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编辑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审视少儿出版领域现状,近年儿童出版领域发展迅猛,很多出版社加入少儿出版行列,图书品种多,分类更加细化,但是图书市场存在重复出版、少儿读物缺少精神品位、图书价格高等不足。笔者建议提高少儿读物的精神内涵、扶植本土少儿作家、培育阅读氛围、降低读书成本,使我国儿童读得起书,并且读好书。
关键词:少儿出版 精神品位 出版质量 阅读
笔者从编辑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审视少儿出版物,对图书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少儿阅读心理、出版质量等方面作出评价,既考虑出版物的质量又考察出版物的精神内涵是否符合儿童教育要求,选择的过程引发了笔者对少儿出版现状的诸多思考。
少儿出版领域的现状
少儿出版事业空前繁荣。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少儿出版物市场发展迅猛,少儿出版行业迅速壮大。儿童图书出版码洋已经超过了出版市场的10%,在书店,少儿图书往往占很大的面积,也是选购者最多的地方。近年来,除了“中少”、“上少”等传统的专业大社外,浙江少儿出版社异军突起进入前三名,第二阵营的有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明天少儿出版社、江苏少儿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北京少儿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等。这些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正在不断细分出版市场,形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特色。例如“中少”的主打板块是人文知识类图书,“上少”的主打板块是科普读物,“浙少”的儿童文学,接力社的卡通读物均是业内的强项。除了专业的少儿出版社外,其他的综合出版社也觉察到了少儿出版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推出自己的少儿图书,努力争取市场空间,2008年共有560多家出版社参与了少儿类图书市场的竞争。
产品种类多,分类齐全。少儿图书根据功能可分为课本、教辅、课外读物、家长用书、教师用书等,课本和教师用书虽然刚性需求大,但由于它是指定印刷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配送的,所以据笔者调查,出版份额竞争主要集中在教辅和课外读物领域。课外读物又可分为儿童文学、历史人文、科普、游戏益智、少儿古典、早期教育、卡片挂图、卡通动漫等等;按照年龄层次的划分更是体贴入微,从胎儿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均有为其量身定做的全方位图书,许多课外读物已经按年级划分,与教科书匹配使用,十分方便。
精装多、简装少,套书多、单本少。走进书店,显眼位置均摆放着精装套书,装帧豪华、印刷精良,可是价格不菲,动辄一套十几册,价格数百元的成套书籍比比皆是。如今的少儿图书黑白印刷的已是凤毛麟角,双色印刷和彩色印刷成为主流。纸张也日益高档,以一个印张计算,普通胶版纸约2.5元,铜版纸3元,一些高档纸的成本达10多元,种种原因造成了同样内容的书籍价格相去甚远。例如《一千零一夜全集》简装的定价49.8元,精装的定价98元,差了近一倍。由于儿童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而家长选书比较主观,大部头、印刷精美因其大而全更容易吸引眼球,另外礼品书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对于出版社而言,精装书较简装书并未付出额外的策划、编辑成本,利润又比简装书高,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了出版社更愿意出版精装套书,读者很难在书店找到质量一流、价格不贵的平装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重复出版比较普遍。在选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同类或相似的图书,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由多个出版社同时出版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2004年全国出版少儿图书7400多种,原创的不到20%,过去出过的书改头换面又出版了;某书销路好,多家出版社一拥而上“克隆”出大同小异的不同版本,这就造成《十万个为什么》有多个版本;百科全书要分为《小学生百科全书》、《中学生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数十个品种,书名大同小异,内容似曾相识;四大名著有几十个版本,封面不同,出版社不同,内容却没有什么区别。
图书出版质量良莠不齐,教辅问题较多。图书质量是评价出版社工作的重要指标,相对而言,传统的专业出版社比较注重图书的出版质量,表现在策划、编辑、印刷方面的专业性。一些急于在少儿出版市场分得一杯羹的非专业出版社存在许多出版质量问题,尤其是教辅出版领域。学校要求学生购买指定的教辅书籍作为课后作业和练习之用已是普遍现象,教辅材料对出版社技术要求低导致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竞相加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学校指定购买的现实导致出版社重视推销、轻视图书质量。一些出版社组织几个任课教师编写,在小印刷厂匆忙印制,花大力气游说学校选用。教辅材料普遍字号较小、排版紧密,留给孩子作答的空间小,演算过程和答案写不下,更不用说涂改了,不适合儿童使用。另外,此类教辅材料编校错误多,有的是题目出错了;有的语言模棱两可,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有的错字多,笔者曾在一篇300字的阅读理解中发现了4个错别字,无奈之余给孩子补充了一道题——挑错字。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指出,由于孩子对课本和教辅的信任,极易产生错误印象,很难纠正。
部分少儿读物格调不高,充斥不雅内容,不利于低龄孩子心理成长。当下的少儿出版注重商业目标的实现,缺乏自己明确的文化目标和精神追求。具体表现在少儿出版物娱乐化、成人化,有的读物没有思想内涵,与社会严重脱节,美好但是没有现实可能,俗称“弱智书”;一些少儿出版物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书中大量充斥暴力等社会不良现象,使孩子幼稚的心灵产生错觉,对社会产生怀疑。笔者曾经购买过一本国内某知名少儿作家的作品,30万字的书中反复出现了贪污、洗钱、包二奶等社会不良现象。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认识社会之初,从书上看到警察参与犯罪,是个反面人物,日后他遇到困难还会去找警察帮助吗?
少儿出版如何为少儿服务
精选出版方向,提高精神品位。一位儿童文学家说过:“文学替孩子重现整个世界,以及他们自己在该世界中所处之地位。”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通过阅读认知社会,建立道德尺度,对此日本儿童文学家笙一郎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儿童文学是儿童心灵的食物之一。”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阅读权,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决定了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世界。如果没有适合孩子精神世界的读物,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出版者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出版者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呢?少年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中国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在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出版者有义务用一流的文明成果来启蒙和熏陶他们,让他们从书中感受最美的中国语言文化,体会最悠久的华夏文明精华,让儿童走进阅读的世界,爱上阅读,最终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人生观。
培育本土优秀作者。现在谈起优秀读物大家就会想到四大名著、冰心、叶圣陶等关键词,而现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却很少,原创作品占年出版书20%的事实说明我国的出版市场新作品比例很低,欧美儿童文学、魔幻小说和韩版青春文学盛行。作为编辑,笔者能够理解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倾向于出版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选题,省去大量的市场调研、策划、组织写作时间,大大缩短出版周期而且经济效益有保证,降低出版风险,但是如果出版者不给“新面孔”以机会,下一个大师如何产生呢?所以笔者认为出版者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掘和培养优秀本土作家,每年推出一定比例的新人新作,不断为少儿出版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为儿童创造贴近生活、符合社会规范的精神盛宴。
努力使阅读大众化。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65亿,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儿童,由于传统的城乡差异,读书在部分农村家庭还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尤其是高价图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爱读书,出版者有义务降低图书成本,提高普通印刷的比例,多出精神品位高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图书,满足农村儿童的读书需求。
出版者除了是图书市场的生产者,更应该是消费方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出版社应该花大力气培育读书市场,开展有奖读书和书评活动,使阅读大众化、常态化,此举不仅有积极的社会效益,读书热情高涨自然也能给出版者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
1.张文:《少儿出版市场的培育和出版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谭旭东:《少儿出版要为儿童塑造良好的阅读文化》,《出版发行研究》,2007(4),第23~25页。
3.张莺、潘剑凯:《少儿图书何日告别“克隆”》,《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学报)
编校:董方晓
关键词:少儿出版 精神品位 出版质量 阅读
笔者从编辑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审视少儿出版物,对图书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少儿阅读心理、出版质量等方面作出评价,既考虑出版物的质量又考察出版物的精神内涵是否符合儿童教育要求,选择的过程引发了笔者对少儿出版现状的诸多思考。
少儿出版领域的现状
少儿出版事业空前繁荣。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少儿出版物市场发展迅猛,少儿出版行业迅速壮大。儿童图书出版码洋已经超过了出版市场的10%,在书店,少儿图书往往占很大的面积,也是选购者最多的地方。近年来,除了“中少”、“上少”等传统的专业大社外,浙江少儿出版社异军突起进入前三名,第二阵营的有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明天少儿出版社、江苏少儿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北京少儿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等。这些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正在不断细分出版市场,形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特色。例如“中少”的主打板块是人文知识类图书,“上少”的主打板块是科普读物,“浙少”的儿童文学,接力社的卡通读物均是业内的强项。除了专业的少儿出版社外,其他的综合出版社也觉察到了少儿出版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推出自己的少儿图书,努力争取市场空间,2008年共有560多家出版社参与了少儿类图书市场的竞争。
产品种类多,分类齐全。少儿图书根据功能可分为课本、教辅、课外读物、家长用书、教师用书等,课本和教师用书虽然刚性需求大,但由于它是指定印刷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配送的,所以据笔者调查,出版份额竞争主要集中在教辅和课外读物领域。课外读物又可分为儿童文学、历史人文、科普、游戏益智、少儿古典、早期教育、卡片挂图、卡通动漫等等;按照年龄层次的划分更是体贴入微,从胎儿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均有为其量身定做的全方位图书,许多课外读物已经按年级划分,与教科书匹配使用,十分方便。
精装多、简装少,套书多、单本少。走进书店,显眼位置均摆放着精装套书,装帧豪华、印刷精良,可是价格不菲,动辄一套十几册,价格数百元的成套书籍比比皆是。如今的少儿图书黑白印刷的已是凤毛麟角,双色印刷和彩色印刷成为主流。纸张也日益高档,以一个印张计算,普通胶版纸约2.5元,铜版纸3元,一些高档纸的成本达10多元,种种原因造成了同样内容的书籍价格相去甚远。例如《一千零一夜全集》简装的定价49.8元,精装的定价98元,差了近一倍。由于儿童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而家长选书比较主观,大部头、印刷精美因其大而全更容易吸引眼球,另外礼品书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对于出版社而言,精装书较简装书并未付出额外的策划、编辑成本,利润又比简装书高,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了出版社更愿意出版精装套书,读者很难在书店找到质量一流、价格不贵的平装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重复出版比较普遍。在选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同类或相似的图书,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由多个出版社同时出版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2004年全国出版少儿图书7400多种,原创的不到20%,过去出过的书改头换面又出版了;某书销路好,多家出版社一拥而上“克隆”出大同小异的不同版本,这就造成《十万个为什么》有多个版本;百科全书要分为《小学生百科全书》、《中学生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数十个品种,书名大同小异,内容似曾相识;四大名著有几十个版本,封面不同,出版社不同,内容却没有什么区别。
图书出版质量良莠不齐,教辅问题较多。图书质量是评价出版社工作的重要指标,相对而言,传统的专业出版社比较注重图书的出版质量,表现在策划、编辑、印刷方面的专业性。一些急于在少儿出版市场分得一杯羹的非专业出版社存在许多出版质量问题,尤其是教辅出版领域。学校要求学生购买指定的教辅书籍作为课后作业和练习之用已是普遍现象,教辅材料对出版社技术要求低导致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竞相加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学校指定购买的现实导致出版社重视推销、轻视图书质量。一些出版社组织几个任课教师编写,在小印刷厂匆忙印制,花大力气游说学校选用。教辅材料普遍字号较小、排版紧密,留给孩子作答的空间小,演算过程和答案写不下,更不用说涂改了,不适合儿童使用。另外,此类教辅材料编校错误多,有的是题目出错了;有的语言模棱两可,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有的错字多,笔者曾在一篇300字的阅读理解中发现了4个错别字,无奈之余给孩子补充了一道题——挑错字。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指出,由于孩子对课本和教辅的信任,极易产生错误印象,很难纠正。
部分少儿读物格调不高,充斥不雅内容,不利于低龄孩子心理成长。当下的少儿出版注重商业目标的实现,缺乏自己明确的文化目标和精神追求。具体表现在少儿出版物娱乐化、成人化,有的读物没有思想内涵,与社会严重脱节,美好但是没有现实可能,俗称“弱智书”;一些少儿出版物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书中大量充斥暴力等社会不良现象,使孩子幼稚的心灵产生错觉,对社会产生怀疑。笔者曾经购买过一本国内某知名少儿作家的作品,30万字的书中反复出现了贪污、洗钱、包二奶等社会不良现象。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认识社会之初,从书上看到警察参与犯罪,是个反面人物,日后他遇到困难还会去找警察帮助吗?
少儿出版如何为少儿服务
精选出版方向,提高精神品位。一位儿童文学家说过:“文学替孩子重现整个世界,以及他们自己在该世界中所处之地位。”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通过阅读认知社会,建立道德尺度,对此日本儿童文学家笙一郎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儿童文学是儿童心灵的食物之一。”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阅读权,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决定了孩子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世界。如果没有适合孩子精神世界的读物,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出版者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出版者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呢?少年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中国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在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出版者有义务用一流的文明成果来启蒙和熏陶他们,让他们从书中感受最美的中国语言文化,体会最悠久的华夏文明精华,让儿童走进阅读的世界,爱上阅读,最终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人生观。
培育本土优秀作者。现在谈起优秀读物大家就会想到四大名著、冰心、叶圣陶等关键词,而现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却很少,原创作品占年出版书20%的事实说明我国的出版市场新作品比例很低,欧美儿童文学、魔幻小说和韩版青春文学盛行。作为编辑,笔者能够理解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倾向于出版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选题,省去大量的市场调研、策划、组织写作时间,大大缩短出版周期而且经济效益有保证,降低出版风险,但是如果出版者不给“新面孔”以机会,下一个大师如何产生呢?所以笔者认为出版者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掘和培养优秀本土作家,每年推出一定比例的新人新作,不断为少儿出版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为儿童创造贴近生活、符合社会规范的精神盛宴。
努力使阅读大众化。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65亿,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儿童,由于传统的城乡差异,读书在部分农村家庭还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尤其是高价图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爱读书,出版者有义务降低图书成本,提高普通印刷的比例,多出精神品位高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图书,满足农村儿童的读书需求。
出版者除了是图书市场的生产者,更应该是消费方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出版社应该花大力气培育读书市场,开展有奖读书和书评活动,使阅读大众化、常态化,此举不仅有积极的社会效益,读书热情高涨自然也能给出版者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回报。
参考文献:
1.张文:《少儿出版市场的培育和出版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谭旭东:《少儿出版要为儿童塑造良好的阅读文化》,《出版发行研究》,2007(4),第23~25页。
3.张莺、潘剑凯:《少儿图书何日告别“克隆”》,《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学报)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