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和园本课程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笔者所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的特色项目——鼓乐课程为基础,在幼儿园鼓乐课程园本化实践过程中,初步阐述了鼓乐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和实施策略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幼儿园;鼓乐课程;项目研究
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是近年来幼教改革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区域幼儿园园长联盟小组,学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参加了一系列研训活动,并带领全园教师开展园本研修,开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项目——鼓乐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园鼓乐课程特色项目的提出
(一)对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理解
关于幼儿园课程,《教育大辞典》从两方面分别作了阐述。广义的解释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而狭义的解释为:“幼儿园分科教育的科目总称”。
幼儿园课程,根据性质的差异,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就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儿童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它具有鲜明的本园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以本园幼儿、教师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通过促进本园儿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本园的发展,他们是园本课程的主体;二是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据本园的办园宗旨、教师的人力资源状况、幼儿的实际以及家长、社区的要求;三是应遵循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
可见,园本课程是一种结果;课程园本化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鼓乐就是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园本课程的一个特色项目。
(二)鼓乐课程的提出
当前幼儿园尚无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模式,每个幼儿园在遵循幼儿园教育宗旨与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而后组织实施与评价。因此幼兒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载体,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于是,我园将鼓乐课程作为课程园本化实践的特色项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实施鼓乐课程项目有利于弘扬我国鼓文化及民族特色。
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打击乐演奏活动与歌唱等其他活动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国的“鼓”乐器历史非常悠久,鼓品种繁多,音源十分丰富。我国鼓乐的表现力丰富、各民族各地区的蕴藏丰富,在世界范围来说是数一数二的;从北方的山西大锣鼓到南方的潮州大锣鼓、从京剧伴奏的锣鼓到川剧、粤剧伴奏的锣鼓,真可谓蔚为大观,鼓乐课程特色项目对弘扬我国鼓文化及中国民族特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一项目将会在幼儿心灵中播下鼓乐文化的种子。
2、实施鼓乐课程项目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对人文素养的日趋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些音乐作品往往是学前儿童无法用歌唱的方法来表现的,而鼓节奏乐却能让孩子大胆表现。学龄前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而鼓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
幼儿园鼓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鼓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鼓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艺术素养、合作意识、陶冶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我园的实际情况符合鼓乐课程项目的实施。
从幼儿实际来看,本园的幼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进园前学习乐器的孩子甚少,他们对学习打击乐器有较为强烈好奇心和欲望。从课程设置来说,鼓乐课程项目是根据我园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对幼儿园课程指南与幼儿园课程现实状态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既具延伸性、又具开拓性的课程项目。是我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结构性补偿。目标定位比较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教师情况来分析,我园刚进入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阶段,对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缺乏全面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处于课程实施初级阶段。通过教师访谈、调查问卷,现场观摩,发现教师们喜欢开展音乐活动,但是,教师音乐教学能力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职初教师回避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成为其它活动的拼盘和附属品,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寻找到课程园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确立了我园鼓乐课程实施项目。
除此之外,本园具备了支撑鼓乐课程开展的硬件设施(配有鼓乐专用教室和乐器)软件条件(聘请鼓乐演奏专家指导、打击乐骨干教师引领等),这是鼓乐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幼儿园鼓乐课程的编制
(一)鼓乐课程的目标
幼儿鼓乐课程的总目标:
第一,让幼儿享受鼓乐活动的快乐,体验打击乐器演奏音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变化的乐趣,同时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发展幼儿感受鼓乐的能力和奏乐活动的兴趣,提升整体素质。
第二,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体验中国鼓文化的魅力。 各个年龄阶段具体目标,主要是:
小班:
1、在敲敲玩玩的过程中,能独立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喜欢鼓乐、喜欢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2、了解鼓乐演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体验鼓乐带来的快乐。
中班:
1、能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节奏型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演奏,能在集体的齐奏或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
2、认识简单的图谱,探索鼓乐的不同演奏方法,在演奏时学习控制鼓乐的倾向和快慢。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能对集体讨论演奏方案感兴趣,喜欢中国鼓文化。
大班:
1、初步体会鼓乐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和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能有意识地努力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形成默契。
2、初步形成积极追求和维护有秩序的集体演奏鼓乐活动的意识,喜欢随音乐按指挥的手势比较迅速、正确的做出反应,并能从中活动愉快的体验。
3、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鼓文化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设计的鼓乐演奏方案活动。
(二)鼓乐课程的内容选择
鼓乐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中国鼓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所以鼓乐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这一目的。在学前阶段,鼓乐器演奏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鼓乐乐曲、鼓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和鼓乐器演奏的常规等。对于乐曲的选择,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主要是围绕幼儿在园生活或平时接触大自然所能亲眼见到和感知到的人、事、物作为主轴的鼓乐作品。3—6岁的幼儿正处于日常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感知、接触懵懂、敏感和好奇阶段,因此,选择的内容应着眼于日常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各种人、事、物。另外,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要引导幼儿听过音乐学习感受到对大自然和周围人、事、物的热爱。一部分是某个特定的现成歌曲或器乐曲;另一部分是依据这个特定音乐专门创作出来的配器方案,有的是请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有的是幼儿园教师创作的,也有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己创作的。
不同年龄段选择的乐曲注意可接受性、渐进性,具体来说,小班选择的乐曲主要有《我是小兵》、《咚咚锵》、《玩具进行曲》、《好朋友》、《欢乐进行曲》等;中班的乐曲有《大鼓小鼓》、《恭喜歌》、《快乐舞》、《小鼓咚咚》、《軍民大生产》、《工农兵联合起来》等;大班的乐曲有《抬花轿》、《扭起秧歌跳起舞》、《我爱天安门》、《中国功夫》、《大中国》、《瑶族舞蹈》、《金蛇狂舞》等。
(三)鼓乐课程的实施方式
1、感受式。从感受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鼓乐感受能力包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和内容的能力(情绪方面),感知鼓乐音响结构本身的能力(听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幼儿对鼓乐作品的主题音响形象产生有理解的情绪反应,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幼儿认识鼓乐中采取的各种主要表现手段,并使他们知道这些手段与鼓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关系。节奏感的培养可以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进行。
2、探索发现式。听音乐进行双手配合的节奏练习。鼓励幼儿提出疑问、开展合作,不断让他们去说、去问、去试、去演奏。例如,我们尝试运用看图卡让幼儿自主学习,提升经验。看动作图卡学习敲击鼓乐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孩子们看图卡自主探索尝试学习不同的击鼓动作,它给予孩子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
3、互动互助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助,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学奏鼓乐的过程中,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一部分幼儿已能熟练的掌握了击鼓的手势和基本鼓点,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完成了右手的动作,这时,我们一面让那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学打花样鼓点,同时让他们承担了教另一部分幼儿的责任。
4、游戏式、即兴创作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鼓乐课程的评价
在鼓乐课程园本化实践中的评价,力求体现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制度,主要特点是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提高和促进幼儿园鼓乐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评价目的力求体现导向性:即评价要体现“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观”、要有利于促进幼儿纪律观念的强化、促进幼儿音乐兴趣的提高和特长的培养。评价包含对鼓乐课程、教师发展、幼儿发展三个部分,评价后的反馈反思和调整相结合。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评价目的:发现、诊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促进课程园本化与有效实施。
评价内容:参考《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
评价者:园长、教师、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鼓乐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鼓乐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幼儿园鼓乐课程日趋完善。(见图1)
图1 构建课程管理评价的流程
2、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目的: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提高鼓乐教学与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鼓乐教学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互动三个方面。
评价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教师自评(自评表、案例反思);他评(观摩活动、教学研讨、微格分析、专业化考核等)
3、对幼儿的评价
评价目的:关注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原有经验、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评价内容:幼儿的考勤、学习态度、演奏水平的发展情况等。
评价者:教师、家长、其他保教人员、专家
评价方法: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主要观察幼儿在鼓乐演奏或鼓操活动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访谈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建立成长档案:根据每个幼儿参加鼓乐学习的态度和实际演奏情况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鼓乐选手的评比条件。等级认定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竞赛或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幼儿评价手册。
三、幼儿园鼓乐课程的实施
在鼓乐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培训、边建构边探索,再总结反思,将鼓乐课程项目有机地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鼓乐专用活动室,定时定点开展鼓乐教学,并将幼儿的鼓乐学习渗透于音乐活动、自主性游戏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操节律动之中。下面结合本园日常鼓乐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鼓乐课程在本园的实践。
(一)案例简析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学会控制。例如常用的有节奏“对话”。可以先规定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创作,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声势,再用乐器,中间不能有停顿。如:一幼儿先拍X —|X —|XX XX|X —||下一位幼儿可以拍X X|X —|X X |X —||就这样往下接着拍,争取不重复。又如在节奏接龙的练习。开火车:只是重复前一位幼儿的后两节。
第一位幼儿:X XX|X XX|X X|X —||
第二位幼儿:X X|X —|XX XX|X —||
第三位幼儿:XX XX|X —|0 X|X —||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在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我们就会形成专题学习,例如中班的《鼓娃娃》。
教学名称:鼓娃娃(中班)
教学目的:
(1)在反复感受节奏,初步学会用鼓演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演奏要领。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节奏感。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小鼓
教学重点:在幼儿掌握节奏型及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比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1、游戏《看谁做得对》
(1)根据节奏型,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表现出来。(2)幼儿在鼓上分别敲出个节奏型。
2、请幼儿完整示范“欢庆锣鼓”: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每一种节奏的不同演奏方法。
(1)第一遍示范,幼儿讨论
问:除了有XXX XX XX X的节奏型外,还有哪些节奏型?
(2)第二遍示范,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边尝试,问:这些节奏型的演奏方法一样吗?
(3)幼儿尝试敲出个节奏型后,老实出示节奏卡,幼儿逐项练习。
分析点评: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一段完整曲子的演奏方法:
(1)出示鼓谱,请幼儿尝试探索用鼓来表现。(2)老师示范演奏,启发引导幼儿用发现、探索法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示范的要领。(3)出示主要节奏型,启发幼儿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感。
上述案例,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演奏中感受节奏,有示范有讨论,互动互助,激发了对鼓乐的兴趣,逐步掌握演奏方法。
(二)鼓乐课程实施的策略
1、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例如:在游戏或午休时,随时可看到孩子们拿小棒、小鼓自由的在探索,在玩耍,孩子与孩子间在交流。有的孩子敲错了音,另外的孩子听到了便会及时地指出。又如:在听辨音活动中,有的小朋友鼓声敲得很好听,有的小朋友敲出来的鼓声很“硬”,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议论开了,在观察中,他们发现,鼓棒要拿的远些,手腕放松,鼓声才敲得好听。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學习,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耐挫力增强了,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发现幼儿挫折后,不知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向幼儿抛出不同的球,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及引导方法。如:我还没有介绍过前八后十六这个音乐朋友,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新朋友,惊喜地问:“它是谁呀?”我没有马上回答,又把球抛给他:“你自己去敲一敲、听一听,他的音和其他两个音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倾听、敲击知道这个音和其他的音符的不同。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我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有时,我也会耐心等待寻找契机。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幼儿得到的远比教师传授给他的要多的多。
3、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节奏到曲谱、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欢庆锣鼓》原来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XX|X—|,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增加了四分、前十六分、后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敲鼓,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注意整合各种音乐元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鼓乐教学活动是个整合性的音乐活动,它整合诸多音乐元素(如:歌唱、舞蹈、节奏乐),它是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我们在教打击乐《大中国》时,既有歌曲又有节奏,还有打击乐和舞蹈的成分,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和旋律,再让幼儿探索给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将不同的节奏型分组让幼儿练习,再进行合奏为歌曲伴奏,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合起来进行表演。将各个音乐元素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丰富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
鼓乐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在小班吸引幼儿的兴趣;在中班丰富幼儿的节奏练习;在大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且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多地得到了节奏、舞蹈等方面的锻炼,增加了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发展的内容,提升了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2、发展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幼儿鼓乐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灵魂。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已有的听音乐拍手的技能,在一拍一下敲打乐器的同时,巩固了对均匀节奏的掌握及其他时值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了幼儿的类比思维,完整地认识了乐曲结构,音乐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不仅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促使每一位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鼓乐活动大多适合于喜庆的主题活动和节日开展。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地表现真挚、自然、率真的情感。每一首美好的音乐、每一次生动有趣的节奏活动,都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有助于幼儿形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
幼儿刚开始学鼓乐时很新鲜,可是新鲜感过后,就表现出不耐烦,鼓乐击打不整齐。在鼓乐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幼儿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品质。
(3)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鼓乐教学中有时候幼儿很难将一首曲子演奏整齐,我们就请幼儿自己感受、比较怎样才能演奏整齐,幼儿通过感受、比较心中就产生了要和集体演奏的一致性。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产生。同时在鼓乐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共同创编鼓乐的队形、鼓点子、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组合动作,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鼓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主动探索音乐教学活动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师不仅对鼓这一乐器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相关的音乐原理和打击乐教学法,接受了一些与鼓乐相关的知识。通过这项研究我园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得以增强,逐步实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
四、分析与反思
(一)鼓乐课程目前只是作为我园一个项目,进行课程园本化实践,或者说正处于鼓乐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如何更好地精心设计,从局部项目的开发逐渐成为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还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地加强研究和思考。例如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学鼓乐的兴趣;让学鼓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并为其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开发毕竟是一项需要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的复杂活动,不是仅凭教师的热情就能实现的,因此参与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素养,进一步加强更新教学观念。
(三)在鼓乐课程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课程文本,及时反思课程方案,及时调整实施中的问题,促进鼓乐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评价标准的科学设置有待进一步探索,力争编写《鼓乐课程评价手册》。
(四)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鼓乐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这正是鼓乐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总之,实施这个特色项目以来,我园通过实施鼓乐课程和鼓操展示活动后,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较以前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家长纷纷表示,在幼儿的铿锵鼓声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力,这对于幼儿成长将会带来积极的正能量。鼓乐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也对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无止境,创造无限,面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大课题,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幼儿园鼓乐园本课程,编写园本教材,逐步形成我园鼓乐特色课程,完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卓娅.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6]左树勇.园本课程开发:流行背后的追问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7]陈见时,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01).
【关键词】幼儿园;鼓乐课程;项目研究
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是近年来幼教改革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区域幼儿园园长联盟小组,学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参加了一系列研训活动,并带领全园教师开展园本研修,开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项目——鼓乐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园鼓乐课程特色项目的提出
(一)对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理解
关于幼儿园课程,《教育大辞典》从两方面分别作了阐述。广义的解释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而狭义的解释为:“幼儿园分科教育的科目总称”。
幼儿园课程,根据性质的差异,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就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儿童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它具有鲜明的本园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以本园幼儿、教师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通过促进本园儿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本园的发展,他们是园本课程的主体;二是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据本园的办园宗旨、教师的人力资源状况、幼儿的实际以及家长、社区的要求;三是应遵循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
可见,园本课程是一种结果;课程园本化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鼓乐就是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园本课程的一个特色项目。
(二)鼓乐课程的提出
当前幼儿园尚无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模式,每个幼儿园在遵循幼儿园教育宗旨与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而后组织实施与评价。因此幼兒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载体,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于是,我园将鼓乐课程作为课程园本化实践的特色项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实施鼓乐课程项目有利于弘扬我国鼓文化及民族特色。
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打击乐演奏活动与歌唱等其他活动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国的“鼓”乐器历史非常悠久,鼓品种繁多,音源十分丰富。我国鼓乐的表现力丰富、各民族各地区的蕴藏丰富,在世界范围来说是数一数二的;从北方的山西大锣鼓到南方的潮州大锣鼓、从京剧伴奏的锣鼓到川剧、粤剧伴奏的锣鼓,真可谓蔚为大观,鼓乐课程特色项目对弘扬我国鼓文化及中国民族特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一项目将会在幼儿心灵中播下鼓乐文化的种子。
2、实施鼓乐课程项目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对人文素养的日趋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些音乐作品往往是学前儿童无法用歌唱的方法来表现的,而鼓节奏乐却能让孩子大胆表现。学龄前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而鼓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
幼儿园鼓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鼓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鼓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艺术素养、合作意识、陶冶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我园的实际情况符合鼓乐课程项目的实施。
从幼儿实际来看,本园的幼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进园前学习乐器的孩子甚少,他们对学习打击乐器有较为强烈好奇心和欲望。从课程设置来说,鼓乐课程项目是根据我园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对幼儿园课程指南与幼儿园课程现实状态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既具延伸性、又具开拓性的课程项目。是我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结构性补偿。目标定位比较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教师情况来分析,我园刚进入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阶段,对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缺乏全面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处于课程实施初级阶段。通过教师访谈、调查问卷,现场观摩,发现教师们喜欢开展音乐活动,但是,教师音乐教学能力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职初教师回避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成为其它活动的拼盘和附属品,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寻找到课程园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确立了我园鼓乐课程实施项目。
除此之外,本园具备了支撑鼓乐课程开展的硬件设施(配有鼓乐专用教室和乐器)软件条件(聘请鼓乐演奏专家指导、打击乐骨干教师引领等),这是鼓乐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幼儿园鼓乐课程的编制
(一)鼓乐课程的目标
幼儿鼓乐课程的总目标:
第一,让幼儿享受鼓乐活动的快乐,体验打击乐器演奏音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变化的乐趣,同时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发展幼儿感受鼓乐的能力和奏乐活动的兴趣,提升整体素质。
第二,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体验中国鼓文化的魅力。 各个年龄阶段具体目标,主要是:
小班:
1、在敲敲玩玩的过程中,能独立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喜欢鼓乐、喜欢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2、了解鼓乐演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体验鼓乐带来的快乐。
中班:
1、能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节奏型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演奏,能在集体的齐奏或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
2、认识简单的图谱,探索鼓乐的不同演奏方法,在演奏时学习控制鼓乐的倾向和快慢。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能对集体讨论演奏方案感兴趣,喜欢中国鼓文化。
大班:
1、初步体会鼓乐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和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能有意识地努力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形成默契。
2、初步形成积极追求和维护有秩序的集体演奏鼓乐活动的意识,喜欢随音乐按指挥的手势比较迅速、正确的做出反应,并能从中活动愉快的体验。
3、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鼓文化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设计的鼓乐演奏方案活动。
(二)鼓乐课程的内容选择
鼓乐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中国鼓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所以鼓乐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这一目的。在学前阶段,鼓乐器演奏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鼓乐乐曲、鼓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和鼓乐器演奏的常规等。对于乐曲的选择,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主要是围绕幼儿在园生活或平时接触大自然所能亲眼见到和感知到的人、事、物作为主轴的鼓乐作品。3—6岁的幼儿正处于日常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感知、接触懵懂、敏感和好奇阶段,因此,选择的内容应着眼于日常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各种人、事、物。另外,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要引导幼儿听过音乐学习感受到对大自然和周围人、事、物的热爱。一部分是某个特定的现成歌曲或器乐曲;另一部分是依据这个特定音乐专门创作出来的配器方案,有的是请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有的是幼儿园教师创作的,也有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己创作的。
不同年龄段选择的乐曲注意可接受性、渐进性,具体来说,小班选择的乐曲主要有《我是小兵》、《咚咚锵》、《玩具进行曲》、《好朋友》、《欢乐进行曲》等;中班的乐曲有《大鼓小鼓》、《恭喜歌》、《快乐舞》、《小鼓咚咚》、《軍民大生产》、《工农兵联合起来》等;大班的乐曲有《抬花轿》、《扭起秧歌跳起舞》、《我爱天安门》、《中国功夫》、《大中国》、《瑶族舞蹈》、《金蛇狂舞》等。
(三)鼓乐课程的实施方式
1、感受式。从感受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鼓乐感受能力包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和内容的能力(情绪方面),感知鼓乐音响结构本身的能力(听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幼儿对鼓乐作品的主题音响形象产生有理解的情绪反应,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幼儿认识鼓乐中采取的各种主要表现手段,并使他们知道这些手段与鼓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关系。节奏感的培养可以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进行。
2、探索发现式。听音乐进行双手配合的节奏练习。鼓励幼儿提出疑问、开展合作,不断让他们去说、去问、去试、去演奏。例如,我们尝试运用看图卡让幼儿自主学习,提升经验。看动作图卡学习敲击鼓乐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孩子们看图卡自主探索尝试学习不同的击鼓动作,它给予孩子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
3、互动互助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助,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学奏鼓乐的过程中,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一部分幼儿已能熟练的掌握了击鼓的手势和基本鼓点,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完成了右手的动作,这时,我们一面让那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学打花样鼓点,同时让他们承担了教另一部分幼儿的责任。
4、游戏式、即兴创作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鼓乐课程的评价
在鼓乐课程园本化实践中的评价,力求体现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制度,主要特点是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提高和促进幼儿园鼓乐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评价目的力求体现导向性:即评价要体现“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观”、要有利于促进幼儿纪律观念的强化、促进幼儿音乐兴趣的提高和特长的培养。评价包含对鼓乐课程、教师发展、幼儿发展三个部分,评价后的反馈反思和调整相结合。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评价目的:发现、诊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促进课程园本化与有效实施。
评价内容:参考《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
评价者:园长、教师、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鼓乐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鼓乐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幼儿园鼓乐课程日趋完善。(见图1)
图1 构建课程管理评价的流程
2、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目的: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提高鼓乐教学与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鼓乐教学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互动三个方面。
评价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教师自评(自评表、案例反思);他评(观摩活动、教学研讨、微格分析、专业化考核等)
3、对幼儿的评价
评价目的:关注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原有经验、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评价内容:幼儿的考勤、学习态度、演奏水平的发展情况等。
评价者:教师、家长、其他保教人员、专家
评价方法: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主要观察幼儿在鼓乐演奏或鼓操活动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访谈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建立成长档案:根据每个幼儿参加鼓乐学习的态度和实际演奏情况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鼓乐选手的评比条件。等级认定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竞赛或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幼儿评价手册。
三、幼儿园鼓乐课程的实施
在鼓乐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培训、边建构边探索,再总结反思,将鼓乐课程项目有机地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鼓乐专用活动室,定时定点开展鼓乐教学,并将幼儿的鼓乐学习渗透于音乐活动、自主性游戏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操节律动之中。下面结合本园日常鼓乐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鼓乐课程在本园的实践。
(一)案例简析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学会控制。例如常用的有节奏“对话”。可以先规定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创作,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声势,再用乐器,中间不能有停顿。如:一幼儿先拍X —|X —|XX XX|X —||下一位幼儿可以拍X X|X —|X X |X —||就这样往下接着拍,争取不重复。又如在节奏接龙的练习。开火车:只是重复前一位幼儿的后两节。
第一位幼儿:X XX|X XX|X X|X —||
第二位幼儿:X X|X —|XX XX|X —||
第三位幼儿:XX XX|X —|0 X|X —||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在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我们就会形成专题学习,例如中班的《鼓娃娃》。
教学名称:鼓娃娃(中班)
教学目的:
(1)在反复感受节奏,初步学会用鼓演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演奏要领。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节奏感。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小鼓
教学重点:在幼儿掌握节奏型及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比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1、游戏《看谁做得对》
(1)根据节奏型,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表现出来。(2)幼儿在鼓上分别敲出个节奏型。
2、请幼儿完整示范“欢庆锣鼓”: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每一种节奏的不同演奏方法。
(1)第一遍示范,幼儿讨论
问:除了有XXX XX XX X的节奏型外,还有哪些节奏型?
(2)第二遍示范,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边尝试,问:这些节奏型的演奏方法一样吗?
(3)幼儿尝试敲出个节奏型后,老实出示节奏卡,幼儿逐项练习。
分析点评: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一段完整曲子的演奏方法:
(1)出示鼓谱,请幼儿尝试探索用鼓来表现。(2)老师示范演奏,启发引导幼儿用发现、探索法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示范的要领。(3)出示主要节奏型,启发幼儿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感。
上述案例,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演奏中感受节奏,有示范有讨论,互动互助,激发了对鼓乐的兴趣,逐步掌握演奏方法。
(二)鼓乐课程实施的策略
1、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例如:在游戏或午休时,随时可看到孩子们拿小棒、小鼓自由的在探索,在玩耍,孩子与孩子间在交流。有的孩子敲错了音,另外的孩子听到了便会及时地指出。又如:在听辨音活动中,有的小朋友鼓声敲得很好听,有的小朋友敲出来的鼓声很“硬”,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议论开了,在观察中,他们发现,鼓棒要拿的远些,手腕放松,鼓声才敲得好听。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學习,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耐挫力增强了,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发现幼儿挫折后,不知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向幼儿抛出不同的球,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及引导方法。如:我还没有介绍过前八后十六这个音乐朋友,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新朋友,惊喜地问:“它是谁呀?”我没有马上回答,又把球抛给他:“你自己去敲一敲、听一听,他的音和其他两个音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倾听、敲击知道这个音和其他的音符的不同。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我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有时,我也会耐心等待寻找契机。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幼儿得到的远比教师传授给他的要多的多。
3、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节奏到曲谱、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欢庆锣鼓》原来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XX|X—|,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增加了四分、前十六分、后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敲鼓,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注意整合各种音乐元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鼓乐教学活动是个整合性的音乐活动,它整合诸多音乐元素(如:歌唱、舞蹈、节奏乐),它是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我们在教打击乐《大中国》时,既有歌曲又有节奏,还有打击乐和舞蹈的成分,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和旋律,再让幼儿探索给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将不同的节奏型分组让幼儿练习,再进行合奏为歌曲伴奏,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合起来进行表演。将各个音乐元素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丰富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
鼓乐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在小班吸引幼儿的兴趣;在中班丰富幼儿的节奏练习;在大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且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多地得到了节奏、舞蹈等方面的锻炼,增加了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发展的内容,提升了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2、发展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幼儿鼓乐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灵魂。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已有的听音乐拍手的技能,在一拍一下敲打乐器的同时,巩固了对均匀节奏的掌握及其他时值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了幼儿的类比思维,完整地认识了乐曲结构,音乐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不仅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促使每一位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鼓乐活动大多适合于喜庆的主题活动和节日开展。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地表现真挚、自然、率真的情感。每一首美好的音乐、每一次生动有趣的节奏活动,都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有助于幼儿形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
幼儿刚开始学鼓乐时很新鲜,可是新鲜感过后,就表现出不耐烦,鼓乐击打不整齐。在鼓乐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幼儿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品质。
(3)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鼓乐教学中有时候幼儿很难将一首曲子演奏整齐,我们就请幼儿自己感受、比较怎样才能演奏整齐,幼儿通过感受、比较心中就产生了要和集体演奏的一致性。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产生。同时在鼓乐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共同创编鼓乐的队形、鼓点子、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组合动作,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鼓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主动探索音乐教学活动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师不仅对鼓这一乐器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相关的音乐原理和打击乐教学法,接受了一些与鼓乐相关的知识。通过这项研究我园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得以增强,逐步实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
四、分析与反思
(一)鼓乐课程目前只是作为我园一个项目,进行课程园本化实践,或者说正处于鼓乐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如何更好地精心设计,从局部项目的开发逐渐成为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还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地加强研究和思考。例如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学鼓乐的兴趣;让学鼓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并为其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开发毕竟是一项需要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的复杂活动,不是仅凭教师的热情就能实现的,因此参与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素养,进一步加强更新教学观念。
(三)在鼓乐课程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课程文本,及时反思课程方案,及时调整实施中的问题,促进鼓乐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评价标准的科学设置有待进一步探索,力争编写《鼓乐课程评价手册》。
(四)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鼓乐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这正是鼓乐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总之,实施这个特色项目以来,我园通过实施鼓乐课程和鼓操展示活动后,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较以前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家长纷纷表示,在幼儿的铿锵鼓声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力,这对于幼儿成长将会带来积极的正能量。鼓乐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也对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无止境,创造无限,面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大课题,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幼儿园鼓乐园本课程,编写园本教材,逐步形成我园鼓乐特色课程,完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卓娅.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6]左树勇.园本课程开发:流行背后的追问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7]陈见时,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