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老年人口达到2亿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7%,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0%,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占到了14.3%,达到1.94亿,2013年已经突破2亿。而且,我国的老年人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这在世界人口史上是少有的。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必将对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面对汹涌而至的“白发浪潮”,解决好老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健康老龄化之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在我国,健康老龄化主要体现在老龄工作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的工作目标上。从社会方面来讲,首先是营造一种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树立一种责任感。我国是一个敬老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关心老年人生活,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新中国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年人。要让全社会特别是中青年人懂得,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没有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就没有青年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涵着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因此,让老年人和所有的社会成员一道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是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待老龄工作。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脱离工作岗位,组织比较松散,空闲时间多,这就决定了他们既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老年群体中来,从我们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政治斗争中可以看出,做好老龄工作,抓好对老年人的教育,正确引导组织他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是多么重要。由此看来,老龄问题处理得好,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产生消极因素,迟滞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做好老龄工作。
三是要把健康老龄化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崇高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包括和谐的人际、代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尚,让老年人了解时事政治,了解现代科学知识,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影响、熏陶、教育下一代。
四是 仅仅围绕“六有”开展扎实的工作。老年,是人生旅途的一站,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到老年,随着生理的老化和劳动能力的降低,逐渐成为社会中脆弱的群体,尤其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满怀真情,象对待自己老人那样对待老年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老年人之所想,帮老年人之所需,排老年人之所忧,解老年人之所困。切切实实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让社会充满美好温馨。
老年人是老龄事业的主体,实现健康老龄化从老年人自身来讲,首先是要做到心理健康。进入老龄化之后,机体会逐渐衰老,出现一系列生理机能和形态方面的变化,对环境适应能力也逐渐减弱。如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带来的失落感和空虚感;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带来的力不从心和担忧;子女独立成家或丧偶带来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等等,这些工作、身体、家庭生活方面的种种变化,都需要正确面对、努力适应、维持身心平衡。生活中应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寻找新的兴趣,力争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生活更加充实、健康、有意义。进入老年后,虽然肌体老化了,精力不足了,但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用毕生努力换来的财富,对于年轻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极其宝贵的。经常用事业上的成就感来抵消心理、生理上的衰老感。要一如既往的注重对马列、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做到思想常新、信念永存,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样,就不会整日沉溺在衰老的痛苦之中。同时要紧随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给人们思想、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保持心态的愉快健康。
其次是做到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离不开锻炼。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起到药物对人体健康无法代替的作用。每位老年人都应该把体育健身作为晚年生活的必修课,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健康向上的锻炼形式和内容,持之以恒。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老年文体活动,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做到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健康完美,努力拓展生命的区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在我国,健康老龄化主要体现在老龄工作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的工作目标上。从社会方面来讲,首先是营造一种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树立一种责任感。我国是一个敬老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关心老年人生活,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新中国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年人。要让全社会特别是中青年人懂得,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没有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就没有青年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涵着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因此,让老年人和所有的社会成员一道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是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待老龄工作。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脱离工作岗位,组织比较松散,空闲时间多,这就决定了他们既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老年群体中来,从我们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政治斗争中可以看出,做好老龄工作,抓好对老年人的教育,正确引导组织他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是多么重要。由此看来,老龄问题处理得好,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产生消极因素,迟滞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做好老龄工作。
三是要把健康老龄化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崇高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包括和谐的人际、代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尚,让老年人了解时事政治,了解现代科学知识,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影响、熏陶、教育下一代。
四是 仅仅围绕“六有”开展扎实的工作。老年,是人生旅途的一站,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到老年,随着生理的老化和劳动能力的降低,逐渐成为社会中脆弱的群体,尤其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满怀真情,象对待自己老人那样对待老年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老年人之所想,帮老年人之所需,排老年人之所忧,解老年人之所困。切切实实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让社会充满美好温馨。
老年人是老龄事业的主体,实现健康老龄化从老年人自身来讲,首先是要做到心理健康。进入老龄化之后,机体会逐渐衰老,出现一系列生理机能和形态方面的变化,对环境适应能力也逐渐减弱。如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带来的失落感和空虚感;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带来的力不从心和担忧;子女独立成家或丧偶带来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等等,这些工作、身体、家庭生活方面的种种变化,都需要正确面对、努力适应、维持身心平衡。生活中应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寻找新的兴趣,力争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生活更加充实、健康、有意义。进入老年后,虽然肌体老化了,精力不足了,但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用毕生努力换来的财富,对于年轻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极其宝贵的。经常用事业上的成就感来抵消心理、生理上的衰老感。要一如既往的注重对马列、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做到思想常新、信念永存,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样,就不会整日沉溺在衰老的痛苦之中。同时要紧随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给人们思想、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保持心态的愉快健康。
其次是做到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离不开锻炼。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起到药物对人体健康无法代替的作用。每位老年人都应该把体育健身作为晚年生活的必修课,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健康向上的锻炼形式和内容,持之以恒。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老年文体活动,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做到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健康完美,努力拓展生命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