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的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种子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有相当部分质量往往达不到80%发芽率指标,主要由于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浸种时间的过长以及两优培九等种子中小糙米过多等因素引起,从而影响杂交水稻的生产和发展。通过近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对杂交稻种子發芽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一、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1.裂颖种子
杂交稻种子裂颖较多,一般达到10%~22%。裂颖种子是由于不育系的特性决定的,在制种时强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势强,颖壳闭合度紧;而弱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势弱,颖壳闭合度差。浸种过程中前者吸水慢,病菌入侵难;后者吸水快,易受病菌侵染,胚乳养分易外渗,产生种子发粘、变酸、发臭,影响发芽率。
2.种子饱满度较差
杂交稻种子不饱满籽粒比例大,一般占12%~20%,杂交稻在制种时,授粉时间长达10~15d。先授粉异交结实的种子先成熟,形成的谷粒饱满、比重大。浸种时发芽势强,发芽率高、且快又整齐,幼苗正常,成秧率高;后授粉异交结实的种子在收获时往往谷粒不饱满,催芽时根、芽长短不一致,幼苗不正常。尤其是杂交早稻在3月份播种,当时气温较低,部分成熟度低或低活力的杂交稻种子,由于抗逆性弱而影响其发芽率。
3.穗发芽种子
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时间长达10~15d,如果这时遇上阴雨天气或台风暴雨,田间湿度大,种子在穗上就会发芽,正常年份占1%~3%,不正常年份占5%~15%,严重年份高达30%。芽谷严重影响发芽率,经浸种催芽后,即使发芽,也长不出种根或側根,不久也变黄枯死。
4.激素的大量使用
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920”的使用量过大,严重影响发芽率。目前杂交稻制种“920”的使用量,从原来的每亩10g增加到20~25g。“920”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种子的休眠期,导致了种子穗发芽可能性的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异交结实率,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还使用各种生物剂来调节花期,所以种子上残留着大量的微生物(“920”中GA3能大量诱发a-淀粉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微生物容易诱导穗发芽的产生,影响种子活力,导致发芽率下降。
5.稻粒黑粉病粒
谷粒黑粉病粒也影响种子发芽率。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母本授粉时间长达15d左右,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会发生谷粒黑粉病,一般占3%~5%,重的达5%~15%。黑粉病粒形似饱满,其实谷壳内部都是病原物“黑粉”,它本身不能发芽,还严重影响其他正常种子的发芽,导致发芽率降低。
6.湿种子堆沤
杂交稻制种收割时,遇到阴雨天气,农户抢收种子心切,往往冒雨收割。这时候如果把湿谷用袋、筐盛装起来,不及时进行摊晒,就会造成种子发热,致使种子被“烧死”或“闷死”,或“部分种子萌动”丧失了生命力,从而影响种子发芽势。如果湿种子堆积20h以上,种子发芽势就会直线下降。
7.种子贮藏期间
杂交稻制种如果遇上减产年份,由于杂交稻种子价格较高,许多制种农户往往翻晒不彻底,就把水分偏高或未把水分充分晒干的种子(籼稻种子水分超过15%以上)贮藏起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也必然降低。同时,高水分的种子比低水分的种子更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危害而丧失种子发芽率。此外,种子贮藏期间仓库害虫和微生物是影响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使贮藏的种子完全失去利用价值。
8.浸种时间过长
杂交稻种子浸种时间过长,种子表皮细胞膜受到损失,易引起某些生理上重要物质的渗漏。供氧不足,有毒物质积累过多而影响发芽。许多农户至今仍然采用老方法催芽,种子浸种时间长达2天2夜甚至更长,而且不换水不洗种,这样长时间浸种造成了供氧不足,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影响种子发芽。即使发芽,幼根也显著地萎缩,或无根毛,中间呈纤维状,幼根、幼芽水肿等现象。从而造成烂种,影响成苗率。
9.催芽方法不当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32摄氏度。但有些农户仍常用塑料编织袋或薄膜袋包裹种子,放在太阳下取温催芽;也有的用编织袋装种子,放在锅里或煤炉上利用余热催芽,由于杂交种子呼吸旺盛,产生的热量多,稍有疏忽,未能及时淋水和翻动种子,很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而烧芽,影响发芽率。
二、提高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1.加强制种田管理
杂交稻制种时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稻粒黑粉病的不育系作母本。其次加强对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的综合防治。第三“920”的使用量要掌握适当,只要达到解除不育系包颈的目的即可,避免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提倡使用花调灵和“920”混合喷施。第四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和翻晒。收购时要严格控制种子水分,种子水分不达标,不予以收购入库,谁收购谁负责。
2.掌握浸种催芽技术
(1)浸种前不宜晒种。据有关科研部门试验的报道,杂交稻种子浸种前3~7d内晒种,不但不能提高生活力,反而使种子发芽率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生活力较低的陈种子,或穗发芽多、裂颖多的种子,晒种后发芽率大大下降。这主要因为种子曝晒后进一步失水,尤其是裂颖种子、青谷种子细胞膜更容易破裂,浸种时细胞内含物出入失去控制导致发芽率下降。因此,杂交稻种子浸种前最好不要晒种,相反,浸种前几天将袋装种子拆封,让其自然回潮吸湿,有利于种子细胞膜的修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采用清水选种。浸种时用清水选种,可以将漂浮在水面上的青谷、秕谷、芽谷和黑粉病谷粒等捞去。如果在种子紧张年份可以将捞去的种子单独浸种催芽且单独播种,以利用其中能发芽的种子。要淘汰旧的浸种催芽方法,采用日浸夜露或夜浸日露间歇换水的浸种新方法:浸种时间早稻为24~36h中稻20~30h晚稻8~12h为宜。且日浸种8~12h,夜露种12h,或夜浸12h,日露12h;浸种时种子厚度不超过30cm;摊晾露种时种子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大大提高正常幼苗与成秧率,同时提高秧苗素质。
(3)催芽。催芽技术应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需水原则,即采取少浸多淋好长芽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冷库陈种、裂颖多、芽谷多、萌动过的低活力种子效果特别明显)。这种催芽新方法可以使种子出苗快且壮而整齐,根粗芽壮;幼苗素质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3.进行种子包衣
包衣种子有两个优点,一是提高了种子抗病能力和成苗率;二是包衣种子适宜直播和旱育秧。秧田通气好有利于秧苗扎根,防止烂种和烂秧。包衣种子可以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多种病菌,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发生。
一、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1.裂颖种子
杂交稻种子裂颖较多,一般达到10%~22%。裂颖种子是由于不育系的特性决定的,在制种时强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势强,颖壳闭合度紧;而弱势花异交产生的种子生长势弱,颖壳闭合度差。浸种过程中前者吸水慢,病菌入侵难;后者吸水快,易受病菌侵染,胚乳养分易外渗,产生种子发粘、变酸、发臭,影响发芽率。
2.种子饱满度较差
杂交稻种子不饱满籽粒比例大,一般占12%~20%,杂交稻在制种时,授粉时间长达10~15d。先授粉异交结实的种子先成熟,形成的谷粒饱满、比重大。浸种时发芽势强,发芽率高、且快又整齐,幼苗正常,成秧率高;后授粉异交结实的种子在收获时往往谷粒不饱满,催芽时根、芽长短不一致,幼苗不正常。尤其是杂交早稻在3月份播种,当时气温较低,部分成熟度低或低活力的杂交稻种子,由于抗逆性弱而影响其发芽率。
3.穗发芽种子
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时间长达10~15d,如果这时遇上阴雨天气或台风暴雨,田间湿度大,种子在穗上就会发芽,正常年份占1%~3%,不正常年份占5%~15%,严重年份高达30%。芽谷严重影响发芽率,经浸种催芽后,即使发芽,也长不出种根或側根,不久也变黄枯死。
4.激素的大量使用
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920”的使用量过大,严重影响发芽率。目前杂交稻制种“920”的使用量,从原来的每亩10g增加到20~25g。“920”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种子的休眠期,导致了种子穗发芽可能性的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异交结实率,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还使用各种生物剂来调节花期,所以种子上残留着大量的微生物(“920”中GA3能大量诱发a-淀粉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微生物容易诱导穗发芽的产生,影响种子活力,导致发芽率下降。
5.稻粒黑粉病粒
谷粒黑粉病粒也影响种子发芽率。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母本授粉时间长达15d左右,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会发生谷粒黑粉病,一般占3%~5%,重的达5%~15%。黑粉病粒形似饱满,其实谷壳内部都是病原物“黑粉”,它本身不能发芽,还严重影响其他正常种子的发芽,导致发芽率降低。
6.湿种子堆沤
杂交稻制种收割时,遇到阴雨天气,农户抢收种子心切,往往冒雨收割。这时候如果把湿谷用袋、筐盛装起来,不及时进行摊晒,就会造成种子发热,致使种子被“烧死”或“闷死”,或“部分种子萌动”丧失了生命力,从而影响种子发芽势。如果湿种子堆积20h以上,种子发芽势就会直线下降。
7.种子贮藏期间
杂交稻制种如果遇上减产年份,由于杂交稻种子价格较高,许多制种农户往往翻晒不彻底,就把水分偏高或未把水分充分晒干的种子(籼稻种子水分超过15%以上)贮藏起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也必然降低。同时,高水分的种子比低水分的种子更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危害而丧失种子发芽率。此外,种子贮藏期间仓库害虫和微生物是影响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使贮藏的种子完全失去利用价值。
8.浸种时间过长
杂交稻种子浸种时间过长,种子表皮细胞膜受到损失,易引起某些生理上重要物质的渗漏。供氧不足,有毒物质积累过多而影响发芽。许多农户至今仍然采用老方法催芽,种子浸种时间长达2天2夜甚至更长,而且不换水不洗种,这样长时间浸种造成了供氧不足,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影响种子发芽。即使发芽,幼根也显著地萎缩,或无根毛,中间呈纤维状,幼根、幼芽水肿等现象。从而造成烂种,影响成苗率。
9.催芽方法不当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32摄氏度。但有些农户仍常用塑料编织袋或薄膜袋包裹种子,放在太阳下取温催芽;也有的用编织袋装种子,放在锅里或煤炉上利用余热催芽,由于杂交种子呼吸旺盛,产生的热量多,稍有疏忽,未能及时淋水和翻动种子,很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而烧芽,影响发芽率。
二、提高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1.加强制种田管理
杂交稻制种时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稻粒黑粉病的不育系作母本。其次加强对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的综合防治。第三“920”的使用量要掌握适当,只要达到解除不育系包颈的目的即可,避免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提倡使用花调灵和“920”混合喷施。第四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和翻晒。收购时要严格控制种子水分,种子水分不达标,不予以收购入库,谁收购谁负责。
2.掌握浸种催芽技术
(1)浸种前不宜晒种。据有关科研部门试验的报道,杂交稻种子浸种前3~7d内晒种,不但不能提高生活力,反而使种子发芽率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生活力较低的陈种子,或穗发芽多、裂颖多的种子,晒种后发芽率大大下降。这主要因为种子曝晒后进一步失水,尤其是裂颖种子、青谷种子细胞膜更容易破裂,浸种时细胞内含物出入失去控制导致发芽率下降。因此,杂交稻种子浸种前最好不要晒种,相反,浸种前几天将袋装种子拆封,让其自然回潮吸湿,有利于种子细胞膜的修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2)采用清水选种。浸种时用清水选种,可以将漂浮在水面上的青谷、秕谷、芽谷和黑粉病谷粒等捞去。如果在种子紧张年份可以将捞去的种子单独浸种催芽且单独播种,以利用其中能发芽的种子。要淘汰旧的浸种催芽方法,采用日浸夜露或夜浸日露间歇换水的浸种新方法:浸种时间早稻为24~36h中稻20~30h晚稻8~12h为宜。且日浸种8~12h,夜露种12h,或夜浸12h,日露12h;浸种时种子厚度不超过30cm;摊晾露种时种子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大大提高正常幼苗与成秧率,同时提高秧苗素质。
(3)催芽。催芽技术应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需水原则,即采取少浸多淋好长芽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冷库陈种、裂颖多、芽谷多、萌动过的低活力种子效果特别明显)。这种催芽新方法可以使种子出苗快且壮而整齐,根粗芽壮;幼苗素质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3.进行种子包衣
包衣种子有两个优点,一是提高了种子抗病能力和成苗率;二是包衣种子适宜直播和旱育秧。秧田通气好有利于秧苗扎根,防止烂种和烂秧。包衣种子可以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多种病菌,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