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2
“作文作文伤脑筋,不作又不行”,这是我上小学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一名话。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心理。在教学道路上,我在学生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常常让我疑惑: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面对作文无从下笔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探索,摸索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写作的引路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多为兴趣所左右,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习作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因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便会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有了观察的欲望,何愁没有习作的“源泉”呢?如在训练写景类习作时,我选择了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以“晨运”为由将学生带到操场,置身于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表露无遗。我便趁机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与平时有何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顿时围绕“雾”这一话题“开了锅”,接下来的习作便水到渠成了。
二、从突破口语入手,让学生能说会写
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更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的训练内容。它与作文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与作文比较而言,它要易于作文。因为除哑巴之外,谁都不能不说话。一般的说话不像作文那样,要审题立意,要谋篇布局,要遣词造句。只要能围绕一个中心说就行,一句话可以,几句话也行。所以,我接受一个新班时,我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其形式是让同桌的相互说,让小组的轮流说,让全班的抢着说。为了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我规定上课发言上台说,说话时要让全班同学听清楚,听明白,才让其回座位。虽然起初有些难,也曾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大提高。学生也从敢说到能说,从能说发展到会说。不仅如此,我还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力争上好每次的口语交际课。力图让学生由会说发展为美说。这样一来,我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其他班大大提高,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每次口语交际课后,我都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有条理地写出来,并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一篇篇优秀作文也就脱颖而出,学生也变得能说会写了。
三、用信心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常常听到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说: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是的,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一)用批语赞赏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习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习作质量也时优时劣。怎样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細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我建议你用这个词更好。”“这一句写得真美!”“嗯,精彩极了。”“我也了解了你的表弟,我还想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呢?” ……随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当学生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时,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
(二)用成果激励学生。 当学生的习作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他们便会不满足于现状了。因此,让学生享受成果便成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习作的动力。于是,我经常组织一些习作竞赛,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比,并加以奖励,鼓励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习作的交流范围。对于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我还帮助学生往外投稿,一些学生的文章被告发表后,作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家人、老师和同学。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在学生的笔下母亲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母亲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问学生是否拥有同一个母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自己的家人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又如:老师因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为此要求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作文。
当然,要让学生的习作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创意的表达”,仅靠以上的做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习作教学的天地里,还需要深入研讨,不断实践,真正地帮助学生用好所学的语言文字,做到文从字顺地“我手写我心”。
“作文作文伤脑筋,不作又不行”,这是我上小学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一名话。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心理。在教学道路上,我在学生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常常让我疑惑: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面对作文无从下笔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探索,摸索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用兴趣作为学生乐于写作的引路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多为兴趣所左右,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习作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因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便会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有了观察的欲望,何愁没有习作的“源泉”呢?如在训练写景类习作时,我选择了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以“晨运”为由将学生带到操场,置身于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表露无遗。我便趁机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与平时有何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顿时围绕“雾”这一话题“开了锅”,接下来的习作便水到渠成了。
二、从突破口语入手,让学生能说会写
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更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的训练内容。它与作文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与作文比较而言,它要易于作文。因为除哑巴之外,谁都不能不说话。一般的说话不像作文那样,要审题立意,要谋篇布局,要遣词造句。只要能围绕一个中心说就行,一句话可以,几句话也行。所以,我接受一个新班时,我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其形式是让同桌的相互说,让小组的轮流说,让全班的抢着说。为了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我规定上课发言上台说,说话时要让全班同学听清楚,听明白,才让其回座位。虽然起初有些难,也曾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口语能力大大提高。学生也从敢说到能说,从能说发展到会说。不仅如此,我还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力争上好每次的口语交际课。力图让学生由会说发展为美说。这样一来,我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其他班大大提高,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每次口语交际课后,我都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有条理地写出来,并经过自己的反复修改,一篇篇优秀作文也就脱颖而出,学生也变得能说会写了。
三、用信心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常常听到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说: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是的,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一)用批语赞赏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习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习作质量也时优时劣。怎样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細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我建议你用这个词更好。”“这一句写得真美!”“嗯,精彩极了。”“我也了解了你的表弟,我还想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呢?” ……随时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当学生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时,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
(二)用成果激励学生。 当学生的习作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他们便会不满足于现状了。因此,让学生享受成果便成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习作的动力。于是,我经常组织一些习作竞赛,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比,并加以奖励,鼓励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习作的交流范围。对于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我还帮助学生往外投稿,一些学生的文章被告发表后,作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家人、老师和同学。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在学生的笔下母亲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母亲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问学生是否拥有同一个母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自己的家人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又如:老师因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为此要求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作文。
当然,要让学生的习作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创意的表达”,仅靠以上的做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习作教学的天地里,还需要深入研讨,不断实践,真正地帮助学生用好所学的语言文字,做到文从字顺地“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