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各项急救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抢救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1]。是因为冠状动脉持续、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入院则需要接受急诊治疗[2]。为了能提高抢救的效果,节省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50。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为30岁~75岁,平均年龄(55.8±2.55)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40~7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30~6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AMI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有心、肝、肺、肾功能不齐全患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根据医嘱让患者卧床休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
病情评估:接诊护士需要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基本病情,迅速的做出诊断和危险度评估。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
急救流程优护理:在病情评估后立刻进行抢救,在进入手术室后立刻给予患者吸氧和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该过程在2min内完成。在4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和血压标本采集,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等送检工作。一旦患者确诊则立刻准备术前工作,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基本的对症处理,在救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向患者全面的介绍手术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通过交流的过程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转运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转运前做好交接工作,要求接受科室完全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的方案。转运前再次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的完成转运工作。在转运过程中要携带相关急救药物,确保患者的情绪稳定。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让患者或者患者家属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計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和急救总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01±4.11)d,出现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的为2例,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为4.00%,出现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为3例,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6.00%;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01±3.02)d,出现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的为9例,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为19.00%,出现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为11例,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22.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非常满意为33例,一般满意为16例,不满意为1例,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15例,一般满意为19例,不满意为16例,护理满意度为68.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因为起病突然,所以病情较为严重、变化较快以及病症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和治疗不当则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还会伴有其他的身体损伤情况出现[2]。通过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发病后1h猝死,因此对于急性心梗死患者尽快进行抢救和护理。
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快的让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优化的急救流程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并通过病情评估来避免局限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急救团队的优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各项目上所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抢救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6-2317.
[2]杜惠梅,牛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养生B,2014,(9):217-217.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1]。是因为冠状动脉持续、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入院则需要接受急诊治疗[2]。为了能提高抢救的效果,节省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50。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为30岁~75岁,平均年龄(55.8±2.55)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40~7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30~6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AMI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有心、肝、肺、肾功能不齐全患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根据医嘱让患者卧床休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
病情评估:接诊护士需要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基本病情,迅速的做出诊断和危险度评估。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
急救流程优护理:在病情评估后立刻进行抢救,在进入手术室后立刻给予患者吸氧和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该过程在2min内完成。在4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和血压标本采集,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等送检工作。一旦患者确诊则立刻准备术前工作,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基本的对症处理,在救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向患者全面的介绍手术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通过交流的过程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转运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转运前做好交接工作,要求接受科室完全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的方案。转运前再次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的完成转运工作。在转运过程中要携带相关急救药物,确保患者的情绪稳定。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让患者或者患者家属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計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和急救总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01±4.11)d,出现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的为2例,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为4.00%,出现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为3例,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6.00%;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01±3.02)d,出现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的为9例,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为19.00%,出现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为11例,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22.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非常满意为33例,一般满意为16例,不满意为1例,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15例,一般满意为19例,不满意为16例,护理满意度为68.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因为起病突然,所以病情较为严重、变化较快以及病症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和治疗不当则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还会伴有其他的身体损伤情况出现[2]。通过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发病后1h猝死,因此对于急性心梗死患者尽快进行抢救和护理。
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快的让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优化的急救流程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并通过病情评估来避免局限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急救团队的优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各项目上所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抢救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6-2317.
[2]杜惠梅,牛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养生B,2014,(9):2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