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山水画的精髓,意就是理想,境就是现实。中国画特别强调“意在笔先”、“情景交融”的理想与现实的主客观统一。意境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形成,有叫取象和笔墨。取象,主要包括意象的选择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人就是通过对山水画的历史性意境的表达来完成,通过营造“意境”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人观之如临其境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空灵含蓄的诗意之美。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意象;物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概言之,意境就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山水画“意境”的基本含义,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是画家通过笔墨关系将自己的意向、心愿、情感与自然的景色融合,而在画面上创造呈现出的一种艺术氛围;二是画家在画面上创造出的的山水神韵、微妙之处所能引起观赏者的联想、进入其境,并能引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人的山水画得很好,有意境,能打动人。”可见画面有无意境,意境的大小、深远、高下、是衡量山水画水平与档次、品味作品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
怎样才能在山水画创作中营造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山水画作品意境的高低,主要在意,关键在情。画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情系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发挥出画家的创作潜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品格作品来。古人本来说‘立意为先’、‘意在筆先’,有意即有味,好画总是意味深长。吴作人先生讲过:“中国古人画山水讲意境,其实不仅是山水画,任何画都离不开意境。意就是理想,境就是现实。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我理解是,好的中国绘画就正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吴作人《关于发展油画的几点意见》1960年)。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对意境则讲得更为细致透彻。他指出:“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艺术家在作品中要表现出意境,创作时首先自己要有充沛的感情,画山水就要反映出对自然山川的无限尊崇和热爱。要进入境界,感情就要投入进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就不能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如黄宾虹先生就是一个典范。他的山水画,被艺术界学术界所公认。黄宾虹先生晚年为了表现祖国山川的厚重华茂,勤奋探索,孜孜不倦地在笔法与墨法上下了大功夫,他把传统的破墨、积墨法反复探求,穷追到底,一张画能画上七八遍或数十遍,最终使画面郁郁葱葱、气象蓬勃,丰厚之极,画面又不失空灵,把一幅幅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再看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则又是一种空灵意境:山泉飞泻、林木葱郁、宁静清幽,一片清凉世界,充分表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恬淡清幽之美。
二、营造意境诗书入画
在山水画中意境的营造中可运用抒情、寓意、象征、比兴等很多种手法。但诗书入画是表现山水画意境的主要手段,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都是诗和画的联系的表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艺术境界。诗和画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国山水画艺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诗如画、画如诗,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产生更加美好的审美趣味,并且能从诗与画的不同角度看出相同的精神意境。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依据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咏雪》来创作完成的。画面中的青松、山岩、原野、奔腾倾泻的江河水,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峰,巍峨蜿蜒的万里长城,冉冉升起的红日,这些景物不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现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也集中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山水画中只有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才能在审美意境的营造上产生异曲同工之妙,才能在构建自然审美趣味同时,表现人文审美意境,虽然二者“形”不同,但兼具审美意境的“神”韵。
三、讲究构图精心布局
中国山水画特别讲究构图与布局。山水画的构图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形式服从内容的艺术创作原则;二是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画家在构图时,首先想到的是内容,也就是但凡作画“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因为中国画中的“虚”,即空白,空白并不是无物,而是让观赏者的视域更开阔,想象力更丰富,要比画出物象更具内容。如宋代杰出山水画家马远的《渔父图》,画面只画了一叶扁舟,四周全是空白,然而却更能让欣赏者体会到万顷烟波、迷茫辽阔的意境。如果把实景全画出来,那就让观者一览无余,意趣全无了。
要创作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仅仅有简单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画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深的文化修养。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求画家必须具备广博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养、要胸襟开阔,积极汲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兼收并蓄、不断创新。清代画家唐岱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哉。”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和源泉。要想有好的作品产生,我们必须到生活中去,成天靠临摹古人作品,是难有长进的,我们必须师古人而不泥古人,,必须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通过对大自然的不断观察、写生、认识、,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能在山水画领域有所建树,不断创新,才能探微钩沉、融会贯通。正如黄宾虹所说:“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味、高格调、高档次、富含深远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蒋晓东.美术界[J].美术界杂志社出版,194期第五章.
[2]徐书成.中国画之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中国论文选刊[C].中国文艺出版社,1989.
[4]杨家安.美学概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意象;物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概言之,意境就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山水画“意境”的基本含义,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是画家通过笔墨关系将自己的意向、心愿、情感与自然的景色融合,而在画面上创造呈现出的一种艺术氛围;二是画家在画面上创造出的的山水神韵、微妙之处所能引起观赏者的联想、进入其境,并能引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人的山水画得很好,有意境,能打动人。”可见画面有无意境,意境的大小、深远、高下、是衡量山水画水平与档次、品味作品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
怎样才能在山水画创作中营造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山水画作品意境的高低,主要在意,关键在情。画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情系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发挥出画家的创作潜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品格作品来。古人本来说‘立意为先’、‘意在筆先’,有意即有味,好画总是意味深长。吴作人先生讲过:“中国古人画山水讲意境,其实不仅是山水画,任何画都离不开意境。意就是理想,境就是现实。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我理解是,好的中国绘画就正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吴作人《关于发展油画的几点意见》1960年)。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对意境则讲得更为细致透彻。他指出:“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艺术家在作品中要表现出意境,创作时首先自己要有充沛的感情,画山水就要反映出对自然山川的无限尊崇和热爱。要进入境界,感情就要投入进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就不能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如黄宾虹先生就是一个典范。他的山水画,被艺术界学术界所公认。黄宾虹先生晚年为了表现祖国山川的厚重华茂,勤奋探索,孜孜不倦地在笔法与墨法上下了大功夫,他把传统的破墨、积墨法反复探求,穷追到底,一张画能画上七八遍或数十遍,最终使画面郁郁葱葱、气象蓬勃,丰厚之极,画面又不失空灵,把一幅幅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再看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则又是一种空灵意境:山泉飞泻、林木葱郁、宁静清幽,一片清凉世界,充分表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恬淡清幽之美。
二、营造意境诗书入画
在山水画中意境的营造中可运用抒情、寓意、象征、比兴等很多种手法。但诗书入画是表现山水画意境的主要手段,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都是诗和画的联系的表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艺术境界。诗和画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国山水画艺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诗如画、画如诗,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产生更加美好的审美趣味,并且能从诗与画的不同角度看出相同的精神意境。如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依据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咏雪》来创作完成的。画面中的青松、山岩、原野、奔腾倾泻的江河水,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峰,巍峨蜿蜒的万里长城,冉冉升起的红日,这些景物不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现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也集中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山水画中只有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才能在审美意境的营造上产生异曲同工之妙,才能在构建自然审美趣味同时,表现人文审美意境,虽然二者“形”不同,但兼具审美意境的“神”韵。
三、讲究构图精心布局
中国山水画特别讲究构图与布局。山水画的构图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形式服从内容的艺术创作原则;二是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画家在构图时,首先想到的是内容,也就是但凡作画“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因为中国画中的“虚”,即空白,空白并不是无物,而是让观赏者的视域更开阔,想象力更丰富,要比画出物象更具内容。如宋代杰出山水画家马远的《渔父图》,画面只画了一叶扁舟,四周全是空白,然而却更能让欣赏者体会到万顷烟波、迷茫辽阔的意境。如果把实景全画出来,那就让观者一览无余,意趣全无了。
要创作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仅仅有简单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画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深的文化修养。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求画家必须具备广博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养、要胸襟开阔,积极汲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兼收并蓄、不断创新。清代画家唐岱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哉。”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和源泉。要想有好的作品产生,我们必须到生活中去,成天靠临摹古人作品,是难有长进的,我们必须师古人而不泥古人,,必须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通过对大自然的不断观察、写生、认识、,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能在山水画领域有所建树,不断创新,才能探微钩沉、融会贯通。正如黄宾虹所说:“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味、高格调、高档次、富含深远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蒋晓东.美术界[J].美术界杂志社出版,194期第五章.
[2]徐书成.中国画之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中国论文选刊[C].中国文艺出版社,1989.
[4]杨家安.美学概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