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需要制度,但制度却很难面面俱到,各项制度之间甚至还会存在交叉和矛盾。管理者总是忙于检查制度漏洞,修补制度缺陷,但问题总是不可避免地重复出现。那么,该如何处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呢?
刚到公司,王总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两份人力资源部的请示。一份是发布《员工考核办法》的请示,与目前正在实施的考核办法相比,这份办法对员工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做出了调整;另一份是已经在集团内部执行的《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其中条款根据历年实际工作总结而来,与旧版本相比并无太多变动。
人力资源部主动积极规范管理是好事,但让王总心烦的是,《员工考核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并规定“考勤”和“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都是员工考核指标因素。而《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却明确提出,销售人员应做到“业绩至上”——只要确保个人业绩超过销售部规定的人均水平,就可以采取灵活考勤制度。这与《员工考核办法》存在明显矛盾。尽管公司提倡各部门规范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部同时提交的两份制度之间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各种“办法”写得多了,规定得更细了,反而使管理更乱套。
企业需要制度,但制度却很难面面俱到,甚至各项管理制度之间还会存在交叉和矛盾。管理者总是忙于检查制度漏洞,修补制度问题,但问题仍是不可避免地重复出现。那么,该如何处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呢?
这需要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设计,可以使企业避免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理清管理体系,形成一致性管理思想;有助于管理者按照重要程度,按序列、分步骤理顺管理行为;便于员工系统了解企业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合力。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要做好三步: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和配套制度的设计。
第一步:制度规划
制定清晰的制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应在企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同,规划要点也有所侧重。在创立初期,企业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此时应该给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应突出激励性和灵活性,不必过分关注整个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在成熟期,企业需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综合体现选、用、育、留的全部过程,并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规划的目的就是厘清企业要制定哪些制度、各个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需要制定哪些制度等问题。
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不同环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可以避免在制度覆盖过程中出现盲区。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以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尚未出现的问题或管控要点提出管控原则,为制度的完善和修订打基础。
以职能为基础做好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强调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分工,这也是制度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企业的职能分工提高了管理专业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各专业职能部门间的隔阂。不同职能部门或岗位按照管辖权限设计不同的管理制度,难免会存在重叠或真空地带,在制度设计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出发点不同,管理观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管理者有必要分析制度间的联系,引导职能部门和岗位间沟通合作,确保制度间的成功衔接。
综上,以流程为基础的制度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问题,而以职能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则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专业性问题。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阶段,要确保制度内容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制度设计和分工要以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工为主,以有效避免制度制定中的权责不清和内容重复现象。
第二步 制度分层设计
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层的工作包括提出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原则等。
业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的工作是落实管理决策层的要求,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政策和原则,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制度。其工作接受管理决策层的监督。
基础操作层。基础操作层的工作是落实制度,即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等,并对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个层次的管理重点和工作要求不同,管理制度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三个层次的制度应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首先,由管理决策层提出企业总体的发展要求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由业务管理层根据总体要求,确定企业采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后,由基础操作层根据管理制度制定员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并具体落实到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上。
第三步 制度配套设计
区分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重要制度是企业内部需要横跨不同职能,或对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较大的制度;而一般制度则是职能相对单一、影响较小的制度。
制度设计阶段的跨职能参与。在制度设计中,需要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职能部门需要提前了解该制度会对本职能工作产生哪些影响,并根据本职能工作情况提出修订建议,或跟进调整本职能下的配套制度,提前做好制度衔接。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所规定的通常是一般情况,注重长期性和通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制度实施时,还需要通过其他细则加以明确。例如:在修订薪酬制度时,企业往往会同时出台薪酬实施过渡性方案或细则,以解决新旧体系的人员过渡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待员工全部纳入新的薪酬体系中后,该方案或细则才自动失去作用。
在制度落实上,重要制度的综合性强,应该提升到管理决策层组织落实。一般制度则完全可以从业务管理层的专业特点出发予以明确,而配套细则应当与实际操作和具体落实的单位或部门结合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
刚到公司,王总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两份人力资源部的请示。一份是发布《员工考核办法》的请示,与目前正在实施的考核办法相比,这份办法对员工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做出了调整;另一份是已经在集团内部执行的《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其中条款根据历年实际工作总结而来,与旧版本相比并无太多变动。
人力资源部主动积极规范管理是好事,但让王总心烦的是,《员工考核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并规定“考勤”和“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都是员工考核指标因素。而《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却明确提出,销售人员应做到“业绩至上”——只要确保个人业绩超过销售部规定的人均水平,就可以采取灵活考勤制度。这与《员工考核办法》存在明显矛盾。尽管公司提倡各部门规范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部同时提交的两份制度之间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各种“办法”写得多了,规定得更细了,反而使管理更乱套。
企业需要制度,但制度却很难面面俱到,甚至各项管理制度之间还会存在交叉和矛盾。管理者总是忙于检查制度漏洞,修补制度问题,但问题仍是不可避免地重复出现。那么,该如何处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呢?
这需要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设计,可以使企业避免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理清管理体系,形成一致性管理思想;有助于管理者按照重要程度,按序列、分步骤理顺管理行为;便于员工系统了解企业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合力。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要做好三步: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和配套制度的设计。
第一步:制度规划
制定清晰的制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应在企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同,规划要点也有所侧重。在创立初期,企业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此时应该给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应突出激励性和灵活性,不必过分关注整个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在成熟期,企业需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综合体现选、用、育、留的全部过程,并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规划的目的就是厘清企业要制定哪些制度、各个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需要制定哪些制度等问题。
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不同环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可以避免在制度覆盖过程中出现盲区。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以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尚未出现的问题或管控要点提出管控原则,为制度的完善和修订打基础。
以职能为基础做好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强调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分工,这也是制度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企业的职能分工提高了管理专业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各专业职能部门间的隔阂。不同职能部门或岗位按照管辖权限设计不同的管理制度,难免会存在重叠或真空地带,在制度设计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出发点不同,管理观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管理者有必要分析制度间的联系,引导职能部门和岗位间沟通合作,确保制度间的成功衔接。
综上,以流程为基础的制度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问题,而以职能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则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专业性问题。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阶段,要确保制度内容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制度设计和分工要以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工为主,以有效避免制度制定中的权责不清和内容重复现象。
第二步 制度分层设计
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层的工作包括提出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原则等。
业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的工作是落实管理决策层的要求,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政策和原则,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制度。其工作接受管理决策层的监督。
基础操作层。基础操作层的工作是落实制度,即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等,并对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个层次的管理重点和工作要求不同,管理制度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三个层次的制度应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首先,由管理决策层提出企业总体的发展要求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由业务管理层根据总体要求,确定企业采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后,由基础操作层根据管理制度制定员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并具体落实到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上。
第三步 制度配套设计
区分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重要制度是企业内部需要横跨不同职能,或对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较大的制度;而一般制度则是职能相对单一、影响较小的制度。
制度设计阶段的跨职能参与。在制度设计中,需要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职能部门需要提前了解该制度会对本职能工作产生哪些影响,并根据本职能工作情况提出修订建议,或跟进调整本职能下的配套制度,提前做好制度衔接。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所规定的通常是一般情况,注重长期性和通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制度实施时,还需要通过其他细则加以明确。例如:在修订薪酬制度时,企业往往会同时出台薪酬实施过渡性方案或细则,以解决新旧体系的人员过渡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待员工全部纳入新的薪酬体系中后,该方案或细则才自动失去作用。
在制度落实上,重要制度的综合性强,应该提升到管理决策层组织落实。一般制度则完全可以从业务管理层的专业特点出发予以明确,而配套细则应当与实际操作和具体落实的单位或部门结合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