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三段”主要包括尝试发现、探究形成和联想应用三大部分,同时介绍此模式的基本实施流程,最后笔者根据多年课堂探索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这一模式的实施方法与改进建议,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2-0092-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的时间并不长,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本文即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阐述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文立足信息技术课堂科研课研究,遵循建构主义理论,采取教师课堂跟进的方式探索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具有稳定架构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一、“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回归了教学的本真:培养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具有终生学生能力自主发展的学生,达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达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2.实践摸索
笔者从2005年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和“主题化教学”的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年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主题化教学虽然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教学的结构框架上是否有其稳定的特点呢,这样是否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行为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为此,于2010年开始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二、“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解读
我们为什么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段呢,六步又是哪六步呢?“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三段包括“尝试发现”、“探究形成”和“联想应用”,这“三段”这既是符合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生——形成——应用),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实践发现——研讨探究——联想求异)。
尝试发现:关于知识的发生(知识结论)让学生在实践(包括实验、操作、猜想、假说,即动手动脑活动)中来发现。
探究形成:关于知识的形成(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在探究中来进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渠道去研究、探索。
联想应用:关于知识的应用在求异联想中实现,把知识结论应用到问题解决之中和应用于生活之中。
其次,“六步”是将“三段”进行了细化,在“三段”的基础上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板块。
创情质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设这样一个恰当的情境,还要适当的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让学生为需而学,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第一要关注联系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学生的原有经验。第三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尝试解疑:当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告诉他答案呢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呢?答案的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进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操作,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而且由于计算机操作中又有很多共同性,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凭借记忆对软件进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探究或寻求教师的帮助,而学习自然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进行辩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的。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会尝试进行操作,但可能是按照照葫芦画瓢或者是看其他同学的操作,并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的讲解、总结、提升是十分重要的。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巩固形成: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学生经过探究、交流不一定能将知识内化,这就需要我们再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练习、消化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再次出现一个比较合适恰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创造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是为了需要而进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在掌握本课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布置给学生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任务,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清楚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当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自如的解决问题。
展示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然并不是说只在最后一个环节才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只是集中对学生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评价是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这个环节我们根据提前出示的评价量规,充分利用自评、互评、师评、小组评等多种方法对学生作品发表意见,使学生一方面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模式实施建议与思考
我们研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以上的“三段”和“六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六步”又不是孤立的,线性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调整与循环的。当然,任何一个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主要基于新授课程类型,对于一些特殊课型还需要做一些调整,还要有相应的“变式”,而非“定式”。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定会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03).
[2]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8.
[3]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电化教育研究,1998.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三段”主要包括尝试发现、探究形成和联想应用三大部分,同时介绍此模式的基本实施流程,最后笔者根据多年课堂探索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这一模式的实施方法与改进建议,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2-0092-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的时间并不长,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本文即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阐述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文立足信息技术课堂科研课研究,遵循建构主义理论,采取教师课堂跟进的方式探索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具有稳定架构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一、“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回归了教学的本真:培养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具有终生学生能力自主发展的学生,达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达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2.实践摸索
笔者从2005年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和“主题化教学”的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年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主题化教学虽然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教学的结构框架上是否有其稳定的特点呢,这样是否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行为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为此,于2010年开始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二、“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解读
我们为什么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段呢,六步又是哪六步呢?“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三段包括“尝试发现”、“探究形成”和“联想应用”,这“三段”这既是符合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生——形成——应用),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实践发现——研讨探究——联想求异)。
尝试发现:关于知识的发生(知识结论)让学生在实践(包括实验、操作、猜想、假说,即动手动脑活动)中来发现。
探究形成:关于知识的形成(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在探究中来进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渠道去研究、探索。
联想应用:关于知识的应用在求异联想中实现,把知识结论应用到问题解决之中和应用于生活之中。
其次,“六步”是将“三段”进行了细化,在“三段”的基础上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板块。
创情质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设这样一个恰当的情境,还要适当的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让学生为需而学,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第一要关注联系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学生的原有经验。第三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尝试解疑:当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告诉他答案呢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呢?答案的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进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操作,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而且由于计算机操作中又有很多共同性,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凭借记忆对软件进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探究或寻求教师的帮助,而学习自然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进行辩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的。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会尝试进行操作,但可能是按照照葫芦画瓢或者是看其他同学的操作,并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的讲解、总结、提升是十分重要的。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巩固形成: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学生经过探究、交流不一定能将知识内化,这就需要我们再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练习、消化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再次出现一个比较合适恰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创造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是为了需要而进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在掌握本课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布置给学生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任务,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清楚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当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自如的解决问题。
展示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然并不是说只在最后一个环节才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只是集中对学生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评价是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这个环节我们根据提前出示的评价量规,充分利用自评、互评、师评、小组评等多种方法对学生作品发表意见,使学生一方面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模式实施建议与思考
我们研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以上的“三段”和“六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六步”又不是孤立的,线性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调整与循环的。当然,任何一个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主要基于新授课程类型,对于一些特殊课型还需要做一些调整,还要有相应的“变式”,而非“定式”。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定会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03).
[2]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8.
[3]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电化教育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