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书相关论文
书院藏书是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藏书体系之一,在我国的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存文化典籍、促进教育发展......
陈文烛(1536—1595)是明代中后期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谢榛、王世贞、茅坤等人对他评价很高。本文以陈文烛现存著述为依据,系统......
庐陵一地,被誉为“忠孝节义之乡,诗书礼仪之邦”,也因此享誉大江南北。庐陵人文之盛体现在其文人先贤之秀、书院之盛、科举之兴、......
莆田,宋代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所原设在兴化,寻移莆田。兴化军是蔡襄、郑樵、刘克庄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故......
书籍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传递历史,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的必要手段,它的产生,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记录信息的方式。我国自殷商时代,人们就......
毛晋(1599—1658),江苏常熟七星桥人,初名凤苞,字子九,未冠时字东美。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晚号隐湖,又号汲古阁主人、阅世道人等。室名有......
太平天国出版了多种书籍,统称“诏书”。“诏书” 必盖天王金印,上刊“旨准”二字才能颁行。后代学者 称之为“太平天国官书”,现......
摘要:江西豫章书院自南宋建立之始至元明清,收藏了经史子集等多种儒家经典著作,刻印了《九经疏》《豫章罗先生文集》等书。更有体现豫......
清代浙江著名私人藏书家蒋光焴与学者邵懿辰在咸丰年间存在过一段交游历史,对江南藏书史、刻书史、目录版本学史均产生重要影响.本......
四月的日本,樱花盛开、芳香四溢! 2014年4月9日,我们一行14人,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办的“大方无隅—中国文化之旅?现代中国篆......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
四堡书坊刊刻了大量的图书,散布在各地的四堡书商们采取多种方式经营,流动销售、开设书店、开辟场所集中交易等方式销售书籍,逐渐......
刻书,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刻书包括官方刻书和民间刻书。而民间刻书又包括私刻和坊刻。清代中前期是民间刻书繁荣......
本文作者官为之先生是著名纺织学家,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对安徽地方史很有研究。本文是他的遗作,现发表并志纪念。......
明清江南地区的私家刻书十分繁盛,文化世族是其中的主力军.文化世族成员具有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刻书活动延续家族文化传......
成都市新都区龙藏寺僧释含澈(雪堂和尚)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以“绿天兰若”“潜西精舍”之名,刻印了大量的书籍,现今可考的龙藏寺刻......
【正】 湖南在两宋时期,偏安南方,战祸稀少,洞庭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发达,雕版印刷盛行全省。据地方史志所载,木刻版书达数百余种......
王闿运(1832-1916)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从王闿运的几部经学著作可以看出其......
地方官刻是元代官刻的主体,多由各路儒学书院付梓印行,因此,各路、府、州、县儒学及书院刻印的书籍数量最大、质量最高,在出版事业中担......
清朝嘉庆四年(1799),洪亮吉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获罪。嘉庆五年(1800)洪亮吉自伊犁获释还乡,第二年受谭子文聘请担任安徽毓文书院山长。洪......
曾国荃一般被认为是个打战勇猛、贪钱爱财的武夫,其实他对于儒学、儒生和文人雅事始终抱有温情和敬意。因此,在军书旁午之时,他就......
【正】 板刻,也叫木板雕印,是我国古代印刷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对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过重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江西金溪部分儒生向刻书业的身份转型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转型人员的构成、转型原因、从业特点以及转型对促进......
有明一代,湖广是分封藩王数量最多的行省之一,先后有二十位亲王分封于湖广,其衍生的宗室更是举不胜举。这些宗室以皇室为保护伞,在......
朱鼎煦先生是民国时期宁波著名藏书家,其藏书有一万余部,去世后由其家属悉数捐赠天一阁.天一阁博物馆尚藏有朱先生自编的信札《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