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传统课堂教学不合理的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教师要把课堂的主角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学习。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构建了小学数学“三六四”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三”就是“三个还给”
一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要真正实现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就必须以时间作为保证,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法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一节课45分钟,如果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达不到25分钟,说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出来。本人认为,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达到25分钟。
二是把活动还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除了洗耳恭听、机械练习以外,很少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机械灌输、重复训练的陈旧模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对所学知识没有体悟,更谈不上真正的掌握知识。活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现、应用过程,从而对知识进行体验、感悟、运用,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智慧。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如观察、猜想、讨论、操作、比较、表达、展示等。当然,如果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设计活动而作秀,那就偏离活动教学的本意了。
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要重要得多。一节课死气沉沉,或者轰轰烈烈,如果离开了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就不能算真正参与。现在时髦的二人讨论、合作探究,如果不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只能称为假讨论、假合作。数学的学习应该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教师提出有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才可以讨论交流。现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静静思考(静思)的现象了,这是有悖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习规律的。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思考,才能在下一步质疑和生成智慧。
二、“六”是“课堂教学六环节”
一是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伊始,教师最好展示情景图或者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获得学生提出的多个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剔除无关的问题,选择或者整合出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引领。
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对教师确定的问题,先进行尝试解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学生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个体的认识和小组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当然了,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随时引导和点拨。
三是自主归纳、提炼知识。学生通过探究完成问题解决以后,小组要对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回顾,梳理解题思路,梳理解题方法,回顾疑惑点、顿悟点等,归纳和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
四是自主展示、表达交流。即各小组对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让全班的同学都能享受到与本组不同的探究成果。此环节需要教师做好小组汇报的调控工作,既要让各小组把不同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五是自主评价、反馈矫正。即各小组通过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比较、辨析,整理出最优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科学的问题结论、最富内涵的思想方法等。当然,这一过程最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应高屋建瓴地分析、评判,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寻求到真理。各小组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消除了不正确的认识。
六是自主总结、拓展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可先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本节课的收获总结,然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小组长综合本组的总结,再在全班进行展示,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和积累经验的目的。
三、“四”是“教师要四引导”
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或者半路卡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必要的时候可运用类比进行启发。理清解题思路主要是从问题条件分析入手,以期与结论建立联系。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迁移探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探究的方法不够明确,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探究问题时用的知识和方法,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着力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迁移。
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规律性知识。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的能力相对来说是欠缺的,他们往往很难提炼出重点的知识,或者提炼的知识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归纳和揭示问题解决过程中隐含的规律和知识,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对个人和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科学整合。
四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高密度的思维。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思维的密度要大一些,最好设计“问题串”,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和接受训练,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和蕴含的教学思想,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养成爱动脑、善动脑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我认为此模式比较适合于小学使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固定的环节去进行,要根据课堂类型和教学内容,有所偏重、有所调整为佳。
一、“三”就是“三个还给”
一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要真正实现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就必须以时间作为保证,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法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一节课45分钟,如果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达不到25分钟,说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出来。本人认为,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达到25分钟。
二是把活动还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除了洗耳恭听、机械练习以外,很少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机械灌输、重复训练的陈旧模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对所学知识没有体悟,更谈不上真正的掌握知识。活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现、应用过程,从而对知识进行体验、感悟、运用,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智慧。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如观察、猜想、讨论、操作、比较、表达、展示等。当然,如果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设计活动而作秀,那就偏离活动教学的本意了。
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要重要得多。一节课死气沉沉,或者轰轰烈烈,如果离开了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就不能算真正参与。现在时髦的二人讨论、合作探究,如果不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只能称为假讨论、假合作。数学的学习应该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教师提出有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才可以讨论交流。现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静静思考(静思)的现象了,这是有悖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习规律的。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思考,才能在下一步质疑和生成智慧。
二、“六”是“课堂教学六环节”
一是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伊始,教师最好展示情景图或者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获得学生提出的多个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剔除无关的问题,选择或者整合出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引领。
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对教师确定的问题,先进行尝试解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学生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个体的认识和小组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当然了,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随时引导和点拨。
三是自主归纳、提炼知识。学生通过探究完成问题解决以后,小组要对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回顾,梳理解题思路,梳理解题方法,回顾疑惑点、顿悟点等,归纳和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
四是自主展示、表达交流。即各小组对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让全班的同学都能享受到与本组不同的探究成果。此环节需要教师做好小组汇报的调控工作,既要让各小组把不同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五是自主评价、反馈矫正。即各小组通过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比较、辨析,整理出最优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科学的问题结论、最富内涵的思想方法等。当然,这一过程最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应高屋建瓴地分析、评判,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寻求到真理。各小组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消除了不正确的认识。
六是自主总结、拓展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可先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本节课的收获总结,然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小组长综合本组的总结,再在全班进行展示,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和积累经验的目的。
三、“四”是“教师要四引导”
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或者半路卡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必要的时候可运用类比进行启发。理清解题思路主要是从问题条件分析入手,以期与结论建立联系。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迁移探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探究的方法不够明确,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探究问题时用的知识和方法,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着力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迁移。
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规律性知识。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的能力相对来说是欠缺的,他们往往很难提炼出重点的知识,或者提炼的知识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归纳和揭示问题解决过程中隐含的规律和知识,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对个人和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科学整合。
四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高密度的思维。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思维的密度要大一些,最好设计“问题串”,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和接受训练,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和蕴含的教学思想,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养成爱动脑、善动脑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我认为此模式比较适合于小学使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固定的环节去进行,要根据课堂类型和教学内容,有所偏重、有所调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