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贫困生引发的希望启动工程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八月对于地处秦岭巴山腹地的安康来说,几乎是灾难的代名词,因为洪水灾害总是在这个即将收获的月份光临,给人们的心里蒙上阴霾。而这个月份也是接到高考入学通知书的贫困生们最为焦虑的时光。但是,2004年8月26日上午,在离市区40里开外的恒口镇教育办三楼会议室,在淅淅沥沥的阴雨中,却透着强烈的希望之光——这里正在召开安康市慈善协会恒口镇教育基金会2004年度奖励救助贫困大学生暨捐资助学大会。
  十几位受助的贫困生和家长,十几位捐资的民营企业家,恒口镇教育基金会的程世银会长、教育办的汪主任,恒口镇党委书记、各界人士,冒雨赶来的市慈善协会会长熊帮高,常务副会长张培祥,市建设局副局长唐志宏、汉滨区政协副主席胡德镇,安康日报、电视台、市作协的新闻、文学记者等,满怀热望地聚集在这里,庆祝曙光的再度升起。这里恒口镇自1998年以来每年一度的特殊庆典。这个庆典,没有鞭炮的热烈,没有喧闹的锣鼓,有的只是人心的沸腾。
  这里有两个响亮的主题:一个是现场捐资助学仪式;一个是给恒口镇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本年度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们发放奖金和救助金。
  在第一个议程中闪亮登场的是恒口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张张大红纸写着他们捐款的数目。那些一万、三千不等的数目,事实上是一颗颗爱心的跃动。还有一个动人的场面是自由捐款,坐在主席台上的人纷纷捐款,使捐款的仪式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上前领取奖励金和救助金的贫困生们,每个人都有一部苦难而心酸的奋斗史,有的过早失去父母,有的父母残疾或多病,有的是孤儿。他们在12年寒窗之后拿到的这张入学通知书,是与苦难抗争的胜利证明。他们的高考成绩都很优秀,有位同学拿到的是上海交大的入学通知书。今天,他们在这个救助仪式上拿到救助金,将圆心中的大学梦,所以,每个孩子的眼里都闪烁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
  站在主席台旁将一个个包含着爱心和热望的信封递到贫困生手中的恒口教育基金会会长程世银,眼里闪烁着和孩子们一样的兴奋和激动的光芒。现在,恒口的救助贫困生行动已经纳入了正常运行轨道,一大批有见识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家自觉地聚集在基金会周围,今天的活动,筹备时间仅仅只有两天,但捐款数目竟达到6.5万余元。就是说,从此,在恒口地域里,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们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救助。作为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和第一个捐助者,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由一个贫困生所引发的救助行动
  
  提起恒口教育基金会,不能不追述到1998年。1998年8月,恒口地面爆出了一个特大喜讯:少年姚松考取了北大生命工程学院生物学专业。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惊喜,也是一个历史的跨越。恒口地面自古尚武,出过督军和将军,却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状元举人。姚松叩开北大校门,意味着这片历史悠久的地面,从此在文化上也跨上了崭新的里程碑。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令全镇人振奋和惊喜的消息,却使姚松一家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与悲苦。原因是姚松的父母残疾,家庭十分贫困,学费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正当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建议他们去找程世银。当时程世银在建筑行业已很有影响,且为人仗义,乐于扶危济困。姚家找到程世银的时候,程世银当即表示愿意资助。善于思考的程世银由姚松想到了镇上其他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他觉得应该有个组织长期来做这个工作,以使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镇教育办的汪龙潮等人,也正在为姚松的学费着急。他们都是程世银的朋友,大家凑在一起商议,立即达成共识——要为镇上教育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做点事情。程世银认为恒口镇有这个基础,和他相熟的大中小民营企业里边,很有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在富起来之后,非常乐于公益事业,救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肯定能得到他们的响应。他当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有线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李焕龙,得到了李焕龙的极力赞扬,并建议他挂靠市慈善协会,成立恒口教育基金会。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一切是那么迅即和顺理成章。在市慈善协会和恒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恒口教育基金会当即成立。基金会开宗明义:扶贫济困,富裕不忘慈善之心,贫穷不忘奋斗之志。成立大会隆重热烈,许多市领导赶来祝贺。这使发起者们大受鼓舞。会长程世银慷慨捐款一万元,同时给市慈善协会捐款一万元,镇上其他民营企业家纷纷呼应,一个启动希望的爱心工程就这样诞生了。
  这年8月,他们为姚松筹到了两万多元钱,不仅解决了两年的学费,连生活费也有了保障。姚家欢天喜地,对教育基金会感激不尽。
  教育基金会的救助行动立即传遍了四乡八里,第二年,邻乡的贫困生也找来请求救助。与恒口彼邻的石转牛蹄乡有个郑道光,自幼失去父母,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高考前夕,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悲痛的郑道光一边种地砍柴,一边顽强地读书,终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西北政法大学。因无法筹到学费,他只好拿着录取通知书到爷爷奶奶的坟上去痛哭。一直关心着他的母校校长亲自到恒口教育基金会求助。当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非常为难,因为基金会最初的宗旨只是救助本镇贫困生,没有救助外乡贫困生的先例。他们将郑道光的情况给基金会会长程世银做了汇报,常备理事会认为郑道光情况特殊,决定破例救助。与此同时,他们还将郑道光的情况汇报给市慈善协会,市慈善协会又寻求世界宣明会救助。就这样,一个眼看无缘进大学门的山区贫困生,顺利地圆了大学梦。
  时光流转,现在,在北大学习生命科学的姚松学业有成,已经跨出国门到美国深造,郑道光也完成学业开始回报社会。教育基金会可以说是成就辉煌。然而,这些热爱教育,关心本地人文环境建设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救助贫困生这件事情上,他们想到了通过捐资活动校正社会风气;他们也考虑今后的救助要由被动的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他们同时想到救助要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使那些有可能成材的中小学生们不再发生中途辍学的现象。2004年的求助仪式上,领取奖励金的就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赵莉。
  
  赵莉,台上台下的故事
  
  赵莉的发言,让台上台下的人见识了她的聪明与才华,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的灵秀与美丽。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伶俐的小姑娘,却有着和《渴望》里刘慧芳捡来的女儿一样的命运。18年前,她的亲生母亲让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帮她抱一下孩子,自己走进厕所却再也没有出来。小姑娘抱着弃儿去找姐姐,姐姐收养了这个孩子,并把她抚养成人。就在小赵莉求学的关键时刻,她的养父母却双双撒手人寰,小赵莉只好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教育基金会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派人找回趙莉,资助学费,让其继续读书。
  赵莉的故事使与会人员深深感动。散会之后,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培祥掏出500元钱递到她手里说:“孩子,天快冷了,拿着这点钱添置几件衣裳,买双鞋吧。这么多的人关心你,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大家这才发现,赵莉穿着双开口的破运动鞋。这个细节竟被有心的张会长发现了。当感激的泪花在小赵莉的眼眶里打转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张会长的病。仅仅一个月前,心脏不好的张会长才从医院里走出来,现在,他却在为全市的贫困生奔波了。
  
  地方名士程世银
  
  乘车出发时,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培祥就预告说,今天可以吃到好面。原来程世银的爱人擀得一手好面。散会后,大家就哄着去他家吃面。我好奇,在大家喝茶聊天的时候,楼上楼下的到处转着看,希望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程世银为什么会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如此大的热忱。我看到了他收藏的各种古董,一个如此酷爱传统文化的人,相应地重视教育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对于他,我们是多少有些了解的。在市慈善协会的捐款仪式上,我们看见过他的身影;在香溪洞风景区、龙王山风景区,我们一次次走过他的建筑公司修建的质量上乘的道路。据说,他所承建的这两条道路都是在基本不赚钱的情况下修建的,而且都是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先开工。承担这种风险,皆因为这是慈善协会的工程。在这些传说里边,我们已经对这位敦厚善良的汉子肃然起敬。现在面对面,更是感叹不已。
  程先生话不多,语言与他的外貌一样朴实。他说自己出身很苦,没有文化,奋斗到今天靠的是苦干。若有文化,他的事业一定比今天发达得多。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乡的孩子们不要因贫困而失学。他热爱恒口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自古尚武,在这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文化和教育也应该名扬天下才对。程先生还谈到恒口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环境,他说,基金会的工作改变了这里的社会风气,争做善事成了许多人的自觉追求。他一口气列举了好几个热心资助教育事业的民营企业家,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与程先生谈话使我们感到,善良不仅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品质。一个人富了,为富懂得行善并且乐于救助那些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据年轻的镇党委书记介绍,程世银拉架子车赚钱的艰难年代,都不忘帮助那些穷困的乡亲。等到他的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他更是把助人当作人生最大乐事。当时镇上有些人想搞企业办公司,苦于没有资金。为了帮助他们发展,程世银主动垫资帮助他们把厂房建起来,企业发展了再还钱,恒来纸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至于协调关系,帮助那些小商小贩发展,更是家常便饭。程世银还是一个侠肝义胆的人,这些年发展经济,农村一些恶势力欺负善良人、老好人,他知道后,总是出面协调。他还把扶危济困当作自己的责任。除教育基金会而外,他经常救助那些孤寡老人和弱智人,对镇上敬老院的老人更是常常挂心,对于敬老院平日的吃肉吃菜问题,炊事员问题,时时过问,并出资解决难题。
  了解了这些,再去看程世银,就觉得沉稳且沉默的他,身上有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善行所赋予他的独特魅力,也是品行修炼的必然结果。
  
  美好的传统和教育基金会的社会功能
  
  年轻的镇党委书记亲自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据说,这是恒口镇的传统,历任党委书记都非常支持教育基金会的工作。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传统,担任市领导职务的恒口人如邹文丁、李学前、胡德真、唐志宏等都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总是尽量参加每年的捐赠和救助活动。今年,担任市建设局副局长的唐志宏不仅参加了会议,还捐赠了500元钱。现任的党委书记对这些关心家乡教育的市领导称赞有加,他特别介绍了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程世银。
  他说,现在教育基金会的社会作用正在拓展,2002年灾情普遍,程世银带头捐款,还号召其他人捐资,共筹集13000多元,买了棉衣、棉被、大米、面粉、食油,送到特困户家里,受到灾民们的热烈称赞。恒口前些年社会风气不大好,但是自从教育基金会成立,扶危济困形成风气,镇上的社会秩序好了起来,这是教育基金会的隐形作用。他还赞扬了教育基金会的主任汪龙潮。汪龙潮这个年轻人是以敬业出名的。刚毕业那阵,有领导赏识他,让他去大同担任乡党委书记,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肯定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
  会后,我们还跟恒口中学现任校长杨森进行了简短的交谈。这个关中汉子就像生养他的关中大地那样朴实,他说,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实行了学费全免的办法,尽管学校发展很困难,但我们把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到今年,学校共给贫困生减免学费3万多元。
  目前,恒口教育基金会正在逐步壮大,5年来,共举行教育捐资活动五次,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单位捐款128笔,累计资金22万余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5万元。5年来,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大学生27名,求助特困大学生41名,无息贷款资助大学生19名,扶持贫困家庭中小学生172名,奖励优秀教职工54名,奖励先进学校4所,使一部分家庭贫寒的大学生顺利步入了大学殿堂,一部分寒家子弟完成了义务教育。我们相信,随着影响的扩大,资金积累的增多,恒口教育基金会的社会作用将会辐射得更为广泛。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的时光对我来说忧多于喜,但它却丰富了我的人生。  小升初那年,我的成绩十分优异,但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我没有能够进入重点校,而是去了一所普通中学。每年减免一千元学习费用,用我的实际行动慢慢地取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我在初一下学期当上了班长,并且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屡屡获得市、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大家见了我父母总是高高地举起大拇指,父母的脸上多了许多笑容。看到父亲那
期刊
2005年8月12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政局会议室内,“广西慈善总会扶持王金菊同学赴澳门科技大学学习座谈会”正在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慈善总会领导和恭城县政府领导及县宣传部、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嘉会乡政府、恭城中学、县慈善会领导和王金菊的父亲、哥哥及她本人共20多人。  家住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嘉会村豆腐榨屯的王金菊,父母体弱多病,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王金菊放假在家时只能到邻居姐妹家
期刊
时间:2004年4月18日  地点:川西北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麓)  气候:天寒地冻,雪花飞舞,空气稀薄    天刚蒙蒙亮,在四川松潘通往红原县的山路上,一辆面包车如蜗牛一般喘着粗气,艰难地爬行着。这是一段高山峡谷路程,从松潘县的川主寺谷底到青藏高原尕尔台,由海拔2800米到3800米,60多公里盘升垂直距离1000米,汽车时而贴壁临崖,时而仰天攀援。车上的人一个个眉头深蹙,紧咬牙关,剧烈的颠簸和高
期刊
我的心灵世界里,总会隐藏着一个心跳,蓝色的,她很微弱,却又很明亮。  也许我是一个幸福却又不幸的孩子,物质生活丰裕,家庭温馨欠佳,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不多。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大了点是在阿姨家度过的,现在也只是短时间的和妈妈在一起。  也许因为我失去了好多年的母爱,我想补回来。那次妈妈离开我的时候,我想留住她却迈不出那一步,努力闭了闭眼,滚烫的泪水涌了出来。望着那远去的车影,没了,没了……回头看着那长
期刊
初秋时节,一个金发碧眼的英国留学生到中国修习汉语。他一未去北大,二未去清华,却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喜欢大连,大连的风光,大连的人。“特别是大连的义工,”这位英国青年因为激动而神采飞扬,“他们助人为乐的风尚,让美丽的大连锦上添花。这么说吧,是这里的义工吸引了我。”  大连义工的神奇魅力,居然使英吉利海峡的浪花涌到渤海湾来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更让我惊奇的是,起步早、服务十分出
期刊
我的爸爸是一个工人,偶尔去工地,算起来还是在家的日子居多。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他不甚了解。因为父亲似乎很少笑,至少我很少看到。所以,我有些怕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他。  那时我很贪玩,抓住机会便与小伙伴们东奔西跑。爷爷有时会看着我玩。如果让爸爸看到了,他就会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然后就冲着正向前跑的我喊:“青青,回家读书去,别乱走!扭伤了脚我可不管。”我也就只能悻悻地跟在他后面走了!就这样,只
期刊
傍晚,女儿还没有回家。我不时到门口张望一番,心里有些不踏实。觉得女儿最近几天行动有点怪怪的,中午还缠着我提前支取了这个月的零花钱。孩子有钱可不是件好事,她会不会……我坐不住了,焦急地向学校走去。  放学后的校园显得有些空旷,我抬头向女儿所在的班级望去,教室里的灯已经灭了。我急匆匆地走出校门,发现前面不远处几个小不点儿一边走着一边议论着什么。哇,其中的一个小女孩不正是我的女儿么?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女
期刊
毕沅,字湘衡,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好学,10岁已能写诗。他以《续资治通鉴》而名扬学林,学识渊博,著述浩繁,留有《传经表》、《经典文字辨证书》、《关中胜迹图记》、关中、山左、中州《金石记》等著作。  清乾隆31年(1766),毕沅在甘肃任巩秦阶道,后升为陕西按察使、布政使。38年任陕西巡捕。50年调河南巡抚,不久升为湖广总督。  他在陜西时间最长,先后约达10余年。
期刊
为了促进河南慈善事业的发展,利用书画艺术筹集慈善资金,经有关部门批准,河南首家慈善书画院最近在郑州成立。河南省人大副主任、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志斌、副省长刘新民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讲了话。会后,来自省会郑州的30余著名书画家们挥毫泼墨进行了现场创作,开展了成立后的首次義举——救助百名孤儿笔会。这次活动是由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大河报社、河南移动通信公司共同组织的。  慈善书画院是由河南省慈善总会主管
期刊
斯里兰卡    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2005年8月30日,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举行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一致表示,发扬中斯友好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把中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会谈是在极为友好,充满情谊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我们从他们的讲话中就可以感觉到。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