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两会”召开之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作为1998年那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年轻的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对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预测,并就“两会”与中国民主进程,民主党派在“两会”中如何参政议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两个半小时的谈话中,许嘉璐直爽与坦荡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采访记录刊发,以飨读者。
我感觉“两会”的报道,读者是越来越爱看了
对外大传播:每年“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去年,参与“两会”报道的外国记者有近500人,欧洲议会代表也首次应全国人大的邀请,旁听了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在世界媒体正向中国聚焦的今天,您认为肩负着对外传播任务的涉外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作?
许嘉璐:现在我感觉“两会”的报道,读者是越来越爱看了。一是人大审议的问题越来越“实在”,代表们的议案也越来越贴近老百姓,再就是媒体及时地“选题”、“选人”,报道得好,不是空话、套话,你们媒体在这方面立了不小的功劳。
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时代,像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利用网络特有的快捷、海量信息、交互性强等便利条件,及时、快速地报道“两会”信息,下情上达。一些政府官员更是频频出现在网站上,与网民对活,展示自己的亲民立场,争取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这都是传播中的新气象。
对外大传播:请您预测一下今年“两会”将有哪些问题有可能成为热点话题?
许嘉璐:应该会有很多。我估计今年教育问题是一个热点,现在我还没有听到谁对中国的教育满意过,还有就是进城务工子弟读书难的问题,也会被关注。
《反分裂国家法》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再有一个就是确立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所谓“科学发展观”是要建成一个“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GDP不是越高越好,我们不能片面追求GDP。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这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引导性的、预测性的,到现在为止,各省上报的计划中,最低的是8.5%,最高达到了15%,可是各地方却不愿意把增加的税收用于建设有任何收益的文化中心、学校,或给低保人群增加收入。政府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或者到农村去扶贫。如何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贯彻和落实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坚持提下去”
对外大传播:1945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它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起投入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协助执政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那么,您所领导的民进在今年的“两会”上会有哪些建议?中国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哪些提案被采纳?
许嘉璐:在今年“两会”期间,民主促进会拟就以下问题提出建议:合理配置医疗卫生和疾病防治资源;加快《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工作:建立大额损失专项审计制度;在大中城市率先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中央、省、市、县合理分担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出版社转制中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加强调研、论证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做大做强我国出版业等。
参政议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民进有一个特点:调研总是往穷地方跑,往山里跑。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拿出可操作的措施供政府参考。现在,我们的调研成果已经可以拿出十多个提案了,可我们不轻易拿出提案。提案不去追求新、奇,而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案,目的不是一吐为快。
说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被采纳提案的例子很多。比如,环境问题,我们最初提议的是对金沙江河谷上游湿地的保护,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国家投入了六百万元的专项治理资金;接着又开始调研长江中游的环境保护问题,这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湿地保护,经过我们的提议,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要加强湿地保护,国务院也马上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环境得到了改观,中国林业局也得到了联合国湿地保护的第一个奖。长江下游的突出问题是水质污染和土地修复,要解决问题就得引入市场经济,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在筹建污水处理厂时开始招标,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加入。
当然,不是每个提案都被立即采纳和实施,国务院要考虑中国国力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我们就坚持提下去,一次不行提两次,两次不行再接着提。例如,我们曾提出过一年之内免去农业税,第一次提出时,就被有关部门当场客气地驳回了;第二次,我们又接着提,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可以研究。最后,根据国家财政的情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决定五年之内全部免除农业税。
别把外国人的误解看得太重,他们决定不了中国的命运
对外大传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也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但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民主还存有一定的误解,比如对中国的人权、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您觉得我们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误解呢?
许嘉璐:“民主”这个东西不是西方独有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开始追求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至今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地方实现了原始意义上的民主,民主仍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
很多西方学者特别推崇希腊文化、城邦文化,他们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化。如果是,那时的奴隶、外来人、妇女为何都没有选举权,只有市民才有选举权?这是民主吗?即使现在的美国和法国,也是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才给了妇女选举的权利,法国妇女拥有选举权的时间还没有中国早。
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很完美,与他们两百年前的民主比起来,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问问英国人,他们并不承认美国的民主模式就好。
当然,要减少国外对中国民主进程的误解,媒体必须注意报道的技巧和手段。媒体可以做一个长期的策划,然后不间断地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访谈式的报道,不要在某一天的头版头条突然地出现一个“大标题”,这样会给人一种宣传的感觉。 不过,也别把外国人的误解看得太重了,他们决定不了中国的命运。有时,人和人的沟通是非常难的。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建立我们的民主法制社会。这“德”就是中华文化,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提出“以德治国”,外国人就不理解,“道德也能治国吗?”他们骂就骂吧,中国人是不怕骂的。他们提出问题,我们就解答。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强大了,外国人就会来问:“你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搞的?你们的发展速度怎么这么快?”到那时候,他们就会信服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空说是没有用的。
一定让中国接受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这是不讲理的
对外大传播:正如您所说,一些西方国家主观地认为,他们本国的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并希望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够接受他们的民主模式。
许嘉璐:一定要让中国接受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这是不讲理的。
历史实践证明,我们这套民主理论适合中国国情。在封建体制下,中国的民主很难实现。但中国人并没有停止对民主的追求。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孙中山先生的“一党执政、一党参政”,到新中国的一党执政,多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一直在追求民主。
有的青年人说,在中国再成立一个党派吧。我就说,成立新的党派以什么为宗旨,是不是给中国人民谋利益?是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不是,就违反了中国宪法,是非法的。如果说是,那九个党派,你可以随便加入,为什么要成立新的党派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没有完善,我们还在不断自我完善,我们小心翼翼地试验,因为稍不小心,会给全中国带来混乱,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中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想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大家都没私利,一个目的,共同目标。哪干嘛要九个党?因为身份不一样,知识结构不一样,职业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更不一样了。执政党没考虑到的,我们民主党派能看出来,这就是集思广益。第二条是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这就说到了中华文化——合和文化,遇事要商量。所以,多党合作的后面,还有一个政治协商呢!通过协商,大家磨合,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我们是靠协商吃饭,不是靠辩论和表决吃饭
对外大传播: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人大不断在革新求变,人大代表的“代表与监督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大”是“橡皮图章”,在表决时,绝大多数都投赞成票,您对此怎么看?
许嘉璐: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表决之前协商了多少次。凡是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都要调查研究,所以中国立法时间长嘛!有人算过一笔账,中国平均一部法律出台需要七年半的时间,要开无数次研讨会,征求无数人的意见。
举一个例子,一部《国旗法》就征求了十多万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代表们将不同的意见放在一起磨合。
每次人大常委会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有一次委员长会议,各小组组长在会上汇报,如果多数人都同意了,那么,再表决议程,所以表决的时候,大家都同意。
其中,也有多次协商不成的议案。比如《公路法》第一次就没有通过,《高教法》第三次讨论时还不行……我们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一个法出台后要适应全中国,你制定错了,就要影响全中国。例如,《监督法》经过了三届讨论还没有上会表决。所以我经常跟外国人说,我们是靠协商吃饭,不是靠辩论和表决吃饭。但是我们代表还要表决那是为什么,是为了保证大家的民主权利,让最后有不同意见的人自由表达,这是他们的权利。
对外大传播:您在人大工作多年,有哪些值得您个人记忆的事情呢?
许嘉璐:不要谈我个人。给你们举个例子,前不久,曾经有一个记者一张口,就让人不痛快。他上来就问我这一生的闪光点是哪里?我说我没闪光点,没有什么风光的,我当副委员长风光吗?我不承认,我当教授的时候也非常风光,每讲完一堂课,底下就是一片掌声,难道这不是我的闪光点吗?
我认为,无论做学问、教书、管理学校还是到政府工作,再到人大,只要是不谋私利,都能做好。我是干什么,爱什么,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这一代是跟着共产党一步一步地学,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在“两会”召开之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作为1998年那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年轻的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对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预测,并就“两会”与中国民主进程,民主党派在“两会”中如何参政议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两个半小时的谈话中,许嘉璐直爽与坦荡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把采访记录刊发,以飨读者。
我感觉“两会”的报道,读者是越来越爱看了
对外大传播:每年“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去年,参与“两会”报道的外国记者有近500人,欧洲议会代表也首次应全国人大的邀请,旁听了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在世界媒体正向中国聚焦的今天,您认为肩负着对外传播任务的涉外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作?
许嘉璐:现在我感觉“两会”的报道,读者是越来越爱看了。一是人大审议的问题越来越“实在”,代表们的议案也越来越贴近老百姓,再就是媒体及时地“选题”、“选人”,报道得好,不是空话、套话,你们媒体在这方面立了不小的功劳。
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时代,像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利用网络特有的快捷、海量信息、交互性强等便利条件,及时、快速地报道“两会”信息,下情上达。一些政府官员更是频频出现在网站上,与网民对活,展示自己的亲民立场,争取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这都是传播中的新气象。
对外大传播:请您预测一下今年“两会”将有哪些问题有可能成为热点话题?
许嘉璐:应该会有很多。我估计今年教育问题是一个热点,现在我还没有听到谁对中国的教育满意过,还有就是进城务工子弟读书难的问题,也会被关注。
《反分裂国家法》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再有一个就是确立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所谓“科学发展观”是要建成一个“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GDP不是越高越好,我们不能片面追求GDP。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这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引导性的、预测性的,到现在为止,各省上报的计划中,最低的是8.5%,最高达到了15%,可是各地方却不愿意把增加的税收用于建设有任何收益的文化中心、学校,或给低保人群增加收入。政府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或者到农村去扶贫。如何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贯彻和落实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坚持提下去”
对外大传播:1945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它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起投入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协助执政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那么,您所领导的民进在今年的“两会”上会有哪些建议?中国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哪些提案被采纳?
许嘉璐:在今年“两会”期间,民主促进会拟就以下问题提出建议:合理配置医疗卫生和疾病防治资源;加快《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工作:建立大额损失专项审计制度;在大中城市率先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中央、省、市、县合理分担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出版社转制中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加强调研、论证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做大做强我国出版业等。
参政议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民进有一个特点:调研总是往穷地方跑,往山里跑。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拿出可操作的措施供政府参考。现在,我们的调研成果已经可以拿出十多个提案了,可我们不轻易拿出提案。提案不去追求新、奇,而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案,目的不是一吐为快。
说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被采纳提案的例子很多。比如,环境问题,我们最初提议的是对金沙江河谷上游湿地的保护,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国家投入了六百万元的专项治理资金;接着又开始调研长江中游的环境保护问题,这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湿地保护,经过我们的提议,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要加强湿地保护,国务院也马上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环境得到了改观,中国林业局也得到了联合国湿地保护的第一个奖。长江下游的突出问题是水质污染和土地修复,要解决问题就得引入市场经济,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在筹建污水处理厂时开始招标,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加入。
当然,不是每个提案都被立即采纳和实施,国务院要考虑中国国力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我们就坚持提下去,一次不行提两次,两次不行再接着提。例如,我们曾提出过一年之内免去农业税,第一次提出时,就被有关部门当场客气地驳回了;第二次,我们又接着提,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可以研究。最后,根据国家财政的情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决定五年之内全部免除农业税。
别把外国人的误解看得太重,他们决定不了中国的命运
对外大传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也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但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民主还存有一定的误解,比如对中国的人权、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您觉得我们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误解呢?
许嘉璐:“民主”这个东西不是西方独有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开始追求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至今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地方实现了原始意义上的民主,民主仍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
很多西方学者特别推崇希腊文化、城邦文化,他们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化。如果是,那时的奴隶、外来人、妇女为何都没有选举权,只有市民才有选举权?这是民主吗?即使现在的美国和法国,也是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才给了妇女选举的权利,法国妇女拥有选举权的时间还没有中国早。
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很完美,与他们两百年前的民主比起来,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问问英国人,他们并不承认美国的民主模式就好。
当然,要减少国外对中国民主进程的误解,媒体必须注意报道的技巧和手段。媒体可以做一个长期的策划,然后不间断地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访谈式的报道,不要在某一天的头版头条突然地出现一个“大标题”,这样会给人一种宣传的感觉。 不过,也别把外国人的误解看得太重了,他们决定不了中国的命运。有时,人和人的沟通是非常难的。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建立我们的民主法制社会。这“德”就是中华文化,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提出“以德治国”,外国人就不理解,“道德也能治国吗?”他们骂就骂吧,中国人是不怕骂的。他们提出问题,我们就解答。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强大了,外国人就会来问:“你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搞的?你们的发展速度怎么这么快?”到那时候,他们就会信服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空说是没有用的。
一定让中国接受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这是不讲理的
对外大传播:正如您所说,一些西方国家主观地认为,他们本国的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并希望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够接受他们的民主模式。
许嘉璐:一定要让中国接受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这是不讲理的。
历史实践证明,我们这套民主理论适合中国国情。在封建体制下,中国的民主很难实现。但中国人并没有停止对民主的追求。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孙中山先生的“一党执政、一党参政”,到新中国的一党执政,多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一直在追求民主。
有的青年人说,在中国再成立一个党派吧。我就说,成立新的党派以什么为宗旨,是不是给中国人民谋利益?是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不是,就违反了中国宪法,是非法的。如果说是,那九个党派,你可以随便加入,为什么要成立新的党派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没有完善,我们还在不断自我完善,我们小心翼翼地试验,因为稍不小心,会给全中国带来混乱,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中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想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大家都没私利,一个目的,共同目标。哪干嘛要九个党?因为身份不一样,知识结构不一样,职业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更不一样了。执政党没考虑到的,我们民主党派能看出来,这就是集思广益。第二条是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这就说到了中华文化——合和文化,遇事要商量。所以,多党合作的后面,还有一个政治协商呢!通过协商,大家磨合,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我们是靠协商吃饭,不是靠辩论和表决吃饭
对外大传播: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人大不断在革新求变,人大代表的“代表与监督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大”是“橡皮图章”,在表决时,绝大多数都投赞成票,您对此怎么看?
许嘉璐: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表决之前协商了多少次。凡是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都要调查研究,所以中国立法时间长嘛!有人算过一笔账,中国平均一部法律出台需要七年半的时间,要开无数次研讨会,征求无数人的意见。
举一个例子,一部《国旗法》就征求了十多万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代表们将不同的意见放在一起磨合。
每次人大常委会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有一次委员长会议,各小组组长在会上汇报,如果多数人都同意了,那么,再表决议程,所以表决的时候,大家都同意。
其中,也有多次协商不成的议案。比如《公路法》第一次就没有通过,《高教法》第三次讨论时还不行……我们立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一个法出台后要适应全中国,你制定错了,就要影响全中国。例如,《监督法》经过了三届讨论还没有上会表决。所以我经常跟外国人说,我们是靠协商吃饭,不是靠辩论和表决吃饭。但是我们代表还要表决那是为什么,是为了保证大家的民主权利,让最后有不同意见的人自由表达,这是他们的权利。
对外大传播:您在人大工作多年,有哪些值得您个人记忆的事情呢?
许嘉璐:不要谈我个人。给你们举个例子,前不久,曾经有一个记者一张口,就让人不痛快。他上来就问我这一生的闪光点是哪里?我说我没闪光点,没有什么风光的,我当副委员长风光吗?我不承认,我当教授的时候也非常风光,每讲完一堂课,底下就是一片掌声,难道这不是我的闪光点吗?
我认为,无论做学问、教书、管理学校还是到政府工作,再到人大,只要是不谋私利,都能做好。我是干什么,爱什么,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这一代是跟着共产党一步一步地学,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