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不夸张地说,《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希腊和整个欧洲文学的奠基作品。但创作这两部史诗的荷马究竟是什么人?就连希腊人对此也莫衷一是,这里面有典型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不少于7个希腊城市称荷马是它们的优秀儿子。但荷马生活在什么时代?这两部史诗是他为谁创作的?这些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确凿的证据。
古希腊人的确相信这两点:荷马本人是这两部史诗的作者;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大战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然而,现在一些学者基于最新的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结果,认为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应该被质疑。
许多人尤其是西方人笃信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是源于那些画得惟妙惟肖、画面非常奇异的荷马史诗现代插画。在这些画面上,阿基里斯身着闪闪发光的盔甲,奥德修斯痛斥残酷无情的盲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然而,荷马史诗实际上经过了人们的阅读再阅读、改编再改编、创作再创作,才传承到今天,这仅仅是因为这些史诗真的是太伟大的故事。但它們的确是希腊人所说的“神话”,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故事,开始是口头传承,后来是书面记载。
在古希腊,有一种职业是在节日期间“串唱”、表演“荷马”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在好几天的时间里背诵完荷马史诗,那就是一个非常了得的成绩。那些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大图书馆里的古希腊文学评论家开始改编和在纸草书上书写“标准版”的荷马史诗,这被认为对荷马史诗的永久传承起了奠基作用。
不管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几个人,其天才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素材的选择性。从许多世纪以来口头传承的描绘英雄事迹的大量传统故事中,“荷马”着重聚焦的是两个人:阿基里斯和奥德修斯。《伊利亚特》其实讲述的是阿基里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他指挥特洛伊战争,献木马计,使希腊获胜)在与特洛伊保卫者赫克托的决斗中所发泄的怒气和胜利的喜悦。《奥德赛》记叙的是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城返回故土伊萨卡的10年艰难困苦历程。
可是,阿基里斯和奥德修斯到特洛伊城,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荷马在背景交代方面语焉不详,部分原因可能是他的听众对这一背景已经很熟悉。简言之,荷马史诗中的故事源于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王子帕里斯。帕里斯诱惑并绑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斯巴达王后海伦。帕里斯绑走海伦是在他访问斯巴达期间的下半段。在他访问的上半段,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热情接待了他。但在他访问的下半段,梅内莱厄斯因家人病故而离开了斯巴达。梅内莱厄斯往返于天地间,报复帕里斯带给他的奇耻大辱。这意味着梅内莱厄斯劝说自己的哥哥、希腊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克服困难,获得顺风,率领希腊舰队攻打特洛伊城。这次远征任务的持续时间比预想的长得多——竟然长达10年。通过阿基里斯在战场上的英雄主义(他在一场大决斗中杀死了劲敌赫克托),以及奥德修斯的聪明计谋(特洛伊木马),希腊军队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梅内莱厄斯得以雪耻。
但这个惊人的故事是真的吗?或者,至少有一部分是真的吗?如果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一场如荷马所描述那样的特洛伊大战,或者真的发生过一场特洛伊之战,那么生活在比这场战争的年代晚得多的时代的荷马或者“荷马们”,能够以非常生动、丰富的细节来准确描绘这场战争吗?
荷马史诗传出不久后,就有评论家质疑特洛伊故事的基本前提。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西西里—希腊诗人指出,斯巴达王后海伦根本就没有与她所谓的绑架者帕里斯王子一起去过特洛伊城。相反,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她一直待在埃及。在特洛伊城,她只是出现在了一面雕刻上。如此看来,如果真的发生了特洛伊大战,那么希腊人不过是为了一幅雕像在作战。
更糟糕的是,根据公元前5世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海伦根本就没有被帕里斯绑架,而是她抛弃了自己的丈夫梅内莱厄斯,自愿与自己的特洛伊情人帕里斯私奔。虽然这是一桩丑闻,但是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因此受到质疑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有人要相信特洛伊大战有历史依据呢?
19世纪的普鲁士(德国)富商海因,几乎就对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笃信不疑。性格极其罗曼蒂克的海因认为,荷马是个大诗人,还是一位大历史学家。因此,海因决心发掘阿伽门农国王的都城迈锡尼和特洛伊城。海因遵循古希腊人留下的线索(而且是有争议的线索),开始了自己的发掘。不幸的是,在考古学界几乎一致认可的特洛伊遗址(前提是历史上真的存在过特洛伊城)——今天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立克土墩,不专业的考古爱好者(或者说业余考古学家)海因对疑似的特洛伊遗址及掘出文物的损害很大,可以说是在该遗址造成了一场考古灾难。在美国、德国对该遗址的后续考察中,不得不对现场进行清理和再清理。
在这里,连续的居住层(多代人居住后留下的地层)得到了发掘和研究。毫无疑问,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山顶加固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2世纪),山顶下面曾经有一个主要城镇。但考古学家并未认定其中哪一个地层是荷马地层(即属于荷马史诗所说的时期)。这是因为没有找到希腊人曾经在这里出现的证据,也没有找到荷马史诗中所说的10年围城的任何证据。
事实上,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确凿证据来证明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那么,生活在所谓特洛伊大战之后时期的希腊人,有什么理由来编造和粉饰如此惊人的故事呢?对荷马史诗进行的最新社会—历史学研究表明了两点:第一,像《伊利亚特》之类的神话传奇,总是要假定有战争废墟;第二,史诗属于圣诗范畴,因此可能把失败说成胜利,也就是可以编造胜利,哪怕胜利不基于任何事实。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世纪的一个10年中,地中海东部的古希腊地区遭遇了一系列灾变事件,其中包括城市和城堡的毁灭,接着是人口数量减少、大规模迁徙和文化的总体崩溃。
考古学家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和什么人造成了这些灾难,但能够确认这些事件造成了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学方面的负面影响。在这之后是在一些地区长达400年的文盲“黑暗”时期。这一蜕变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的复兴时期才结束。直到这一复兴时期,希腊人才重新发现了文字,发明了一套新的字母表,恢复与附近邻居的贸易,人口也随之增加,居住点规模扩大,复杂度上升。只是到了此时,一种基本的政治公民观念才开始形成。只是到了此时,希腊人才开始走出爱琴海腹地,前往更远的东边和还要远得多的西边,尤其是到了伊利昂(古特洛伊城的希腊语名字)和科孚岛(《奥德赛》中一个民族的居住地)。
因此,希臘人有一种冲动去编造特洛伊大战的神话:在孤魂的暗夜中,有一种迫切需要去假定“曾经有过的”全希腊团结、繁荣的黄金时代,那时的希腊能够掌控超过千艘战船。这支由英雄和贵族领导的强军,能够痛击胆敢偷盗、勾搭希腊最美丽女性的外敌。
最近的一大科学进展,是破译了在土耳其安卡拉市以西大约200千米处的一座遗址发现的赫梯人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赫梯人及其在铜器时代晚期的帝国疆域覆盖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一直持续到疑似发生过的特洛伊大战前后。赫梯帝国的出现,有可能为希腊人天马行空的特洛伊传奇提供真实的政治、外交背景。在赫梯史料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发音很神秘、与希腊语相似的地名和人名。其中,赫梯城市名字卫路撒的发音颇像伊利昂,也像伊利亚特。荷马从来不把希腊人叫作“希腊人”。荷马史诗中的希腊人都被称为“亚加亚人”“迦南人”和“阿哥斯人”。
然而,尽管有这些语言相似性或者说巧合,迄今为止发现的赫梯史料中却从未提及任何与荷马所说的特洛伊大战相近的事件。虽然这些史料中的确包含这样的证据——王室女性在当时中东地区强国之间被作为外交交易物,但是这些女性中并无特洛伊城的希腊海伦或其对等者。
还有其他理由来质疑荷马史诗的历史依据,质疑这样一种观点:荷马史诗隐含铜器时代晚期希腊世界的真实背景——一些学者习惯以当时希腊最富有、最强大的城市迈锡尼来指代希腊世界。一个例子是奴隶问题。虽然奴隶制及其重要性在荷马史诗中被承认,但荷马史诗的作者绝对没有想到过在公元前14或13世纪迈锡尼王宫经济中施行的奴隶制规模之大。这位或这些作者以为国王有50个奴隶就够了,但实际上一位铜器时代国王手中的奴隶上万也不奇怪。这样的差异表明,荷马史诗应该不可能是真实历史的记载。
简言之,荷马的世界之所以不朽,恰恰是因为它只存在于荷马史诗的框架以内,是因为这些史诗重复被口头传颂、被改编、被传播。考古学家说,虽然荷马的世界在现实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但依然应该大大感谢荷马。如果没有古希腊人对特洛伊大战的信仰,就不会有希腊式悲剧这个流派,而这一古希腊人的发明真的给了后人许多欢乐、许多警示、许多教益和许多灵感。古雅典著名诗人埃斯库罗斯曾经非常谦虚地说,他的戏剧(主要是悲剧)只不过是荷马盛宴的配菜而已。
荷马是一个世界,是一个文学、暗示、合谋的世界。没有这个世界,我们今天的文化无疑会少一些元素。荷马永垂,但特洛伊大战呢?很可能早已失落,或者说从未发生过。
古希腊人的确相信这两点:荷马本人是这两部史诗的作者;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大战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然而,现在一些学者基于最新的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结果,认为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应该被质疑。
古代评论家质疑
许多人尤其是西方人笃信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是源于那些画得惟妙惟肖、画面非常奇异的荷马史诗现代插画。在这些画面上,阿基里斯身着闪闪发光的盔甲,奥德修斯痛斥残酷无情的盲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然而,荷马史诗实际上经过了人们的阅读再阅读、改编再改编、创作再创作,才传承到今天,这仅仅是因为这些史诗真的是太伟大的故事。但它們的确是希腊人所说的“神话”,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故事,开始是口头传承,后来是书面记载。
在古希腊,有一种职业是在节日期间“串唱”、表演“荷马”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在好几天的时间里背诵完荷马史诗,那就是一个非常了得的成绩。那些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大图书馆里的古希腊文学评论家开始改编和在纸草书上书写“标准版”的荷马史诗,这被认为对荷马史诗的永久传承起了奠基作用。
不管荷马史诗的作者是几个人,其天才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素材的选择性。从许多世纪以来口头传承的描绘英雄事迹的大量传统故事中,“荷马”着重聚焦的是两个人:阿基里斯和奥德修斯。《伊利亚特》其实讲述的是阿基里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他指挥特洛伊战争,献木马计,使希腊获胜)在与特洛伊保卫者赫克托的决斗中所发泄的怒气和胜利的喜悦。《奥德赛》记叙的是奥德修斯从特洛伊城返回故土伊萨卡的10年艰难困苦历程。
可是,阿基里斯和奥德修斯到特洛伊城,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荷马在背景交代方面语焉不详,部分原因可能是他的听众对这一背景已经很熟悉。简言之,荷马史诗中的故事源于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王子帕里斯。帕里斯诱惑并绑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斯巴达王后海伦。帕里斯绑走海伦是在他访问斯巴达期间的下半段。在他访问的上半段,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热情接待了他。但在他访问的下半段,梅内莱厄斯因家人病故而离开了斯巴达。梅内莱厄斯往返于天地间,报复帕里斯带给他的奇耻大辱。这意味着梅内莱厄斯劝说自己的哥哥、希腊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克服困难,获得顺风,率领希腊舰队攻打特洛伊城。这次远征任务的持续时间比预想的长得多——竟然长达10年。通过阿基里斯在战场上的英雄主义(他在一场大决斗中杀死了劲敌赫克托),以及奥德修斯的聪明计谋(特洛伊木马),希腊军队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梅内莱厄斯得以雪耻。
但这个惊人的故事是真的吗?或者,至少有一部分是真的吗?如果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一场如荷马所描述那样的特洛伊大战,或者真的发生过一场特洛伊之战,那么生活在比这场战争的年代晚得多的时代的荷马或者“荷马们”,能够以非常生动、丰富的细节来准确描绘这场战争吗?
荷马史诗传出不久后,就有评论家质疑特洛伊故事的基本前提。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西西里—希腊诗人指出,斯巴达王后海伦根本就没有与她所谓的绑架者帕里斯王子一起去过特洛伊城。相反,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她一直待在埃及。在特洛伊城,她只是出现在了一面雕刻上。如此看来,如果真的发生了特洛伊大战,那么希腊人不过是为了一幅雕像在作战。
更糟糕的是,根据公元前5世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海伦根本就没有被帕里斯绑架,而是她抛弃了自己的丈夫梅内莱厄斯,自愿与自己的特洛伊情人帕里斯私奔。虽然这是一桩丑闻,但是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因此受到质疑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有人要相信特洛伊大战有历史依据呢?
似是而非的遗址
19世纪的普鲁士(德国)富商海因,几乎就对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笃信不疑。性格极其罗曼蒂克的海因认为,荷马是个大诗人,还是一位大历史学家。因此,海因决心发掘阿伽门农国王的都城迈锡尼和特洛伊城。海因遵循古希腊人留下的线索(而且是有争议的线索),开始了自己的发掘。不幸的是,在考古学界几乎一致认可的特洛伊遗址(前提是历史上真的存在过特洛伊城)——今天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立克土墩,不专业的考古爱好者(或者说业余考古学家)海因对疑似的特洛伊遗址及掘出文物的损害很大,可以说是在该遗址造成了一场考古灾难。在美国、德国对该遗址的后续考察中,不得不对现场进行清理和再清理。
在这里,连续的居住层(多代人居住后留下的地层)得到了发掘和研究。毫无疑问,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山顶加固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2世纪),山顶下面曾经有一个主要城镇。但考古学家并未认定其中哪一个地层是荷马地层(即属于荷马史诗所说的时期)。这是因为没有找到希腊人曾经在这里出现的证据,也没有找到荷马史诗中所说的10年围城的任何证据。
并不奇怪的编造
事实上,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确凿证据来证明特洛伊大战的真实性。那么,生活在所谓特洛伊大战之后时期的希腊人,有什么理由来编造和粉饰如此惊人的故事呢?对荷马史诗进行的最新社会—历史学研究表明了两点:第一,像《伊利亚特》之类的神话传奇,总是要假定有战争废墟;第二,史诗属于圣诗范畴,因此可能把失败说成胜利,也就是可以编造胜利,哪怕胜利不基于任何事实。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世纪的一个10年中,地中海东部的古希腊地区遭遇了一系列灾变事件,其中包括城市和城堡的毁灭,接着是人口数量减少、大规模迁徙和文化的总体崩溃。
考古学家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和什么人造成了这些灾难,但能够确认这些事件造成了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学方面的负面影响。在这之后是在一些地区长达400年的文盲“黑暗”时期。这一蜕变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的复兴时期才结束。直到这一复兴时期,希腊人才重新发现了文字,发明了一套新的字母表,恢复与附近邻居的贸易,人口也随之增加,居住点规模扩大,复杂度上升。只是到了此时,一种基本的政治公民观念才开始形成。只是到了此时,希腊人才开始走出爱琴海腹地,前往更远的东边和还要远得多的西边,尤其是到了伊利昂(古特洛伊城的希腊语名字)和科孚岛(《奥德赛》中一个民族的居住地)。
因此,希臘人有一种冲动去编造特洛伊大战的神话:在孤魂的暗夜中,有一种迫切需要去假定“曾经有过的”全希腊团结、繁荣的黄金时代,那时的希腊能够掌控超过千艘战船。这支由英雄和贵族领导的强军,能够痛击胆敢偷盗、勾搭希腊最美丽女性的外敌。
巧合仅仅是巧合
最近的一大科学进展,是破译了在土耳其安卡拉市以西大约200千米处的一座遗址发现的赫梯人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赫梯人及其在铜器时代晚期的帝国疆域覆盖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一直持续到疑似发生过的特洛伊大战前后。赫梯帝国的出现,有可能为希腊人天马行空的特洛伊传奇提供真实的政治、外交背景。在赫梯史料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发音很神秘、与希腊语相似的地名和人名。其中,赫梯城市名字卫路撒的发音颇像伊利昂,也像伊利亚特。荷马从来不把希腊人叫作“希腊人”。荷马史诗中的希腊人都被称为“亚加亚人”“迦南人”和“阿哥斯人”。
然而,尽管有这些语言相似性或者说巧合,迄今为止发现的赫梯史料中却从未提及任何与荷马所说的特洛伊大战相近的事件。虽然这些史料中的确包含这样的证据——王室女性在当时中东地区强国之间被作为外交交易物,但是这些女性中并无特洛伊城的希腊海伦或其对等者。
还有其他理由来质疑荷马史诗的历史依据,质疑这样一种观点:荷马史诗隐含铜器时代晚期希腊世界的真实背景——一些学者习惯以当时希腊最富有、最强大的城市迈锡尼来指代希腊世界。一个例子是奴隶问题。虽然奴隶制及其重要性在荷马史诗中被承认,但荷马史诗的作者绝对没有想到过在公元前14或13世纪迈锡尼王宫经济中施行的奴隶制规模之大。这位或这些作者以为国王有50个奴隶就够了,但实际上一位铜器时代国王手中的奴隶上万也不奇怪。这样的差异表明,荷马史诗应该不可能是真实历史的记载。
简言之,荷马的世界之所以不朽,恰恰是因为它只存在于荷马史诗的框架以内,是因为这些史诗重复被口头传颂、被改编、被传播。考古学家说,虽然荷马的世界在现实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但依然应该大大感谢荷马。如果没有古希腊人对特洛伊大战的信仰,就不会有希腊式悲剧这个流派,而这一古希腊人的发明真的给了后人许多欢乐、许多警示、许多教益和许多灵感。古雅典著名诗人埃斯库罗斯曾经非常谦虚地说,他的戏剧(主要是悲剧)只不过是荷马盛宴的配菜而已。
荷马是一个世界,是一个文学、暗示、合谋的世界。没有这个世界,我们今天的文化无疑会少一些元素。荷马永垂,但特洛伊大战呢?很可能早已失落,或者说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