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诗歌刍议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傅咸现存的诗歌数量很少,大多采用四言体,诗歌内容比较单一。多以立身行事、示人规鉴为主旨。其现存五言诗深婉哀怨,颇有可称道之处。傅咸的诗歌创作,遵循着汉代儒家思想文艺观,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显示出保守的文学观念,在思想解放背景下审美价值观多元化的魏晋时代,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关键词:傅咸;诗歌;政治教化;文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4-0176-04
  
  从傅咸的辞赋和散文的创作情况来看,傅咸是一个有一定才情且比较重视抒发真情实感的人,在辞赋和散文的创作中,傅咸较多地表现出充沛的情思、一定的文采以及传统士大夫修身的自觉和担负教化的责任感,这样的特点,正应当是一位诗人所具备的素质。但是傅咸的诗歌创作情况却难免令人讶异,首先是诗歌数量很少,笔者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傅咸现存诗歌仅19首,其中完整的仅有14首(《孝经诗》、《论语诗》、《毛诗诗》、《周官诗》每二章均各以一首计)。当然作品的散佚也许十分严重,以至于今天难窥全貌。其次从诗歌形式来看,傅咸现存诗歌大多采用四言体,仅6首五言诗,而他的父亲傅玄则举凡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诗均有。从诗歌内容上来看,傅咸诗歌内容比较单一,多以立身行事、示人规鉴为主旨。
  傅咸的父亲傅玄则热衷于对诗歌艺术形式和手法进行探索,他的诗歌,无论题材内容还是体裁、艺术手法,都远比傅咸的诗歌作品丰富。具有更强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这正是魏晋以来思想解放、文学审美价值多元化的表现。傅咸这种不沾染时风的为人为文的态度。表明了一种守旧的文学观念。正如徐公持先生所言:“傅咸今存诗以四言为主。在当时五言大盛的背景下,他犹如政治上的表现一样,立意不从流俗。其志固可嘉,但四言诗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曹操一度辉煌之后,嵇康四言诗已成强弩之末,何况才情气度皆逊一筹的傅咸?”又言:“其《七经诗》莫若说是有韵之书钞杂记。诗味全无,拙陋之甚。另一类为应酬赠答之作,这类诗也干涩枯槁,无足称者。”徐先生从整体人手评价,难免忽略到一些细节。傅咸诗歌中有一些地方,是可以圈点的。比如傅咸诗歌中真情实感的流露,便略有动人之处。
  傅咸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朝政昏乱、个人处境维艰的时代,身被陷害与排挤的遭遇,忠言直谏不被采纳的失望,人生之离别永诀,这些情感在傅咸的散文、辞赋中,都有所表现。在他的有限的诗歌中,同样也深藏着这样的情感。傅咸所存五言诗,仅两首完整之作,一首是《赠何劭王济诗(并序)》:
  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成从姑之外孙也。并以明德,见重于世。成亲之重之,情犹同生。义则师友。何公既登侍中,武子俄而亦作,二贤相得甚欢,成亦庆之。然自恨暗劣。虽愿共缱绻,而从之末由,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日替,赋诗申怀,以贻之云尔。
  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赫赫大晋朝。明明辟皇闱。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携手升玉阶,并坐侍丹帷。金珰缀惠文。煌煌发令姿。斯荣非攸庶,缱绻情所希。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临川靡芳饵。何为守空坻。槁叶待风飘,逝将与君违。违君能无恋,尸素当言归。归身蓬荜庐,乐道以忘饥。进则无云补,退则恤其私。但愿隆弘美。王度日清夷。
  这首诗歌作于284年。时值傅咸遭遇小人排挤陷害,而何劭、王济则进入仕宦的通途,傅咸表达了对何、王二人的钦羡之情——“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钦羡之余。又不由得感怀身世。观其序文中“自恨暗劣”、“历试无效,且有家艰”等语,其间的无奈辛酸,令人感慨,“邈难追”三个字蕴含了极强的失落和怅然。紧接着,傅咸更是将自己比喻为“槁叶待风飘,逝将与君违”,既有穷达殊途之叹,又饱含世事艰难的沮丧与哀怨。他感觉自己象枯槁的树叶一样。被遗忘遭遗弃,不能把握自身命运,就象风中的枯叶,不知何去何从。此一句,最能见出诗人之真情慨叹,悲凉的心绪。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曾说长虞此诗“深婉,得陈思一体”。
  傅咸另一首现存完整的五言诗今题为《诗(并序)》:
  杨骏就吾索《诗》云:“茅文通相说,文动为规藏可尽送。”便作此诗,欲其有悟。然犹有虑。以示文通曰:“得无作唯此白鹤直为骂可。君此远有文义,故欲令兄见之。唯此白鹤者,良冀临池,而中有鹤白令子崔玮为赋,指以骂冀。”遂并文与骏,寂然云不知多务不省也。将如搔腿,自无觉也。《诗》曰:
  肃肃商风起,悄悄心自悲。圆圆三五月,皎皎曜清晖。今昔一何盛,氛氲自消微。微黄黄及华,飘摇随风飞。根据序言交待,此首当是因杨骏而作。杨骏辅政之时,权倾朝野,大有专擅朝政,独据天下的野心。傅咸曾在《与杨骏笺》中,暗示杨骏应收敛野心:“今圣上欲委政于公,谅闇自居,此虽谦让之心。而天下未以为善。”并谏议杨骏还政于王:“窃谓山陵之事既毕,明公当思隆替之宜。”书信上呈,杨骏根本不以为然,依旧气焰遮天,一味横行。在这首诗中,傅咸慨叹盛衰有时,以此警戒杨骏。但是跳脱序言来读这首诗,作者感叹盛衰变化如月圆盛极,而氛氲自消;如花朵盛极,终萎黄飘零。首二句尤其情景相生,风乍起,心自悲,叹商风之冷肃,伤盛衰之无常,颇有动人之处。
  南朝钟嵘《诗品》在品第诗人时,“将汉魏至齐梁122位诗人分等列品。以诗人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不入品者,大有人在”。傅氏父子并列人下品,钟嵘赞道:长虞父子,繁富可嘉。钟嵘比较偏重情感哀怨的作品,他对善于抒发个人怨情的诗人及诗歌,表现出明显的推重。如上品中言李陵“文多凄怆怨者之流”;言班姬“怨深文绮”:言曹植“情兼雅怨”;言王粲“发愀怆之词”;言阮籍“颇多感慨之词”;在列入中品的诗人里,钟嵘认为秦嘉夫妇“事既可伤,文亦哀怨”;再如刘琨“善为凄戾之词”、“多感恨之词”;郭璞“坎壈咏怀”:郭泰机“寒女”之诗“孤怨宜恨”以及下品中赵壹的“苦言切句”等等。这些人的诗歌虽然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身世命运都是不幸的,或不公平的,故而作品中便呈现出悲戚哀怨、苦闷抑郁的共同特点。傅咸诗歌在后世几乎湮没无闻,然能得到钟嵘赏识,应当缘于其诗歌情感之深婉、哀怨。《诗品》中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郭泰机以一首《赠傅咸诗》名列中品。个中原委,探究起来,与诗歌情感的表达流露,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观郭泰机《赠傅咸诗》,通篇以寒女自喻,以寒女妙巧而“不得秉杼机”,乃至遭遗弃——“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的悲戚命运,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和哀怨。钟嵘认为郭泰机《赠傅咸诗》不仅“孤怨宜恨”,而且“文虽不多,气调警拔”,本想列入上品,但是如此一来鲍照、江淹就无处安放了,所以一并列为中品。钟嵘对郭泰机《赠傅咸诗》评价如此之高,正是由于诗歌中激 烈的情绪感染了他,郭泰机把自身命运的不平、无奈、愤激和对世人的讥诮等情绪全都倾注在诗歌当中,真情实感,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气调警拔”正是指这种强烈的情感所带来的峭拔出众的气韵格调。
  反观傅咸的诗歌,虽然抒发了一定的哀怨之情,但是却不如郭泰机的诗歌情感来得强烈、真率,如《诗(并序)》假借比兴,抒情含蓄;《赠何劭王济诗》,虽然有真情的流露,但是作者的大多数笔墨,都花费在应酬之上,其诗句或用以歌颂升平,或用以恭维赞美,或用以祝颂。这样一来,整首诗歌变得四平八稳,情感力度大大减弱,或许这就是钟嵘将之列入下品的原因。这种诗歌情感的萎靡,是有其时代原因的。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悲壮高扬的时代精神,在魏晋时期呈现式微之态。首先魏文帝表现出淡出社会历史现实的倾向,风格便娟婉丽,至正始诗人则变为沉郁顿挫,再到西晋就“力柔于建安,采缛于正始”了。整个西晋社会,柔弱苍白,很难激发出士人的强烈情感。
  傅咸的诗歌,大部分采用四言诗体,其诗歌语言,也多采用《诗经》的古奥典则风格,诗歌内容则多是针砭现实、示人规鉴、追求自省,傅咸诗歌题材单一,思想保守而正统。表现最突出的便是《七经诗》。历代论诗者提到《七经诗》,都将其视为集句诗的初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傅中丞集》言曰:“其间七经诗中,毛诗一首,虽集句託始,无关言志。”对于其思想性、艺术性,并无评价。如果从艺术性上来观照,《七经诗》枯躁乏味,完全乏善可陈。从思想性上来观照,则是流于道德伦理说教和表达政治主张。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观照,我们会发现傅咸的《七经诗》,并非无聊的文人游戏,也不是缺乏实际意义的说教,它的价值,体现在傅咸对现实的关怀和忧患。首先《孝经诗》强调“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司马氏篡位夺权,与儒家传统道德不相符合,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论及此事,认为司马氏借提倡孝道以掩饰自身的行为。傅咸对于西晋十分忠心,他虽然出生于魏朝。但是却成长于司马氏掌权时期,而且他的父亲一直是投靠司马氏的,所以对于西晋王朝,傅咸始终秉持直臣之忠心,为之效力效命。所以从古代经典中集句,证明施行孝道的天经地义,正是傅咸维护和效力司马氏统治的表现。《周易诗》、《左传诗》都是从士大夫自我勉励、修身养性的角度来集句,自省自诫,正是傅咸一贯的风格。《论语诗》一章表达对古代卫国直臣史鱼的敬佩,尸谏卫灵公的史鱼,赤胆忠心,死而后已,不正是傅咸自己的写照吗?《毛诗诗》强调君子应该人世治理国家,不要把机会让给小人,以致奸佞当道。《周官诗》强调“设官分职,进贤兴功”要有一定的尺度。这些都令人联系到杨骏、汝南王摄政之时,滥行封赏,专政擅权的社会现实。傅咸写作这些诗歌,或许正是为了婉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个不惮于触犯权贵的刚正之人,但是他也是一个不作无畏牺牲,善于捍卫自己的人。以集句诗批评现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也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更应该是借重古代经典,来批判改变现实的一种手段。
  傅咸虽然没有他父亲那种潜心文学创作的态度,但是他的《七经诗》,仍然体现了对新的诗歌体裁的尝试,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文学态度,或许这也正是傅玄致力于在模拟中创新的思想对傅咸的影响所在吧。但是傅咸的诗歌,题材内容相当单一,形式也无非四言、五言两种,且以四言为主。《七经诗》外,傅咸主要写作的是赠答诗,共计有10首,占了他现存诗歌总数的约百分之五十。傅咸赠答诗,大多言辞端庄典雅。态度诚恳谦逊,多从客套致谢、恭维赞美、相互勉励的角度着手,其间《与尚书同僚诗》、《赠何劭王济诗》和题为《诗(并序)》者(当为赠杨骏作),可称为佳作。以下引《与尚书同僚诗》:
  非望之宠。谬加于己。猥授非据,奄司万里。煌煌朱轩,服骥骖骤。晔晔初星,肃肃臣仆。晖光显赫,众目所属。斯之弗称,匪荣伊辱。质弱尚父,受任鹰扬。德非樊仲,王命是将。百城或违,无能有匡。一州之矜,将弛宾纲。得意忘言,言在意后。夫惟神交,可以长久。我心之孚,有盈于缶。与子偕老,岂日执手。出司万里,牧彼朔滨。服冕乘轩,六辔既均。威风先迈。百城肃震。
  279年,傅咸将为冀州刺史,作诗以赠尚书同僚。诗歌开篇两句是傅咸一贯的谦恭之辞,然后8句对即将上任的刺史一职,表示了敬畏之心,并微微流露出踌躇自得之心。其间“晔晔初星,肃肃臣仆”两句,是化用《诗经·召南·小星》的句意,表达自己“夙夜为公”的忠心。又后10句表达唯恐有辱使命的惶恐、自谦,意在自我勉励。“得意忘言,言在意后”两句。大约是顺应当时的风气,以道家著名的命题来表达面临分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感慨。“夫惟神交。可以长久。我心之孚,有盈于缶。与子偕老,岂日执手”,这几句才是表达惜别之意。傅咸说自己希望和以前的同僚长久地神交下去。而自己心中的这份诚心,“有盈于缶”。然后化用《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意,表达对同僚的依恋和难舍的情谊。虽然诗歌语言是典则的四言体,但是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傅咸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绝非客套和虚伪的应酬,事实上情感诚挚,是傅咸赠答诗的共同特点。“服冕乘轩,六辔既均。威风先迈,百城肃震”几句,表达了踌躇满志、振作有为的心情。傅咸最终没有出任冀州刺史,因为继母不肯随他赴任,傅咸上表请求解职,并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后来改任司徒左长史。由此可见傅咸之于继母的拳拳之心和他诚挚深情的性情,不过这种性情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一般比较温和、克制。
  同时傅咸为诗,不模拟,也少有艺术创造,他之于写诗,是将诗歌作为一种实用的文体,主要用于应酬交往,或用于说教以及政治的目的。从对于傅咸辞赋的研究来看。傅咸也曾利用赋体抒情言志,表现生活情趣以及士大夫的志趣,但是这些题材到了诗歌当中。反而看不见了。以上论述反映出傅咸的文体观,是将赋作为抒情言志的载体的,而诗歌则主要服务于道德的、政治的目的。这种观念很接近西汉到东汉末期以前文人的创作心态。读傅咸的诗歌,很容易联想到汉代诗人,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傅中丞集》有言曰:“与尚书同僚诗,则告诫群仆,有孚盈缶,韦孟在邹,家风不坠矣。”长虞四言诗,的确有似于汉代以讽谏诗闻名的韦孟。汉代文人诗歌,多用四言和楚歌体。葛晓音《八代诗史》论西汉诗曰:“颂诗化的四言和赋化的骚体仍被看作表现正经内容的主要形式,五言因起自街陌谣讴,可以较为随便坦率地抒写私情,这也是汉代古诗多写游子思妇、离情别绪的原因之一。”傅咸的确是秉承西汉以来的文学观念。主要创作四言诗歌和小赋,内容十分严肃正统。对于赠答应酬之类的题材,如采用四言,他一定写得严肃典雅,无论在风格上,还是语词上,都保留着《诗经》颂诗的痕迹。
  傅咸的文学观,实在是保守的,他立于时代风气之外,越过魏晋,直承西汉文人的创作心态。这种行为本身,似乎是一种倒退,但又更似乎是一种坚守。傅咸的父亲傅玄大量写作女性题材。这显然和男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所冲突。而恪守儒家思想行为规范的傅成,却从来不曾涉足这样的题材。即使心中有怀才不遇、忠而见弃的牢骚,他都会直接抒发出来,而不是用女子见弃的题材来比附,比如前面分析过的《赠何劭王济诗》。在傅咸的奏疏中,曾直接向晋惠帝表达了这种不满和牢骚(见《摄司隶上表》)。可见傅咸的诗歌创作,严格遵循着汉代儒家思想文艺观,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这在思想解放背景下审美价值观多元化的魏晋时代,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责任编辑 文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启蒙”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实践,包含着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设计、知识分子对启蒙客体的认知及其转变、身为启蒙主体的知识分子自我反思、启蒙的公共领域建构等内容。“五四”时期以来,“启蒙"da知识分子双重向度的文学想象,逐步向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话语实践转化。网络对当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启蒙实践而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启蒙;知识分子;文化想象;公共空间;网络  中图分类号:103 文
期刊
摘要:张申府和张岱年都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哲学背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只有了解它,抓住它,才能真正了解时代精神是什么,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张申府将其作为时代的权衡,命名为“中和”。张岱年将其称为“兼和”。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时代精神的变化,诠释两人哲学的异同及其“价值哲学体系”的转化。  关键词:中和;兼和;价值哲学;核心价值;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B26 文
期刊
摘要: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心路历程,其基本特点是“无边的怀疑”,属于一种“开放性写作”,对《儒林外史》在当时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准确定位,并循此思路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叙事方式以及
期刊
摘要:《论语·述而》篇前五章,以“夫子自道”的形式,还原了孔子的“本相”,这对于我们切实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孔子的思想价值,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而学界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采用“集译”体例,对有代表性的中、英、日多个译本进行辨析,对其中关键性的词句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孔子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教师职责的承担者,又是修身养性的实践者和理想世界的追求者,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民众
期刊
摘要: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
期刊
摘要:以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为分析视角。本文对1990-2008年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从协整分析来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当期经济增长量受当期能源消耗增长量和前一期经济增长量的影响,经济增长有29.98%的自动修复能力。从空间状态模型来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弹性曲线图呈现出“倒U型”,大约在0.633~0.664之间波动,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江浙皖三省农村道路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道路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道路供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省农村道路在供给量、供给模式和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影响道路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人均收入、地方企业数和是否为合并的乡镇,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和外出打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对农村道路供给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农
期刊
摘要:近年来,市机关采取多种途径,在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进一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多方举措,包括以民主平等意识为核心继续加强机关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权利保障机制,增强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将“一把手”监督作为落实机关党员主体地位重要环节;把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作为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金融排斥理论,开发出金融包容指数测度模型。利用1980—2012年的数据,测算出了我国边疆地区与中、东、西部地区金融包容发展程度的差异;使用新疆地区3300多个家庭调查数据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金融包容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边疆地区金融包容发展潜力很大,居民就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区域差异,以及年龄、房产权、家庭规模和社会互动等因素对金融包容发展有重要的
期刊
摘要:传媒软实力是传媒企业的公信力、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传媒品牌影响的传播力、传媒企业文化的建设力等。文章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分析了打造传媒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软实力;传媒;重庆日报  中图分类号:G219.27.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4-0151-05    软实力是“soft power”的中文译名。也译为“软权力”、“软国力”,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