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我听一位生物老师给高三学生讲授传统发酵技术。当时就想,实践性这么强的内容却只是为了考试讲讲而已,实在可惜了。
今年,我担任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决定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让学生对传统发酵技术在做中学、研究着学。
学生的兴致很高,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任何研究的第一步一定是查资料。既然是一些实践型的研究,所查阅的资料应该涉及这些食品发酵的原理和方法。然而我惊奇而无奈地发现学生似乎对原理不大感兴趣,他们更关心食品发酵工艺本身。就像常年做米酒的老妇,她并不关心在米酒发酵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微生物的哪些生化活动,她们只知道米要泡透、蒸透,要密封,否则就不出酒。
中国历代出了那么多的工匠、手艺人,可就是出不了科学家,他们的技艺非常精湛,他们的头脑却处于“老妇”的水平。我们的先辈们一次次的总结经验,可就是不愿去探究事物本身的奥秘。于是技术发展了,科学依然匍匐。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扯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但我们的教育到现在也没有教给学生科学,更没有教给学生民主。授受式的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知识,不是科学,鼓励的是听信,不是民主。灌输式教育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幌子下对学生进行愚弄、诱骗甚至教唆,这样的教育不会培养出有民主思想的公民,只能培养子民、顺民或者暴民。
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寻找相关的原理,每个研究小组要做一个PPT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课题。这个处理多少见效,部分学生可以做到脑指挥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限的“阅读——实践——反思”的研究型学习者。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效果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所达不到的。先是有些同学的米酒陆续被带到班上接受品尝和评价,然后是酸菜、葡萄酒、苹果醋、酸奶、啤酒。先是不敢尝,后来就变成了抢。最后学习小组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写出了研究报告并在班级交流。
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后成功了,有的小组以失败告终了。然而中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关键是他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历了知识产生的方法和过程。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什么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我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们在中小学学的这些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结晶,并且经过教育者的处理,变成了系统、完成的知识体系。
第二个层次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包括观察的知识、实验的知识、比较的知识、概括的知识等等,科学家们正是运用了这样的知识,发现了第一层的知识。
第三个层次是关于过程的知识,这个知识是策略性的,是对研究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主过程,方法性知识主细节,我们教科书上的科学知识,那些知识点,不过是结果性的知识而已。
什么样的知识有力量?我认为情景中的知识才有力量。你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运用了一定的方法,设计并经历了研究的过程,然后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有用的知识。
这些方法和过程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迁移性,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可以用它来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才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实在太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学那么多知识,只有靠老师讲解灌输。没有了过程和方法的知识,就成了僵死的知识。没有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就成了教条的阐释,学习就成了记背和机械训练的功夫。学生下了这番功夫,知识自然可以记得,但是考试结束后,大部分知识就忘记了。
我认为理想教学的教学内容要少,但应注重方法和过程,一个在我们看来可以5分钟讲明白的知识要让学生运用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自己把这些知识“生产”出来。这样,虽然知识量少了,但知识的质量是很高的。
我们教给学生大量的没有力量的知识,但缺乏有力量的知识,缺乏关于过程、方法和策略的知识。
但是还没有完,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经历过程与方法,学到有力量的知识,而且应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意识。
在运用方法经历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需经过两种活动,一是独立探究,二是集体讨论。独立探究使人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集体讨论使人具有尊重别人观点的意识。
独立自主的人,思想自由的人,尊重不同意见的人,是民主体制下公民的必备修养。不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尊重别人的意见的人,要么成为管制别人的独裁,要么成为别人管理的奴才。
由此看来,民主不仅仅是一种体制,它要求体制下的人是具有民主思想(独立、自由、尊重)的公民(不是臣民)。渗透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教育是民主的教育,是塑造民主社会之公民的教育。阐释知识教条的教育是霸道的教育,是知识拥有者以知识霸權者的身份对受教育者的奴化。
所以,当我们提出科教兴国的时候,不仅仅是用科学知识兴国,是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武装人的头脑,是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新国民。
今年,我担任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决定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让学生对传统发酵技术在做中学、研究着学。
学生的兴致很高,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任何研究的第一步一定是查资料。既然是一些实践型的研究,所查阅的资料应该涉及这些食品发酵的原理和方法。然而我惊奇而无奈地发现学生似乎对原理不大感兴趣,他们更关心食品发酵工艺本身。就像常年做米酒的老妇,她并不关心在米酒发酵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微生物的哪些生化活动,她们只知道米要泡透、蒸透,要密封,否则就不出酒。
中国历代出了那么多的工匠、手艺人,可就是出不了科学家,他们的技艺非常精湛,他们的头脑却处于“老妇”的水平。我们的先辈们一次次的总结经验,可就是不愿去探究事物本身的奥秘。于是技术发展了,科学依然匍匐。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扯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但我们的教育到现在也没有教给学生科学,更没有教给学生民主。授受式的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知识,不是科学,鼓励的是听信,不是民主。灌输式教育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幌子下对学生进行愚弄、诱骗甚至教唆,这样的教育不会培养出有民主思想的公民,只能培养子民、顺民或者暴民。
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寻找相关的原理,每个研究小组要做一个PPT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课题。这个处理多少见效,部分学生可以做到脑指挥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限的“阅读——实践——反思”的研究型学习者。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效果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所达不到的。先是有些同学的米酒陆续被带到班上接受品尝和评价,然后是酸菜、葡萄酒、苹果醋、酸奶、啤酒。先是不敢尝,后来就变成了抢。最后学习小组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写出了研究报告并在班级交流。
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后成功了,有的小组以失败告终了。然而中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关键是他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历了知识产生的方法和过程。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什么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我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们在中小学学的这些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结晶,并且经过教育者的处理,变成了系统、完成的知识体系。
第二个层次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包括观察的知识、实验的知识、比较的知识、概括的知识等等,科学家们正是运用了这样的知识,发现了第一层的知识。
第三个层次是关于过程的知识,这个知识是策略性的,是对研究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主过程,方法性知识主细节,我们教科书上的科学知识,那些知识点,不过是结果性的知识而已。
什么样的知识有力量?我认为情景中的知识才有力量。你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运用了一定的方法,设计并经历了研究的过程,然后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有用的知识。
这些方法和过程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迁移性,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可以用它来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才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实在太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学那么多知识,只有靠老师讲解灌输。没有了过程和方法的知识,就成了僵死的知识。没有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就成了教条的阐释,学习就成了记背和机械训练的功夫。学生下了这番功夫,知识自然可以记得,但是考试结束后,大部分知识就忘记了。
我认为理想教学的教学内容要少,但应注重方法和过程,一个在我们看来可以5分钟讲明白的知识要让学生运用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自己把这些知识“生产”出来。这样,虽然知识量少了,但知识的质量是很高的。
我们教给学生大量的没有力量的知识,但缺乏有力量的知识,缺乏关于过程、方法和策略的知识。
但是还没有完,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经历过程与方法,学到有力量的知识,而且应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意识。
在运用方法经历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需经过两种活动,一是独立探究,二是集体讨论。独立探究使人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集体讨论使人具有尊重别人观点的意识。
独立自主的人,思想自由的人,尊重不同意见的人,是民主体制下公民的必备修养。不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尊重别人的意见的人,要么成为管制别人的独裁,要么成为别人管理的奴才。
由此看来,民主不仅仅是一种体制,它要求体制下的人是具有民主思想(独立、自由、尊重)的公民(不是臣民)。渗透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教育是民主的教育,是塑造民主社会之公民的教育。阐释知识教条的教育是霸道的教育,是知识拥有者以知识霸權者的身份对受教育者的奴化。
所以,当我们提出科教兴国的时候,不仅仅是用科学知识兴国,是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武装人的头脑,是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新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