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全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确保陇川农业可持续发展,从陇川县的耕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陇川县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保护耕地土壤的对策。
  [关键词] 陇川县 耕地利用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49-01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生命和农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耕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粮、油、棉、饲料等农产品,同时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合理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陇川县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耕地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结合县域实际,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增产潜力,满足人口增长的对物质(农产品)的需求。但在耕地的保护和利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产出能力,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耕地,处理好耕地种、养的矛盾,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陇川县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陇川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及直过区为一体的农业县,全县辖四镇五乡及一个农场,总人口1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万人。国土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24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91%;农用地中耕地面積49.5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4.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9.7%;旱地面积24.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3%。人均占有耕地3.28亩[1]。
  全县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山两坝一河谷”区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山区半山区(二台坡地)分布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7%,这部分耕地受气候、水源及土质等条件的制约,作物单产相对较低,生产效益差;坝区分布面积相对小,占耕地总面积的23%,这部分耕地区域气候条件优越,灌溉条件好,作物产量现对较高,生产效益高;二是耕地质量差,土壤酸化(土壤PH值均≤5.5)、瘦、旱、漏(漏水漏肥)、潜(潜育化)、胶、薄、陡等现象突出,土地产出率低,综合生产效益不高面积大;三是优质耕地(高稳产农田面积)所占比例小,中低产耕地、坡地、旱地所占比例大,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困难重重。
  二、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数量锐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非农建设用地以及退耕还林占用耕地不断增多,耕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地矛盾日趋突出。虽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耕地面积有所补充,但占用的多为坝区平整的水田地,补充却为山区半山区梯田地,无论是耕地质量还是作物单产都明显降低。耕地面积的逐步减少,将严重威胁着陇川粮食生产及其它农产品生产的安全。
  2.耕地地力退化明显
  陇川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常年种植多种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大农民过度的追求对土地的种植,投入少、产出多,用养失衡,导致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和抗灾能力降低。据2010年陇川县耕地地力评价统计,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对比,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硼等养分含量均有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中低产田比重增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溉条件差,也严重影响了耕地地力潜力的发挥。陇川县49.59万亩耕地中,中低产田70%,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田地间排灌沟渠、机耕路不配套,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生产中时常出现“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无害增点产”和“广种薄收”的被动局面,发展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特色农业障碍重重,制约了农业的增产增效。
  3.施肥不合理,土壤养分不协调
  我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施用化肥,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的生产历史。化肥的巨大增产作用促进了作物单产的提高,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要求,但同时也让大农民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强,习惯认为作物缺肥就施N,盲目施肥现象比较突出,生产中普遍重施N、P肥,轻施甚至不施用有机肥、K肥及其它微量元素。不合理的施肥一方面改变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另一方面造成了浪费,并污染了环境,使土壤养分失衡,十分不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据陇川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化验结果,与第二土壤普查时相对比,耕地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急增,速效钾含量大幅度减少。
  4.环境污染日趋突出
  我县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三废”等排放水体或土壤,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的广泛使用,农田污染也日益严重,使用后的地膜、农资包装袋(瓶)及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遗留田间,污染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田间生物多样性。二是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为严重。由于林业用地效益低下,地方政府和农户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仍存在着植被破坏现象,另外,修路、陡坡开垦等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植被,造成局部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耕作层变薄,保土、保肥、保水能力下降。
  三、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对策
  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耕地的永续利用需要纳入法制的管理范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保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土地审批制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把建设占用耕地降到最低限度。严格执行法律关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规定。对乱占、破坏耕地的不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2.合理利用耕地,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面提升生产效益[3]
  在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的耕地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耕地,科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质量效益,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要减少一般农产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增加优质高效产品的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和特色产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总的原则是利用优质耕地种植产值较高的产品,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全面提升生产效益。
  3.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陇川县《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加速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中,要立足当期、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要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山、水、田(地)、路综合治理,改水、改土和地力培肥同步进行,山区、坝区各有侧重。坝区着重完善条田、配套沟路,达到“田成方、路成行、沟成网、涝能排、旱能灌、地肥沃”的标准,推动农田向园田化迈进;山区着重固定耕地、改坡为梯、改旱为水(也可因地制宜改水为旱),增加水田和水浇地,并配套相应的灌溉沟渠,确保灌溉自如,旱涝保收。
  4.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全面提升耕地质量[2]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就是对耕地的索取与补给达到平衡,维持耕地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1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实行生物养田养地。种植绿肥可采取间种、套种的方式进行,既不影响当季作物的种植,又实现了培肥地力的目的,达到了作物、绿肥并举,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增施有机肥就是利用好人、畜、禽粪便和堆沤肥等有机肥。
  4.2合理施用化肥。利用陇川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全面普及和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搭配施用N、P、K、S、Zn等肥料,促进土壤养分协调、均衡发展,增强耕地生产后劲。
  4.3推广科学的耕作方式和种植管理制度。提倡机耕深耙,加深耕作层,加速土壤熟化程度。同时合理轮作,增加复种,有计划的安排轮歇,争取自然恢复和提高地力,避免对耕地过度使用引发耕地地力退化。
  5.开展耕地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通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耕地污染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全民保护耕地的觉悟和认识。二是引导农户收集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地膜、农资包装袋(瓶)等污染物,做到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集中销毁,避免遗留田间污染农田;三是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可降解的农用物资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减少田间残留和因过量施肥、施药对耕地的污染;四是加强对辖区内工、矿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和推进清洁生产等途径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对耕地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陇川县2013年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Z].2013.
  [2]云南省陇川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报告[R].2011.12.
  [3]林碧珊.苏少青.曾晓舵.广东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生态环境,2008,17(1):454-458.
  作者简介: 王定忠,男,1994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专科学历,现任陇川县土肥站站长,中共党员,农艺师。
  张丽娟,女,2006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陇川县土肥站副站长,中共党员,农艺师。
  徐启明,男,1994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学历,现任陇川县水产站站长,农艺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惠民新技术,是一项促进节本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了农民常规施肥习惯,减少了化肥投入,增加了棉花产量。尉犁县从2006年开始大面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技人员自身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在技术操作上也出现很多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
[摘 要]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直播水稻高产栽培节本增效技术,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接受程度较高。但是由于直播稻立根较浅,一些大穗型高产品种用于直播往往易产生倒伏现象。为此,我们特此进行了高产大穗型水稻直播药剂抗倒伏药效防治试验,着力为直播水稻高产栽培节本增效技术推广提供有更加有力的科学保证。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抗倒伏 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摘要: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在北方地区时有发生,由于推广药剂浸种措施,病害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再加上有的稻区采取的浸种措施不当,使恶苗病的病情有所加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搞好防治工作。  关键词:水稻 恶苗病 症状 防治  1.发病症状  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
一、整地  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二、品种选择  根据前茬种植选种。品种玉米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另外,同一个品
一、选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水源清洁不含有害物质及土壤未被污染的区域。果园周围及附近没有污染源或排污工厂等,果园距离主干道公路50m以上。经测定大气质量优良稳定,土壤不含天然有毒害物质,肥力较高,土壤元素值正常,没有农药残留等。灌溉用水及地下水无有害物质,未被污染。在果园生产管理中定期请环保部门对果园附近的大气、灌溉用水和土壤进行检测,所测定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无公害的标准。建园时应选择果树品
[摘 要]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系中,水稻种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来看,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就优质水稻育种现状及发展情况,分析了改进优质水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希望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2012年,我县开始推广“籼改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我县百亩示范片经江西省农业厅总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进行测产,平均单产达到913.76公斤。但是稻曲病一直是制约“籼改粳”技术高产再突破的巨大瓶颈,为此,我们特此加大了对粳稻稻曲病防治的探索,着力为“籼改粳”技术推广提供有力的科学保证。  [關键词] 水稻 籼改粳 稻曲病 防治技术 初探  [中图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产物,马铃薯也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马铃薯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可以新鲜食用,而且还能够制作成多种食品,是目前广泛栽植的粮食作物。  一、 地块的选择  马铃薯生产土地的选择对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种植马铃薯时,应该注意土质疏松、地势平坦,并且还应该保证有机质含量高,不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沙壤地。在选地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马铃薯不宜连作,这样不仅能够防止病虫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4°46’-45°58’,东经129°17’-130°45’之间。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影响,寒冷而干燥,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控制,温暖而多雨。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漫岗坡地、河谷平原为主。在全县大部分土地适合种植马铃薯,2016年全县在青山镇、刁翎镇发展了两大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1500亩。为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目标,结合林口县实际,
摘 要:作为四大坚果之一的榛子,其以独特的口感和香脆的气味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尤其在东北地区,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了该区域主要的林业经济之一。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欧杂交大榛子的栽培技术逐渐被人们掌握,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对寒冷地域平欧杂交大榛子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能够更好的促进东北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寒冷区域;平欧杂交大榛子;栽培技术  前 言:  平欧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