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对于城市学生来说,那就是一件既麻烦又不容易的课题,对于边远山区的民族学生来谈写作,是让人难上加难的要求,因为首先民族学生听不懂汉语,不能够用汉语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写作,无疑是天方夜谭,为此,本人谈谈关于民族地区学生写作的话题。
  【关键词】学生写作作文
  关键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体现学生说话能力和阅读空间的大小,包含了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程度,其次,学生的作文能力还严重影响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当今的作文教学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民族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民族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生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民族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民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学书",平时很少有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民族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民族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民族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民族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的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民族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民族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发民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和生活实际想联系,和民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从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才,结合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民族学生的拿手好戏。
其他文献
学位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如果离开了情感,语言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如果离开了情感,学生只是一只被动机械地运载信息的"机器";如果离开了对教育客体情感的品味、体验,离开了对教育主体情感的
期刊
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生成性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1
期刊
该研究根据高等教育评价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逐级的将研究目标要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德尔裴法确立了指标的项目和权重,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摘要】当前写作教学的最大误区就是将写作教学与其他教学割裂开来。教师只重视对课文的分析,大都把时间花在讲解课文上,条分缕析,几乎达到了"目无全篇"的境界,损伤了篇章的整体美。教师们只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倡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谈谈我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阅读观察思考练习修改  一、多阅读  现代
税收征收是较为复杂的行政活动,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深入,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纳税人难以掌握,这实际上也加大了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收管理的难度。制约税务机关最突出的因素是人员编制,如果增加财政预算用于增加人员编制,不仅会使税务机关的机构臃肿,不符合精简政府的发展趋势,也容易产生人浮于事的弊端。政府向专业机构采购纳税咨询服务可以避免增加人员编制,采用市场竞争机制选择专业机构,以契约的方式确定服务内
论文在现行土地制度体系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存在着制度建设落后于城市、法律界定不清楚、产权性质不明确、不适应土地市场的发展、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等问题.通过对产权理
期刊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只是一种手段,反思才会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