看法调查分析3%
学生仍处于接受力、理解力、思维发展的过程之中,例如在“人类与自然相处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的回答中,完全赞同或赞同的比例仅为183%,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观察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结果,认为人类从中获得了很多好的结果,生活资料丰富了,学习环境也比较适宜.他们并未站在自然平衡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对地球带来的结果.
在对“人类正以不好的方式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有651%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一观点,呈现出亲生态的价值观趋势.有趣的是,仍有一部分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可能认为人类有权利获取自然的产物,由于媒体做了很多关于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生态环保方面的宣传,因此学生认为人类正在改善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回答对“如果不改变现状,人类将很快面临巨大灾难”的问题时,有883%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种价值观,表现出亲生态的趋势.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生对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有所思考,正在学会理解自然界中人类力量是有限的.
从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看法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体上学生理解了人类在地球上应当扮演的角色,对生态危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即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面临生态危机正是人类满足无尽需求的结果.
3学生在人类责任方面的生态价值观表现的调查分析
三、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启示
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塑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样的理念,需要不断对生态价值观塑造的课程进行设计和培育,以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为愿景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希望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启示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实现生态价值观转变的可能方向. 1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探索自然的规律
人类智慧的目的不仅仅是向自然索取人类所需,更应该以谦卑的自然之心面对生活.人类应以和谐统一的方式来解决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与冲突,也应为过量使用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忏悔和补偿.因此有节制地使用人类获得的智慧,是学科知识探索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
2支持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价值观的转变绝非朝夕可变,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展研究,一方面让学生认识自然界规律的由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产生影响.例如,开展基于绿色生活为理念的创新设计,讨论雾霾的整体环境解决方案等活动.联系实践中的问题探索生态平衡受到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亲生态的生态价值观.
3以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支点,帮助学生从亲生态价值观向亲生态行为进行转变
觀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次调查显示了多数学生具有亲生态的价值观,少数学生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亲生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行为层面上,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尊重环境的行动.例如在旅游时带走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时保持节水节电,在生活中向周围人传播爱护环境的观念,等等.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行动,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重要的教育价值.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过程必然是艰辛而漫长的,学生的亲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及向亲生态行为的转化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期待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学校课程的共同努力,引导这个社会的决策者真实而客观地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克服人类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对生态不可逆的破坏,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的决策出发,还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都共同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J]. 教育研究,2000(11):5068.
[2] Riley EDunlap,Kent DVan Liere.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8, 9 (4): 1019.
[3] Constantinos C. Manoli,Bruce Johnson,Riley E. Dunlap. Assess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Worldview: Modifying and Validating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Scale for Use With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7,38 (4):313.
[4] 洪大用.环境关心的测量 : NEP 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J].社会,2006, 26 (5): 7192.
[5] 吴建平,訾非,刘贤伟,等.新生态范式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修订及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 杨光.探究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念——发展教师信念量表的考虑[J]. 外国教育研究,2008(9).
[7] 史根东.论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12).
[8] 杨光,林智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J]. 地理教学,2007(4).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教育NEP量表
一、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现状调查背景
伴随着全球课程和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更迭,教育在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所起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2002年联合国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确定了教育在新千年的地位,将2005年至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纵观这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教育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可持续发展教育”,2002年至2014年总共发表了文献5 638篇,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内容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课程渗透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区域推进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实践促进了一大批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才的成长,积极推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
北京市通州区201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级实验区.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行动研究的层面上,呈现出学校可持续教育理念渗透深入、可持续教育活动内容多元化、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本土化等特征.但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状态?这种生态价值观的现状意味着什么?这对学校层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有何启示?
NEP 是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的简称,中文称为新生态范式量表,它包括了五个维度的生态价值观,广泛应用于成年人的生态价值观调查,不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有研究者通过修订形成了适于青少年使用的NEP量表.青少年NEP 量表共有11个题项,呈现关于自然的权利、生态危机和人类责任三个维度的生态价值观.对每个观点,要求被测试者在五点量表上做出态度选择,态度分别为“完全不赞同”“不赞同”“不确定”“赞同”“完全赞同”.
本文以通州区的5所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每校20名学生的数目进行NEP量表的发放,共发放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调查完成后,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以下针对通州区小学高年级的NEP量表调查结果,呈现了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生态价值观倾向,并从三个层面的启示提出学校层面构建学生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系统的策略.
同的比例1植物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生活权利833%4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90%7人类具有能够掌控自然界的能力5%
“植物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生活权利”完全赞同或赞同的比例达到833%,呈现出大多数青少年对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平等视角.这与学生们所经历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中所接受的媒體宣传高度的一致,学生们认可动植物的生存权,并对人类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有理性的判断. 对“人类必须遵循自然法则”的选择中,90%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种说法.这说明在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学生表现出遵循自然法则的亲生态的状况.对“人类具有能够掌控自然界的能力”的选择中,仅有5%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体现了学生们对人类地位的正确认知,知道人类应该对自然界存在着敬畏之心而不是要控制.
综合学生在青少年NEP量表里对自然的权利的观念,主要表现出了亲生态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期待学生能够对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将人类放在生物圈这个大环境中去,爱护身边的动植物,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行动.
2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看法调查分析3%
学生仍处于接受力、理解力、思维发展的过程之中,例如在“人类与自然相处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的回答中,完全赞同或赞同的比例仅为183%,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观察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结果,认为人类从中获得了很多好的结果,生活资料丰富了,学习环境也比较适宜.他们并未站在自然平衡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对地球带来的结果.
在对“人类正以不好的方式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有651%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一观点,呈现出亲生态的价值观趋势.有趣的是,仍有一部分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可能认为人类有权利获取自然的产物,由于媒体做了很多关于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生态环保方面的宣传,因此学生认为人类正在改善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回答对“如果不改变现状,人类将很快面临巨大灾难”的问题时,有883%的学生完全赞同或赞同这种价值观,表现出亲生态的趋势.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生对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有所思考,正在学会理解自然界中人类力量是有限的.
从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看法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体上学生理解了人类在地球上应当扮演的角色,对生态危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即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面临生态危机正是人类满足无尽需求的结果.
3学生在人类责任方面的生态价值观表现的调查分析
三、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启示
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塑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样的理念,需要不断对生态价值观塑造的课程进行设计和培育,以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为愿景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调查分析,希望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启示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实现生态价值观转变的可能方向. 1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探索自然的规律
人类智慧的目的不仅仅是向自然索取人类所需,更应该以谦卑的自然之心面对生活.人类应以和谐统一的方式来解决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与冲突,也应为过量使用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忏悔和补偿.因此有节制地使用人类获得的智慧,是学科知识探索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
2支持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价值观的转变绝非朝夕可变,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展研究,一方面让学生认识自然界规律的由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产生影响.例如,开展基于绿色生活为理念的创新设计,讨论雾霾的整体环境解决方案等活动.联系实践中的问题探索生态平衡受到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亲生态的生态价值观.
3以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支点,帮助学生从亲生态价值观向亲生态行为进行转变
觀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次调查显示了多数学生具有亲生态的价值观,少数学生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亲生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行为层面上,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尊重环境的行动.例如在旅游时带走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时保持节水节电,在生活中向周围人传播爱护环境的观念,等等.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行动,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重要的教育价值.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过程必然是艰辛而漫长的,学生的亲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及向亲生态行为的转化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期待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学校课程的共同努力,引导这个社会的决策者真实而客观地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克服人类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对生态不可逆的破坏,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的决策出发,还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都共同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J]. 教育研究,2000(11):5068.
[2] Riley EDunlap,Kent DVan Liere.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8, 9 (4): 1019.
[3] Constantinos C. Manoli,Bruce Johnson,Riley E. Dunlap. Assess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Worldview: Modifying and Validating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Scale for Use With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7,38 (4):313.
[4] 洪大用.环境关心的测量 : NEP 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J].社会,2006, 26 (5): 7192.
[5] 吴建平,訾非,刘贤伟,等.新生态范式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修订及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6] 杨光.探究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念——发展教师信念量表的考虑[J]. 外国教育研究,2008(9).
[7] 史根东.论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12).
[8] 杨光,林智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J]. 地理教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