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旌旗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moz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年,辛弃疾罢居铅山。此时,有客来访,眉飞色舞,大谈功名。辛弃疾看似如千年古井,不起波澜,而心中却有万马奔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chān音搀)突骑渡江初。燕兵夜(chuò音绰)银胡(lù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犯。辛弃疾聚众两千,参加耿京抗金义军。次年,辛弃疾奉表南归,而耿京却被叛徒张安国杀害。
  辛弃疾闻讯大怒,“赤手领五十骑,缚取(张安国)于五万众中,如挟狐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初见宋洪迈《文敏公集·稼轩记》的上述记载以为有些夸张。试想,五万金兵,如果不敌五十骑燕兵,金主完颜亮又凭什么南侵?南宋收复失地,岂不是易如反掌?
  但仔细想一想,这也是有可能的。
  卖友求荣的叛徒,其人格之卑劣,令沙场征战的金国血性汉子也压根儿瞧不顺眼。现在,辛弃疾来算账了,则正好顺水推舟,借刀杀人。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么一种“壮观”场面:金营,背山面水,戒备森严。五十骑踏碎波浪,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金兵虚张声势地鼓噪、呐喊几声,让开了一条大道,如雨飞箭,泼向了天外。
  想到这一节时,我对辛弃疾就更加敬佩。率五十骑深入敌营生擒叛贼,无论如何,需要过人的胆略和矫健敏捷的身手,而吃透金军的心态,则需要一种大智慧。
  辛弃疾无疑是一介书生。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首先是雄冠两宋的大词家,而“唐诗宋词”又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巍巍高峰。
  一介书生,很容易与“文弱”两字连缀在一起,文弱书生,似乎成了一个固定熟语。如果您有兴趣慢慢在历史上的星空中搜寻,那么,确实有许许多多弱不胜衣、愁肠满腹的文人墨客扑面而来。他们吟风弄月,他们借酒浇愁,他们见落花而流泪,他们闻长空雁叫而伤心。尽管他们也纵声高歌,也拔剑击柱,也雄心万丈气贯长虹,然而,他们单薄的身躯苍白的脸孔却永远让人挥之不去。
  辛弃疾不是文弱书生,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楚天千里清秋”的一曲曲壮词上,也不仅仅体现在他《十问》、《九论》纵横捭阖的御敌方略上。后代史家常常感叹:辛弃疾是一位有将相之才而未得其用的文人,是一位勇武谋略堪称一流的文人。
  辛弃疾生擒叛贼之后,率众南归。二十五万燕赵慷慨之士的马蹄卷起满天尘土,敲打着江南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情与侠气使建康的画舫勾栏甜腻的胭脂味黯然失色。宋高宗君臣害怕了,就遣散了他们,辛弃疾改差江阴签判。此后在宦海沉沉浮浮,而收复中原失地,注定成了他遥远的梦幻。
  南归之后的辛弃疾,大概真的被改造成文弱书生了。人们只在他醉里挑灯看剑时,在他登临高山拍遍栏杆时,才会蓦然想起:这人,原来是叱咤风云的一员猛将啊!□
其他文献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是练五行通背者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强调一个“打”字。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中的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法。五种单操的练习方法与拳击的直拳相近,主要是直线进攻,以快取胜,与对手打时间差。五行组合操法在技击运动中变化多端,常常是“一手连三手变六手”、“出手变拳,拳到变掌,掌后复拳”,速度、力
期刊
摘要〓大学生习武在全国各类高校呈不同的发展态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对他们习武的行为表现引起重视,究其原因、探其规律、知其心态、正确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真正使习武者学其技、知其理、明其义、懂其法、促学业,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大学生习武的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是个体活动方式的具体概括,它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今天大学生习武的一些行为表现,当然也不例外。尤其他们在上武术课时,积极而又守纪律,课堂
期刊
李小龙在截拳道中针对巷战所运用的功夫,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奏感极强的动作。  习武者总是力图将节奏与调子融入自己的动作中,从而使动作抑扬顿挫又井然有序。这种节律不仅常见于武术中,在击剑及截拳道中也很普遍。  李小龙研究发现,将格击者这种顿挫有秩的节奏融入巷战中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对各种技击做了大量研究后,他制敌时的速度、力量和节律性都大大提高。  他着重全面研究了菲律宾的Kali功夫及西方的击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有正、反、合三个阶段:1.原始先民思维混沌未开时,人与自然本来为一;2.社会行为逐渐使人自觉到与自然的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自然的进化;3.自然的进化虽带来文明,也带来各种问题。与自然合而为一,是人的自然化。人类进化到今天,日趋激烈的社会工业化、生活都市化使自然与人的关系空前紧张,人的身心也在严重的扭曲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迫切需要人的自然化。思想家提出理想境界的生活是天人合
期刊
由于受封建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保守思想的影响,传统武术支离破碎、技艺精华几近被淹没。要想寻求真谛,则必须投拜名师,方得真传。  戊辰年初,友人建议我学大成拳。但因我当时见到友人练习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的站桩功,说什么站着不动能练出高级的功夫来,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所以没有引起我的兴趣。直到庚午年看了王选杰先生写的《大成拳实作绝技》一书,才使我对大成拳产生了好奇感。当时只限于按书本画葫芦,虽然有
期刊
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尤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也;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有用无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诸如此理也。文者,内
期刊
八极拳小架作为优秀的传统武术套路,有着较好的观赏性和使用性,练好小架,把握住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全面认识八极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笔者将小架部分技术动作的使用方法分别用图解方式加以整理,以便与各位同仁及八极拳爱好者探讨交流。  1、无极式(或称抱头无极式)  彼此均取格斗式,当对方右手打我头部时,我左脚迅速向前插进,双手提挂于脑后侧,双肘微合,含胸,余光扫视对方,然后跟步转体,右手掌背击打
期刊
王尚文是先师王选杰的衣钵传人,他“学师法而不拘泥于师法”,融多家拳法为一体,精研有得。  他少年时体弱单薄,无缚鸡之力,路见不平则敢怒而不敢言。自古大同口泉沟矿民有着尚武之风。矿工的儿子王尚文在环境的影响下,也练起了少林拳。不久,他的身体变壮了,而且孔武有力了。从此,他深深地迷恋上了武术。自16岁那年拜师学艺后,一发而不可收。十年间,他先后练过少林、摔跤、形意、散打等功夫,从而在尚武的大同颇负盛名
期刊
太极拳以阴阳变化为主要模式,以神、意、气、劲为运化程序。发力是打太极拳的重点,也一直是太极拳界探讨的问题,其中有“四两拨千斤”、“蓄力如张弓,发力如射箭”之说。现就这两句,谈一下打太极拳应发何种劲力。  一、“四两拨千斤”。千斤是指力大,四两则是指以气运身的运化,这是以柔克刚的具体运用。全身气运用协调,才能达到柔化,才有上下相随之意,才能做到“引进落空”。这时,无论对方如何用力,都难以伤及自己,而
期刊
八卦掌散打技击性强,其技法有:推、托、带、领、搬、扣、刁、钻、穿、闪、截、拦、沾、连、粘、随,“打中化,化中打;打中拿,拿中打;拿中化,化中拿”。也就是说,在技击过程中,熟练的运用“打、拿、化”才能逢招破招,逢式打式。  八卦掌技击术可对练,也可直接攻击与防守。在运动中能够把打、拿、化融于招法中,才是技击的真谛。    预备式    甲(右者)乙二人同伸右掌,沿圈线架掌右转走;二目视虎口(图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