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正的忽视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国浪漫主义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六大诗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化身。然而,在浪漫主义时期中,英国还存在着众多的女性诗人,她们对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探索了这些女性诗人的诗歌成就和对男性诗人的影响,试图描绘一个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图景。
  关键词:浪漫主义 女性诗人 诗歌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浪漫主义女性诗人及诗歌研究”
  1 序言
  一提起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在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六大诗人(the Six Great)”的名字: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这六大诗人的诗歌被奉为经典,他们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奔放的想象力、对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都使他们的诗歌成为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代表。在这六大诗人之外,我们还偶尔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名字:罗伯特·骚塞,查尔斯·兰姆和威廉·库珀等。尽管他们在文学史中,或多或少也被提及,但却远远无法与“六大诗人”相提并论。
  综观这些经典的或非经典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这些诗人都是男性。这个现象这并不奇怪,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是唯一一个女性作家被奉为经典的时代”。除了维多利亚时代之外,我们细细想来,的确没有哪一个文学时代中,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被肯定,她们的作品能够集体被奉为经典。但是,不被奉为经典并不表示女性作家不存在,更不表示她们就在文学史中不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浪漫主义时代来说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英国浪漫主义始于18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英国文学史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启蒙主义时代英国最后的小说家史沫莱特和哥尔德斯密分别死于1771年和1774年,而浪漫主义的代表华兹华斯生于1770年,他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发表于1798年。那么,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中,英国文坛中是否是一个“黑暗时代”?当然,从今天的文学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一段时间中,英国文学中出现了布莱克和彭斯两位诗人。但是,布莱克在其有生之年并不为人所知,彭斯又是一个苏格兰诗人,那么,在这一段时间中,英国文坛中是谁处于主导地位?事实上,在这段时间中,主导英国诗坛的是众多的女性诗人,她们对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对一些男性经典诗人具有很大的影响。纵观整个浪漫主义时期,女性的名字如安娜·利蒂希亚·巴博德,夏洛特·史密斯,乔安娜·贝利,多萝西·华兹华斯,安娜·苏厄德,玛丽·罗宾逊,费丽西娅·赫门斯等,都与这个诗歌运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2 女性诗人的崛起
  文学,从产生的那天起,就似乎一直是男性的领域。在英国文学史中,从古英语时代开始到文艺复兴的这几个世纪中,我们都未曾见过女性的名字。直到复辟时期,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女性作家才开始出现。凯瑟琳·菲利普斯和阿芙拉·贝恩这两位英国早期的职业女性作家,不仅以她们的诗歌、戏剧和故事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并跻身由男性统治的文学界,也“使诗歌成为了中产阶级女性能够努力和尝试的领域”。菲利普斯和贝恩开创的事业在18世纪得到了延续和极大发展。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加,女性求知受教的愿望也在不断增强。到了18世纪下半叶,“学习在所有女性中都变得非常时髦”,随之而来的,是女性读者群体的出现和女性参与文学创作意识的增强:“毫无疑问的是,女性的教育和在文学方面的声誉在该世纪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迅速扩大的书刊生意中,女性在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中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对于中上层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女性读者群体和女性作家群体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文坛中由男性一统天下的格局。到了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上半叶,即我们通常认为的前浪漫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出现了众多的女性诗人。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这些女性诗人在当时的声誉、名望和影响力方面都大大超过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六大诗人”:“历史学的研究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精确的图景:在那个时代,最成功的作家并非雪莱或济慈,而是贝利和费丽西娅·赫门斯”。“到了18世纪90年代,英国女性小说家的人数大大超过了男性,戏剧界也实际被女性所统治……在诗歌领域,女性的地位也相似,至少有一段时间,女性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女性在18世纪末期英国诗坛的地位和成就以及她们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可以更好地用她们发表的著作和被再版的次数来加以证明:安娜·巴博德在1773年至1777年间,她的诗作再版五次;汉南·莫尔在1773年至1786年间出版了六部大部头的诗集;号称“利斯菲尔德的天鹅”的安娜·苏厄德,她写于1781年的《至梅杰·安德烈之死的挽歌》被不断地再版;到1784年她又出版了她著名的、混合了多种文学体裁的作品《路易莎,一部诗体小说》。这些使她成为了文坛上的大人物,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她25年后去世为止;夏洛特·史密斯发表于1784年的《悲歌十四行诗》在15年间不断扩充并再版10次;1786年,海伦·玛丽亚·威廉姆斯在其24岁时发表诗集《两卷诗集》,该诗集不仅为她带来声誉,更为她带来了收入……
  3 女性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贡献
  与这些文名显赫的女性诗人相比,男性诗人,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奉为经典的“六大诗人”,在当时并没有享有他们在几百年后所享受的崇高声誉。事实上,“六大诗人”的名号和“浪漫主义”这一名称一样,实属后世之人所加,在当时并没有这个说法。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的经典地位为马修·阿诺德所提出,几十年之后,诺思洛普·弗莱又将布莱克的名字加入其中,至此,浪漫主义经典诗人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六位。他们之中,与这些女诗人处于同一代的,如布莱克,在当时几乎不知名:“他(布莱克)是他作品的作者、设计者、和出版者”。“1783年,他的《诗歌札记》付梓,但从未上市销售”。“在布莱克去世之时,他的艺术鲜为人知,而他的诗作则完全不为人所知”。其他诗人情况好一些,但也无法和上述提到的女性诗人相比:“一些现在很有名的诗,如经典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所写的诗,在当时并不十分有名。的确,一些现在非常有名的诗,如华兹华斯的《序曲》或雪莱的《暴政的假面游行》都是在创作了很多年以后、当它们的作者都死了以后才得以发表”。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女性诗人不仅在浪漫主义时期声名显赫,她们更对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她们的诗歌所受到的欢迎及产生的影响使这个时代牢牢刻上了诗歌的烙印;不仅如此,她们的诗歌中所体现的诗歌创作思想和她们所使用的诗歌体裁也对男性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才呈现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和熟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1 十四行诗的复兴
  十四行诗自从由托马斯·华埃特爵士和亨利·霍华德于16世纪中叶介绍到英国之后,即成为了英国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从16世纪中叶到1674年弥尔顿去世之时为止,十四行诗在英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伟大的诗人,如莎士比亚、斯宾塞、锡德尼、多恩和弥尔顿都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十四行诗。然而,自弥尔顿去世以后,十四行诗似乎就在英国销声匿迹了。在接下来的启蒙运动中,尽管英国也有很多诗人出现,重要的如蒲柏、德莱顿和格雷,不太著名的如詹姆斯·汤姆森、詹姆斯·拉尔夫和威廉·柯林斯,但他们却并不重视十四行诗,在这段时间中也几乎没有十四行诗发表。因此,在启蒙运动中,十四行诗的写作跌入了低谷。十四行诗在启蒙运动中受到冷遇的原因很多,如它的外来性(foreignness)等。但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是十四行诗这一诗歌体裁自诞生那天起,就承载了表达强烈感情的这一功能,不管是彼托拉克的十四行诗,还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爱情等强烈感情都是十四行诗的主题。但在启蒙运动中,在理性这一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诗歌很大程度上被用于讽刺和对世人进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十四行诗自然不受到欢迎,一直持续到1784年。这一年,夏洛特·史密斯发表了她的《悲歌十四行诗和其它散文》。夏洛特·史密斯在这部诗集中采用了十四行诗这一体裁,哀叹了其生活的不幸并表达了她悲郁的心情。她的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自我中心、个人感情和以景抒情都使这部诗集表现出了和18世纪其它诗歌不一样的风貌,使读者猛然间从她的诗歌中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出版以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并在当年就推出了第二版。在诗人在世时该诗集一共再版九次,诗人去世后又再版两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这部诗集的出版在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十四行诗这一诗歌体裁在沉寂百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主流诗歌体裁之中。在夏洛特·史密斯之后,另一位女性诗人玛丽·罗宾逊也以十四行诗为体,发表了大量诗歌。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济慈等也用十四行诗这一体裁,创作了优秀的诗歌。斯图尔特·柯伦,西方英国浪漫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指出:“她的诗歌影响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他们也承认她的影响;她的诗歌还影响了拜伦和济慈,尽管他们没有承认”。
  3.2 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和对自然的热爱
  女性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影响还在于她们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是华兹华斯在其1800年版《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来的,这一点也历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歌有别于18世纪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但事实上,首先提出诗歌中必须使用日常生活语言的为女性诗人,并非华兹华斯:“剧作家乔安娜·贝利(1762-1851,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笔者注),在她的《情感之剧》的前言中,主张在文学中使用自然的语言,这个呼吁被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在1800年版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予以采纳”。
  女性诗人在她们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强烈热爱。很多女性诗人,如安·贝藤·克里斯托、玛丽·罗宾逊、夏洛特·史密斯、费丽西娅·赫门斯和简·泰勒等都写下了大量赞颂自然的诗歌。一些优秀的自然诗,如安·贝藤·克里斯托的《春日漫步》发表于浪漫主义早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在春日的芬芳中漫步的场景,与1804年华兹华斯发表的《我如行云独自游》中,诗人与一大片水仙花偶遇的情景何其相似:
  Through Springtime Walks (1795)
  Through springtime walks, with flowers perfumed,
  I chased a wild capricious fair,
  Where hyacinths and jonquils bloomed,
  Chanting gay sonnets through the air;
  Hid amid a briary dell
  Or ‘neath a hawthorn-tree,
  Her sweet enchantments led me on
  And still deluded me. (第一诗节)
  而另一位女性诗人简·泰勒于1806年所写下的歌咏自然的诗“The Star”,则以其优美的文字和韵律、平实的语言成为了自然诗中的经典之作。之后该诗被配在法国乐曲《啊!我告诉你,妈妈》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4 女性浪漫主义
  除了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使用和对自然的热爱之外,在女性诗人的诗歌中我们几乎可以发现浪漫主义诗歌的全部特点。她们在诗中表达对奴隶贸易的谴责和对时局的看法,如汉南·莫尔的《奴隶制,一首诗》;她们也在诗中营造奇异的哥特式氛围,如玛丽·罗宾逊的《鬼魂出没的海滩》。但是,除了这些和男性诗人的诗歌相同的主题和特点外,女性诗人在她们的诗中也表达了和女性自身经历和体验紧密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婚姻、感情等。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了“男性浪漫主义”和“女性浪漫主义”的概念:“男性浪漫主义以华兹华斯为典型,他代表着重视自然而不是社会,内省,和在物质世界之上追寻至高无上(的境界)。而女性浪漫主义,有人认为,歌颂的是感情,家庭,和社会联系”。但不管是“男性浪漫主义”还是“女性浪漫主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女性在她们的诗歌中集体反对诗歌把女性看作受害者和爱的对象”。她们在诗中歌咏自然、表达她们的政治观点、也抒发自己的感情,她们的诗歌具有女性诗人自己的身份符号,她们也追求在文学界中具有自己的地位。   5 结语
  女性在英国浪漫主义中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的诗歌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们的诗歌启发和影响了在她们之后出现于文坛的男性诗人,她们留下的数量众多的诗歌充实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宝库。但是,在浪漫主义之后,她们的名字就被逐渐淡忘,她们的诗只有极少数出现在她们身后的文学选集中。这种忽视和淡忘直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出现才得以改善。在对女性文学作品的重新审视和评价的浪潮中,这些女性诗人的诗歌才得以重新回到了学者们研究的视野中。作为诗人集体中的重要力量,女性诗人和她们的诗歌不能够也不应该被忽视。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女性诗人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贡献和作用,也许可以让我们得到一幅关于英国浪漫主义的更加真实和完整的图景。
  参考文献
  [1]Showalter, Elaine.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Backscheider, Paula R.Eighteenth - Century Women Poets and Their Poetry[M].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8
  [3]Lonsdale, Roger. Eighteenth Century Women Poets, An Oxford Antholog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4]Ruston,Sharon.Romanticism[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9
  [5]Curran, Stuart.“Romantic Poetry, The I Altered”, Romanticism and Feminism, ed. Anne K[M]. Mellor,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8
  [6]Woodring, Carl and James Shapiro.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British Poetry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7]Abrams, M.H.etal.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0
  [8]Backscheider, Paula R. Eighteenth - Century Women Poets and Their Poetry[M].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学校阶段正是中职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中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长期存在,德育教育一直流于形式表面,很难对中职院校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形式的德育工作甚至阻碍到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在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许多地方外宣材料的英语译文质量堪忧,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地方对外宣传材料因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译成英文有一定的难度。德国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作为对传统“等值论”的重大突破,功能目的论对
期刊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9/11文学的关注并不充分,分析也不够深入。本文从9/11事件的文学关联、9/11文学的合法基础、9/11文学的界定论说以及9/11文学的评价等四个方面试图对9/11事件以来的美国文学所关注的内容、主题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一次梳理,以便观察美国文学对9/11事件的反应。  摘要:9/11文学;综述;  1 引言  9/11事件发生已经十年;9/11文学的许多方面都很难有个定论。本文
期刊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linguistic structures, their equivalences, and meanings. H.P. Krings defines a translation strategy as “translator’s potentially conscious plans for
期刊
Abstract: By mean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idden ideologies of the English economic news reports of Google’s Pullout of Chi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ESP课程的性质,ESP教师的角色特点。并对ESP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如何改善ESP教师面对困境的方法以及对ESP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ESP课程性质 ESP教师角色 ESP教师现状及发展  1 引言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是针对传统的通用英语EGP(English
期刊
摘要: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或三语教学,云南省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还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还需要解决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材编写、学术研究、教学实验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对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三语教学 少数民族教育  1 研究背景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讳言,经济的腾飞和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
期刊
摘要:英语是语调语言。英语语调具有表态功能、语法功能和语篇功能,随着对语调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语调还具有交际功能,能帮助说话者完成话语信息传递。文章借助韩礼德的“调群理论”,结合奥巴马演讲文本,粗浅的分析了语调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口语语篇中,语调对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调使用不当可以直接导致信息交流的失败。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的语调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
期刊
摘要:学风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阐释。本文基于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实践,认为学风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开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部动力机制,基本途径是在校风、教风、大学精神乃至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广阔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 教风 思考  1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开启学习主体的内部动力机制  学风,从语义学的角度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偏正短语,即“学习的风气”。一所学校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的主流文化仍然是西方文化。然而,越来越多的后现代问题,通过西方式思维已经得不到解决。儒家文化追求“人格完善”,强调“和合中庸”,倡导“天人合一”,其基本思想对于处理当今各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建构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内在的生活品质, 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全球视域 儒家文化 现代意义  1 儒家文化的特质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