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而学生的阅读往往是处于无计划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一.指导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首先,便是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要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當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使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和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四.指导学会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联系课堂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便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李刚珠,魏华,教师,现居湖北竹山。
一.指导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首先,便是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要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當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使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和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四.指导学会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联系课堂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便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李刚珠,魏华,教师,现居湖北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