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教师集体协商的权利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参与总结
  “哇,这学期我们做了这么多事……”“真是不梳理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呀……”在进行学期总结时,老师们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這学期,我们尝试着改变了“领导说、大家听”的模式,让老师们自行总结,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先将教师随机分成小组进行开场游戏激活状态,随后让其独立思考,这学期在学校做了哪些事情,接着让他们在组内轮流发言,陈述本学期学校做的工作,汇总梳理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校教师汇报。
  经过自下而上的梳理,老师们将所有事情都“回忆”起来了,因为有了参与的机会,老师们更加热心学校各方面的事务,才会努力尝试着站在学校层面来思考学校的事,更产生了“噢,我们都做了这么多的事”的感叹。
  有老师调侃:以前领导还组织个会议,现在连会议也交给我们教师了,每次的主持、梳理、总结都由我们干,好像都不需要你们领导了……
  管理走向领导就应该这样:将教师推向台前,自己巧妙地“躲”在幕后。是不是真的就不用干活了呢?绝对不是。甚至要比之前更有技术含量。以组织会议为例,自己组织很简单,但领导要“视一切活动为练兵的机会”,把教师推向台前。所以在会议前,要指导主持人和梳理员,引领讨论走向;要精心筛选话题,与主持人协商话题的目的和意义;要考虑会议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开一次会不亚于备一节课。
  我们的原则是让与会者参与进来。只有参与进来,大家才可能更投入。
  集体反思问题
  由教师自下而上的总结收效良好,出乎我们的预料。往往我们会继续分小组讨论:大家总结出来的事情中,哪些是我们做得较好的,需要继续坚持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有待改良和完善的;哪些是完全不必做的;哪些是要做,但目前还没做的。
  对于这个环节,管理者当初有些担心:这样放手,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诸如日常要求教师写反思等事,老师们平时就比较反感,如此不会遭到老师们的集体抱怨么?
  会议现场,老师们的反应出乎我们的预料,有的管理者甚至感叹:原来老师们的觉悟比我们都还高。对于做得不够的地方,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对于促进教师发展的事情,老师们表示虽然不时会有抱怨,但因为对老师们的成长很有用,学校要继续坚持,即使老师们因为工作忙而平时忍不住抱怨一两句,请领导们多理解;对于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做的?教师反馈:都有利于发展,好像没有什么不应该做的,只有做得不够的。
  这正应了我们倡导的那句话:但凡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会比老师解决的差。今天我们可以说:凡是学校的问题,大胆的交由教师集体讨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的讨论多了,教师才有更多机会站在学校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才能逐渐地将自己与学校建立更为紧密的链接,也就会逐步将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学校”,而不是“别人的学校”。
  不过,对于集体反思我们有一个原则:所有的管理干部现场都不能说话,对于老师提出的意见,主管领导不能现场回应,最后由校长在出现频次高的、老师们误会较多的几件事件进行必要的回应,所有领导现场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将老师们的意见作为制定下学期计划的依据。
  而且,管理者必须思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师的认同度。这也是逼着领导者从教师的“痛点”和“抱怨”出发,加快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责任编辑/周小益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30日,隆冬的草原明珠——呼和浩特,早已是白雪皑皑寒风透骨,但在“阿拉腾奥勒音乐创作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会议大厅中,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春意与温暖。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为作曲家阿拉腾奥勒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在其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内容分为:声乐作品现场鉴赏、器乐作品录音鉴赏、CD专辑首发式、总谱出版首发式、领导专家大会发言、专家学者集中研讨等。内
主办单位:山东省歌舞剧院  地点:山东剧院会议室  时间:2008年1月16日上午9∶30—12∶00     肖冬(山东歌舞剧院院长):希望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各地的音乐家、学者,能够对“顾冠仁作品音乐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促进我国民族器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周艺(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冠仁先生是我国当代民族器乐大师,他的作品既有浓郁民族风格,又有强烈时代气息,在国内外民乐界具有巨大影响
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对年届80、还健在的老人则均称之为“耄耄老者”了。但是,今天我参加老同学、老学长郭淑珍教授80华诞的庆贺活动。见到她完全不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而仍然是一位才思敏捷、气壮如牛、如日中天的一位中国声乐界领军人物。几十年来,她不仅刻苦努力在中外音乐舞台创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绩,还始终赤诚音乐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献身祖国音乐事业的优秀歌唱家。她的成就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声
在高雅艺术大规模、高品位、快速度发展的同时,如何让艺术走出殿堂,走到基层,走向民间,走进社区,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事业必须面临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广大文化和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各类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打造一大批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懂管理、会策划的艺术通才。由此,高职院校特殊的艺术教育模式——泛艺术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笔者于高职院校执教多年,颇有心得,欲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 
2007年5月9日至12日,“陕北民歌研讨会暨陕西省音协工作会议”在被喻为“塞上明珠”的榆林市召开。中国音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兼音协主席赵季平,中国音协代表、《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陕西省音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尚飞林,陕西省音协副主席韩兰魁、王向荣,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远刚,榆林市文化文物局局长李博,榆林市文联主席徐亚平等出席了会议。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多次到会看望与会代表,并观看
近日,由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主办的成长教育系列活动之中小学生“手指上的艺术”活动在朱坡中心小学运动场盛大开幕。本次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型人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取材自然,手脑相连,怡情益智”为主题。活动形式分为获奖作品展示和现场展演比赛两种。参加展示的获奖作品分为五大展区:剪帖画展区、钩编作品展区、剪纸作品展区、汉江石艺术作品展区、折纸艺术展示区。现场展演比赛分为三个项目:钩编
(一)    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以统称“四大件”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以及“配器法”为核心课程构架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专业(主)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技术理论各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①,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中某一个方向为专攻,兼修相关方向或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与辅助;第二类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专业
20世纪是音乐经历最激进的变革的世纪。传统音乐受到最强烈的挑战,千姿百态的新音乐层出不穷,音乐发展走向了调性崩溃、结构解体、拒斥谐和、回避浪漫的无调性音乐的道路。众多的作曲家将精力投入到新音乐语言与形态的探索中,离传统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遥远。  但是,却有一位作曲家在经历了长期新音乐的探究后,竟然在这个回避传统、摧毁调性的新音乐大潮之中,乘风破浪,逆流而上,重新回归到“调性音乐”的世界之中,并获得了
2007年4月21日至24日,由西安音乐学院和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特色学科主办的“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艺术院校以及综合类、师范类院校音乐系科从事西方音乐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共12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从构成上来看,“年会”的代表来自国内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单位,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届年
这本论集《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是郭克俭同志从事音乐学研究以来关于声乐理论和评论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这个领域求声乐之道、探歌唱之理的研究历程和主要成果。  我与郭克俭初识,是在1996年元旦前夕的一天。当时,我为河南大学声乐教授武秀之同志的“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及“三结合”实验所吸引,长驻郑州西郊的马寨,协助她承担音乐基础课、史论课教学,力求从她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找到一条富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