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反思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来说,阅读不能再停留在“咬文嚼字”阶段,而应该对作品展开精神上深层次的探索。我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自己多年的摸索,认为反思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好途径。
  
  一“阅读反思”的三项功能
  
  1“博学”与“笃行”的过渡。在我国古代的学习论中,“思”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慎思”居于整个阅读过程的中心位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强调学思结合,不可脱节。
  古人所说的“思”的内涵十分丰富。“温故而知新”,是由已知向未知的纵向迁移之“思”;“举一反三”,是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之“思”;“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问”,是对自己言行得失包括阅读经验教训的反向之“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是文本解读之“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是知人论世之“思”。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有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有对作者旨意的探求,有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有对自身言行的反省。其中的“慎思”,既要求深入思考,不浅尝辄止;又要求明辨是非优劣,慎重择取,已蕴涵“反思”的含义。在从“博学”到“笃行”的阅读过程中,“慎思”“反思”成为必不可少的过渡。
  2“期待”与“批判”的中介。如果说“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和准备,“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发展阶段或归宿,那么,“阅读反思”就是从“阅读期待”到“阅读批判”的“中介”,是阅读能力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阶梯”。教师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精神和能力,逐步学会阅读批判,必须首先学会阅读反思。即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省察思考,总结经验,从而改进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没有“阅读反思”这一中心环节,“阅读期待”将会落空,“阅读批判”也就没有根基。所以“反思”是从“期待”到“批判”的必不可少的“中介”或“阶梯”。一次阅读行为是如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也是如此。
  3“接受”与“创造”的桥梁。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我国教育进行反思后的明智之举。但是,创造性阅读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阅读者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阅读能力的结构组成依次为: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大致呈由低到高的发展态势。其中,以理解作者旨意、提取文本意义为目标的“接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是“入书”的过程;以超越个人阅读经验、超越文本意义为归宿的“创造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发展的终端,是“出书”的过程。二者之间有一个不可跳过的阶段,就是以对文本的评价、探究为核心,对个人阅读经验重新建构的“阅读反思”。换而言之,“阅读反思”是从“接受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的桥梁。没有这种桥梁,读者要么永远凝滞在文本之内,要么悬浮于虚妄幻想的半空之中。因此可以说“阅读反思”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
  
  二“阅读反思”的四个层面
  
  如果把阅读期待分为四重视野,即解文、知人、论世、察己;与之相对应,阅读反思也有四个不同的层面。
  1文本解读的反思。阅读的第一视界是解读文本,即跨越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但是由于种种非“阅读”的原因,使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海子的诗为例。他的诗歌曾一度湮没无闻,图书馆、书店都找不到。但到了1999年,已故十年的海子获得了首届“鲁迅诗歌奖”。他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这是许多老诗人也难以享受的殊荣。
  对这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文学评论家摩罗说:“我立时被它所‘震撼’,打动我的是这首诗的平静和朴素,以及在平静和朴素之后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的爱和幸福。”“我确实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了爱。”他还认为海子的体验提供了一些极其可贵的启示:“它让我相信中国作家也是可以体验爱与幸福的,中国文学也是可以从爱与幸福、祈祷和拯救的层面寻找发展的可能性的。”(《书屋》2000年第7期)而海子的大学同班同学刘大生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他分析诗的第一节:等到明天再去做幸福的人,说明主人翁并没有“体验幸福、享受幸福”;如果明天做不到这一切,那么所谓明天的幸福就不过是幻想和梦呓。在第二节中,幸福变成了“闪电”,闪电一闪而过,不能持久,又何谈幸福?将幸福“告诉每一个人”,是不是有点自我炫耀?他质问:海子为什么不好好活着以继续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爱和幸福呢?自杀的人们的祝福能让人感到幸福吗?其结论是:海子的诗“逻辑混乱、语言拉杂、病句百出”。(《书屋》2002年第2期)刘大生对海子的批评近于苛刻。但他告诫盲目崇拜海子的读者:海子的诗从内容到文字并非无懈可击。这种反思无疑是有益的。
  2对作者旨意的反思。阅读的第二视界是理解作者。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更要考察作者的世界观,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接近文本的真谛,把握作者的主旨。
  以鲁迅的作品为例,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批判封建教育的宣言,《孔乙己》是控诉科举制度的檄文,《祝福》是声讨封建礼教的诉状……于是乎,电影《祝福》中的祥林嫂在捐了门槛后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时,愤然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这样的“改编”,显然是对《祝福》的误解和曲解。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确实是封建礼教受害者的典型形象。但她的出逃和抗婚并不是出于礼教的反抗,而是向“有违礼教”的安排抗争。鲁四老爷的讨厌,四婶祭祀时的防范,柳妈的恐吓,都使她深信寡妇再嫁是“有罪”的。丑恶的社会环境把她逼上了绝路,这是勿庸置疑的。但作者的意图仅止于此吗?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把中国人的历史归纳为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帮工,每月只有五百文工钱,却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而且“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后来再嫁给贺老六,生活暂时安定,生了儿子,据见到的人说“母亲也胖,儿子也胖”。这应该算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第二次到鲁家则受嫌弃,遭鄙夷,遇恐吓,终于连做女仆的资格也被剥夺,进入“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姑且不论这样的“阅读反思”能否为多数人认可,但联想到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笔者认为至少为解读祥林嫂形象增添了一个视角。解读《祝福》,要了解鲁迅。解读其他经典,也要缩短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坚持以人论文。
  3社会意义的反思。阅读的第三重视界是论世衡文,即衡量文本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体现其阅读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优秀作品的社会意义与作者的“写作期待”大体相当,而少数杰出的经典作品其社会意义可能超出作者的“写作期待”。如李白、杜甫、莎士比亚、曹雪芹、鲁迅等人的作品,都能常读常新。如鲁迅深刻地批判过的“国民性”,到了21世纪仍未绝迹,在某些人身上甚至愈演愈烈。这时重读他笔下铿然有声的血性文字,仍然有切肤之痛。
  “反思”不限于文本社会意义的探寻,还要对社会的阅读风尚进行反思。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的宗旨是培育“读书人口”,构建“书香社会”。但我们所关注的国民的读书状况究竟如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读书率为60.4%,而有39.6%的人基本不读书。究其原因,称自己“没有时间”的为37.8%,“文化水平低、读书有困难的”占23.6%,称自己“不习惯”的人为20.8%。虽然近年来读书人口在增加,且不说“每月有一次读书行为”算不算“读书人口”,仅就近四成的“不读书人口”而言,我们不能不感到“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则是“文字垃圾”的激增,我国每年出版、销售的书籍高达近80亿册。有人慨叹: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不如信息垃圾增长的速度。社会的阅读风尚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文明指标,也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阅读国民读书状况的调查报告说明,我们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还须努力再努力。
  4自我修养的反思。阅读的第四视界是省己察身,阅读既要从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又要从文本中汲取广博的知识,提高语言文字修养和文化素养。这是指读者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分配、阅读效率等等。例如,有人读了半辈子书,忽然发现曾津津有味地读过的书并无太大价值,而许多该读的书还没有读。有了这样的反思,必将对阅读对象严加筛选,有所读,有所不读,阅读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阅读的收益当会增加。再如,读书时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探究?读者未必自觉,实际上却进行了有选择的阅读策略。二者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德国人利希滕贝格有一个比喻:“阅读意味着借债,在阅读中有所创见就是偿还了欠债。”按照这种主张,阅读时不仅要把作者的思想观点“拿来”,还要“偿还”,边读边思考,经过比较、质疑、参阅、对照等阅读活动,发现文本的不足,匡正文本的谬误。这样,读者在超越个人阅读经验的同时,也往往能超越文本,有所创见。当然,“还债”要有丰厚的阅读积累,由“借债”到能够“还债”,有漫长的路要走。
  自始至终,在阅读过程中都必须贯彻着充满自觉性的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抑或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美丽抑或丑陋、高尚抑或庸俗,只有养成了这样读书的方法和习惯,才能得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来,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操。
  
  参 考 文 献
  [1]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西川.海子诗全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何宴.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2.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如交际教学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主题协商教学大纲等(张德禄,2005)。近年来相关论文涵盖了对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及功能语言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将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论文数量颇多,但将此理论具体应用到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论文却屈指可数。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
国际私法是以直接规范和间接规范相结合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它部门法相比,其具有涉外性、综合性和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针对国际私法的特殊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笔者在这几年的国际私法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等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体育选项课的普及,羽毛球和其他许多运动项目一样,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羽毛球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细腻,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要达到较好的掌握和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有必要。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
个性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德育、智育依存的基础,它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等重要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标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竞赛项目之一,在现代奥运会发展史上,短跑的角逐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高强度运动。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而言,最为显著的要求是速度。短跑中的速度是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的结果,这种收缩转化为快速跑动所需要的平稳高效的身体运动。    一培养运动员放松跑的能力    研究表明,放松可以减少内阻力而集中用力。减少内阻力即被动肌迅速放松
背景及目的:阿司匹林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基石。但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存在个体差异。阿司匹林治疗并不能使所有服用者体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受到充分抑制进而达到预防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相对较低或者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容易产生波动,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情绪和行为易冲动,这使得高职高专学生成为心理障碍较高发的人群。因此,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干预措施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则是当前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此次研究是从实证角度出发,探索如何运用体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原诗简介及分析    在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中,《静夜思》是一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的五言绝句,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愫。因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和真挚感人的艺术魅力,在深受国人推崇的同时也颇受译家青睐,仅英语的译文就达20余种。  众所周知,读诗不仅仅要读它的语言本身,而且要透过语言的表象读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所以说“诗在言外”。在翻译诗歌作品的时候,要设法理解作品,即细读原作,抓住隐藏在浅白语言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并评估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共200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调查其年龄、性别、病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测量身高、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