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肾,先要摸清“敌情”
提到补肾,有些人可能立马就来了精神:“补肾应吃××,广告都是这么说的。”且不论这类产品是否真如广告所言那么神奇,单就肾虚来讲,也是分不同类型的。你如果连自己属于哪种情况都分不清就乱服药,无异于闭着眼睛打仗,不惨败才怪。
疾病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医认为主要是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用药,往往也是采去其多,补其不足,以使阴阳重新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中。如果本来就多,你却非要补;本来就少,你却非要泄,只会使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结果是越治越糟。想要补肾,首先就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肾虚。如果肾脏原本健康你却盲目滥补,只会将原来的平衡打破。这就相当于在一件新衣服上打一个补丁,好衣服也变成烂衣服了。
退一步讲,就算肾虚了,也要分清是属于哪种肾虚。肾虚一般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那么如何区分自己属于哪种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自己怕热还是怕冷。阴虚是水少火多,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内热症状,比如说脸发红,口干烦躁,爱出汗,五心烦热。五心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两手心,两脚心,还有心口。阳虚是火少水多,表现出来的是寒症,比如说四肢发凉,怕冷,面色苍白等。
中医一般倾向性认为,肾阳虚体现的是功能上的匮乏,而肾阴虚体现的是物质上的缺乏。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比如说肾阴虚,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脱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样的人要么生下来就比较弱,要么由于性生活过于频繁或是劳力过度。这里的“劳力”既包括脑力又包括体力。此类患者一般以中青年人为多。
肾阳虚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比如说男同志如果肾阳虚,阴茎的勃起就会无力,精液也会稀薄。如果是女人,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孕的危险。肾阳虚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当然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肾虚最忌讳的就是补反。比如自己明明是肾阴虚,却服用壮阳药,只会让虚者愈虚,情况更加严重了。只有分清病情,在治疗时辨证施治,才能见效。
关于补肾,明代医家薛己曾说过,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最善补肾,这点我们可以用来借鉴。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地黄丸”
大家对六味地黄丸应该不会陌生了,这是一味生活中很常见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的效果非常显著。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从六味地黄丸的药方组成来说,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牧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其中熟地黄可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而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的主要功效则是健脾,脾为后天,肾为先天,通过培补后天而使先天强壮,可见此药是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因此对于肾阴虚患者来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阳虚者就不适合服用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
那么肾阳虚患者吃什么呢?吃八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又叫“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附子两味药。八味地黄丸一方主要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从而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虽说这两味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肾效果,但患者在服食之间最好向医师咨询,且不可盲目服用。
当然了,肾阴虚与肾阳虚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无论哪种肾虚,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也就是说肾阴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阳虚的症状,肾阳虚时间长了也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高明的医家在补肾时往往追求“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搓腰眼,让你的肾强壮起来
说来说去,以上这些办法虽好,却有局限性。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患者而言,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按摩办法,不管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用此法都可取得很好的办法。我把这种按摩叫“搓腰眼”。此功法来自《内功图说·分行外功诀》:“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可先将双手搓热,置于腰两侧,然后从上到下来回摩擦约2分钟,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或者两手握拳,用手背反复敲打腰眼,每次100次左右,也有同样的效果。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惫”是疲乏的意思。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如果腰部活动不灵,肾脏功能也就要发生问题了。肾有病的人走路时间长了常会感到腰很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击打腰部,便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健肾壮腰的效果。
“补肾”与“养肾”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养肾更注意通过日常的饮食、起居来保养肾脏,它主要靠的是激发肾脏自身的能力。而补肾则需要“外援”,或服药,或按摩。日常生活中则以养肾为主,补肾为辅,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先天之本”永葆健康。
提到补肾,有些人可能立马就来了精神:“补肾应吃××,广告都是这么说的。”且不论这类产品是否真如广告所言那么神奇,单就肾虚来讲,也是分不同类型的。你如果连自己属于哪种情况都分不清就乱服药,无异于闭着眼睛打仗,不惨败才怪。
疾病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医认为主要是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用药,往往也是采去其多,补其不足,以使阴阳重新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中。如果本来就多,你却非要补;本来就少,你却非要泄,只会使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结果是越治越糟。想要补肾,首先就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肾虚。如果肾脏原本健康你却盲目滥补,只会将原来的平衡打破。这就相当于在一件新衣服上打一个补丁,好衣服也变成烂衣服了。
退一步讲,就算肾虚了,也要分清是属于哪种肾虚。肾虚一般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那么如何区分自己属于哪种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自己怕热还是怕冷。阴虚是水少火多,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内热症状,比如说脸发红,口干烦躁,爱出汗,五心烦热。五心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两手心,两脚心,还有心口。阳虚是火少水多,表现出来的是寒症,比如说四肢发凉,怕冷,面色苍白等。
中医一般倾向性认为,肾阳虚体现的是功能上的匮乏,而肾阴虚体现的是物质上的缺乏。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比如说肾阴虚,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脱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样的人要么生下来就比较弱,要么由于性生活过于频繁或是劳力过度。这里的“劳力”既包括脑力又包括体力。此类患者一般以中青年人为多。
肾阳虚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比如说男同志如果肾阳虚,阴茎的勃起就会无力,精液也会稀薄。如果是女人,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孕的危险。肾阳虚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当然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肾虚最忌讳的就是补反。比如自己明明是肾阴虚,却服用壮阳药,只会让虚者愈虚,情况更加严重了。只有分清病情,在治疗时辨证施治,才能见效。
关于补肾,明代医家薛己曾说过,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最善补肾,这点我们可以用来借鉴。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地黄丸”
大家对六味地黄丸应该不会陌生了,这是一味生活中很常见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的效果非常显著。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从六味地黄丸的药方组成来说,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牧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其中熟地黄可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而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的主要功效则是健脾,脾为后天,肾为先天,通过培补后天而使先天强壮,可见此药是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因此对于肾阴虚患者来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阳虚者就不适合服用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
那么肾阳虚患者吃什么呢?吃八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又叫“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附子两味药。八味地黄丸一方主要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从而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虽说这两味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肾效果,但患者在服食之间最好向医师咨询,且不可盲目服用。
当然了,肾阴虚与肾阳虚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无论哪种肾虚,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也就是说肾阴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阳虚的症状,肾阳虚时间长了也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高明的医家在补肾时往往追求“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搓腰眼,让你的肾强壮起来
说来说去,以上这些办法虽好,却有局限性。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患者而言,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按摩办法,不管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用此法都可取得很好的办法。我把这种按摩叫“搓腰眼”。此功法来自《内功图说·分行外功诀》:“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可先将双手搓热,置于腰两侧,然后从上到下来回摩擦约2分钟,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或者两手握拳,用手背反复敲打腰眼,每次100次左右,也有同样的效果。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惫”是疲乏的意思。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如果腰部活动不灵,肾脏功能也就要发生问题了。肾有病的人走路时间长了常会感到腰很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击打腰部,便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健肾壮腰的效果。
“补肾”与“养肾”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养肾更注意通过日常的饮食、起居来保养肾脏,它主要靠的是激发肾脏自身的能力。而补肾则需要“外援”,或服药,或按摩。日常生活中则以养肾为主,补肾为辅,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先天之本”永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