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仔细阅读学生的写作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写作并不能让你为之所动。胡编乱造,脱离生活实际;空洞无味,缺少真情实感;大话套话,貌似成人用语;趋于雷同,缺乏个性之言……失真缺情少个性成了农村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问题原因不在于学生而是老师。老师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以成人的思想来引导学生,总是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超越了儿童本位。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也就只有选择超越本位的方式方法,就导致了现在的儿童本位越位状态。要让学生回归儿童本位,首先老师得回归到儿童本位。站在儿童的角度关照儿童,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以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让儿童自由地彰显童真,抒写童情,张扬童性!
一、激发想象,彰显童真
专家指出“儿童的想象和儿童的情感是构建儿童视野的两个维度,当这两个维度横轴和纵轴交织在一起,就有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想象是具有儿童特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彰显着儿童独有的童真童味,值得珍视。
我的儿子今年四岁半,有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随口地对他说:“万安是我们的家,你说说还有哪里是谁的家?”就这么不经意的一问却让我对儿童的想象无比惊叹。他一口气就说了好几个:“大树是小鸟的家;大地是种子的家;蓝天是飞机的家。”我想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又追问:“还有呢?”他就又想到了“大海是鲨鱼的家;草原是羊儿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还有吗?”我想试试他到底能说出多少来。两秒过后,他又接着说:“水杯是牙刷的家,嘴巴是舌头的家,衣柜是衣服的家;稻田是青蛙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山坡是大树的家……”我原本以为他回答不上这个问题,这毕竟是一年级的一道说话训练,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只是不断地追问“还有吗?”
平时作文中,我们总是抱怨农村孩子的习作想象不及城市孩子丰富,其实不然。农村孩子也拥有丰富的基于独特生活经验的想象,需要的只是老师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时间,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一旦被点燃,同样是无穷无尽,充满着童真童味的!
二、创设情境,触发童情
儿童缺乏理性但不乏感性,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人。而且他们的情感极易外露。适当的情境就能让他们触境生情,流露出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上《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在读第四自然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我配上了一段伤感舒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这段话我还没读完,就发现一个男孩的眼睛红润了,读完时,他已经泪流满面了。第二遍我让他们自己读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声音哽咽了。我顺机让他们把此时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结果久久都没有写完。有的想起了最疼爱自己的亲人去世带来的悲伤;有的想起了父母外出打工久久未归的难过;有的想起了和好伙伴分离的不舍与忧伤,有的想起了和喜爱的人曾经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去不回的哀伤……当我读到他们的写作时,我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伤感的文字配上悲伤的音乐这一“情感场”情境的营造,触动了他们内心的灵魂,触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才抒写出了如此感人的童情童言。
三、链接生活,勾起童忆
情动而辞发,真情吐真言。但内心的真情还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创设的情境要尽量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调动真实的生活回忆,触发真实的生活情感。只有真情的流露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写的作文次次都能让我感同身受,读起来历历在目。在一次写谁的手这篇作文时,他写的是《婆婆的手》,他写到“那是一双苍老的手。每根手指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摸起来刮得手疼;手背上布满深深地皱纹,手心的纹路已被泥土、菜汁染成了深黑色。一看就知道它饱经风霜。那还是一双勤劳的手。记得二年級寒假的一个早上,我起来没看见婆婆,就让爷爷带着我在漫天的大雾中寻找着。“婆婆!婆婆……”我大声喊着,却无人回应。找了许久,在河边隐隐看见一个身影。走进一看,是婆婆正蹲着身子,在冰冷的河水中清洗着我昨天换下来的脏衣服。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看到婆婆的手在河水中来回摆动,我忍不住大喊到:“婆婆!别洗啦!”“哟,乖孙子来啦!大冷天,当心着凉了!”说着就过来牵着我的手准备回家。呀!婆婆的手就像冰块一样,冷了我的手,也刺进我的心。短短的叙述中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婆孙俩深深的爱,让人心酸又暖意融融。这些源于生活的真实记忆感动了他自己,也感动着我们。
四、尊重个体,张扬童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认识。我们只有尊重鼓励他们的独立想法,才能看到不同个性的张扬。
在一次写《难忘的一句话》时,我看一个男生迟迟不动笔,以为他没有写作素材,便走过去提示他:“想想平时做错事时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或是遇到困难时谁又是怎么鼓励你的……”但他沉默片刻后说:“我可不可以不写这些。”“那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课后,我看他的本子上写着“‘脑袋大,考北大!脑袋小,没有搞!’这句话是我从小就难以忘怀的话,它是爷爷说的。我因它不再自卑。”多么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一句话。原来是他从小脑袋大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爷爷安慰他,对他说了这句话,他也因此获得了自信,所以一直记着这句话。
以前上作文总是担心学生写不好,在写之前作大量的提示引导,结果却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殊不知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想法,只要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就能绽放出个性之彩。
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曾说:“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儿童作文教学应该是在童心指引下追求“从心所欲不愈矩”的生命状态。让我们心怀童心,回归儿童本位,做童化老师;让他们在想象中彰显童真,在情境中触发童情,在生活中勾起童忆,在尊重中张扬童性,谱写童化作文。
一、激发想象,彰显童真
专家指出“儿童的想象和儿童的情感是构建儿童视野的两个维度,当这两个维度横轴和纵轴交织在一起,就有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想象是具有儿童特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彰显着儿童独有的童真童味,值得珍视。
我的儿子今年四岁半,有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随口地对他说:“万安是我们的家,你说说还有哪里是谁的家?”就这么不经意的一问却让我对儿童的想象无比惊叹。他一口气就说了好几个:“大树是小鸟的家;大地是种子的家;蓝天是飞机的家。”我想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又追问:“还有呢?”他就又想到了“大海是鲨鱼的家;草原是羊儿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还有吗?”我想试试他到底能说出多少来。两秒过后,他又接着说:“水杯是牙刷的家,嘴巴是舌头的家,衣柜是衣服的家;稻田是青蛙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山坡是大树的家……”我原本以为他回答不上这个问题,这毕竟是一年级的一道说话训练,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只是不断地追问“还有吗?”
平时作文中,我们总是抱怨农村孩子的习作想象不及城市孩子丰富,其实不然。农村孩子也拥有丰富的基于独特生活经验的想象,需要的只是老师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时间,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一旦被点燃,同样是无穷无尽,充满着童真童味的!
二、创设情境,触发童情
儿童缺乏理性但不乏感性,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人。而且他们的情感极易外露。适当的情境就能让他们触境生情,流露出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上《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在读第四自然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我配上了一段伤感舒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这段话我还没读完,就发现一个男孩的眼睛红润了,读完时,他已经泪流满面了。第二遍我让他们自己读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声音哽咽了。我顺机让他们把此时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下来,结果久久都没有写完。有的想起了最疼爱自己的亲人去世带来的悲伤;有的想起了父母外出打工久久未归的难过;有的想起了和好伙伴分离的不舍与忧伤,有的想起了和喜爱的人曾经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去不回的哀伤……当我读到他们的写作时,我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伤感的文字配上悲伤的音乐这一“情感场”情境的营造,触动了他们内心的灵魂,触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才抒写出了如此感人的童情童言。
三、链接生活,勾起童忆
情动而辞发,真情吐真言。但内心的真情还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创设的情境要尽量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调动真实的生活回忆,触发真实的生活情感。只有真情的流露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写的作文次次都能让我感同身受,读起来历历在目。在一次写谁的手这篇作文时,他写的是《婆婆的手》,他写到“那是一双苍老的手。每根手指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摸起来刮得手疼;手背上布满深深地皱纹,手心的纹路已被泥土、菜汁染成了深黑色。一看就知道它饱经风霜。那还是一双勤劳的手。记得二年級寒假的一个早上,我起来没看见婆婆,就让爷爷带着我在漫天的大雾中寻找着。“婆婆!婆婆……”我大声喊着,却无人回应。找了许久,在河边隐隐看见一个身影。走进一看,是婆婆正蹲着身子,在冰冷的河水中清洗着我昨天换下来的脏衣服。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看到婆婆的手在河水中来回摆动,我忍不住大喊到:“婆婆!别洗啦!”“哟,乖孙子来啦!大冷天,当心着凉了!”说着就过来牵着我的手准备回家。呀!婆婆的手就像冰块一样,冷了我的手,也刺进我的心。短短的叙述中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婆孙俩深深的爱,让人心酸又暖意融融。这些源于生活的真实记忆感动了他自己,也感动着我们。
四、尊重个体,张扬童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认识。我们只有尊重鼓励他们的独立想法,才能看到不同个性的张扬。
在一次写《难忘的一句话》时,我看一个男生迟迟不动笔,以为他没有写作素材,便走过去提示他:“想想平时做错事时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或是遇到困难时谁又是怎么鼓励你的……”但他沉默片刻后说:“我可不可以不写这些。”“那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课后,我看他的本子上写着“‘脑袋大,考北大!脑袋小,没有搞!’这句话是我从小就难以忘怀的话,它是爷爷说的。我因它不再自卑。”多么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一句话。原来是他从小脑袋大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爷爷安慰他,对他说了这句话,他也因此获得了自信,所以一直记着这句话。
以前上作文总是担心学生写不好,在写之前作大量的提示引导,结果却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殊不知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想法,只要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就能绽放出个性之彩。
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曾说:“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儿童作文教学应该是在童心指引下追求“从心所欲不愈矩”的生命状态。让我们心怀童心,回归儿童本位,做童化老师;让他们在想象中彰显童真,在情境中触发童情,在生活中勾起童忆,在尊重中张扬童性,谱写童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