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将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首先分析出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历史资料等方面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49
在目前的国内历史教学现状中,教师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思维,广泛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上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教学互动、学生主动性较低等问题。然而,当前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历史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融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有必要从高中阶段出发,研究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高效课堂建构方案,从而培育拥有历史核心素养的现代学生。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从教育部的要求来看,在高中阶段,历史核心素养是指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史观,增强个人能力,适应社会的培养要求。具体来看,历史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脉络,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从根本而言,学习历史知识主要是开展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讨论和认知。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培育重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生,可以深切的认识到历史的教化作用,进而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创造良好環境,发挥积极的引导效益。同时,在开展历史知识学习后,有利于学生形成时空思维,科学合理的看待当今世界局面,正确评价过去的历史事实,从而培育出严谨的思维体系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对于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此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必须要抛弃固有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案
(一)使用思维导图,培养时空观念
通过调研发现[2],在现有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忽视学生的时空思维培育,学生在历史事件方面存在时空观念不足的问题,很容易弄错历史事件的发生事件和发生顺序,导致历史思维体系的混乱,所以帮助学生串联时间、事实和地点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工作。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开展历史知识记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质、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明白历史事实,明晰史实的时空要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思维[3]。例如:从战国百家争鸣的教学来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思维导图,描述历史脉络,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史实。具体而言,战国时期虽然社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但是在此背景下却发展出大量的思想流派,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不同思想出现的现实背景、时间以及具体的内容予以刻画,设计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比如树状图,串联起各流派的思想内容。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设计和制作,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需要提醒学生不同流派的思想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思想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比如道家思想的老子曾作为儒家代表人孔子的老师,而李斯作为法家人物却曾师承儒家的荀子[4]。然后,当学生设计出思维导图后,老师需要展示出预先设计的思维导图,学生将其设计的思维导图与老师的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及时修改错误,从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形成系统的思维脉络和时空思维,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开展史料搜集活动,加强对史料的运用
历史知识也是一种史料,而学习和使用历史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史料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5]。为此,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通过搜集相应的历史资料,分析和研究出史实的内涵,有利于还原真相,获得历史实证能力和解释能力。因此,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置身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主动去查找相应的史料,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功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为学生解答历史难题,使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历史问题探究的情景,提出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历史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做分享和讲解,加强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同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有利于加深对史实的了解,拓展了历史视野,从而形成正确的史观,提高学生的史料证明和历史解释能力,培育出相应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首先需要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式的历史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开展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础,从而开展深层次的历史知识探究。同时,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强调教学的互动和沟通。此外,教师在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岩.“新高考”与高中历史教育的“新应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4-15.
[2]宋波.高中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J].教学与管理,2016(13):72-74.
[3]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4]陈霞.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7(11):62-63.
[5]陈辉,王子涵,何俊.核心素养下的历史价值观养成——以高中历史必修Ⅲ《文艺复兴》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01):15-18.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49
在目前的国内历史教学现状中,教师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思维,广泛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上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教学互动、学生主动性较低等问题。然而,当前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历史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融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有必要从高中阶段出发,研究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高效课堂建构方案,从而培育拥有历史核心素养的现代学生。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从教育部的要求来看,在高中阶段,历史核心素养是指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史观,增强个人能力,适应社会的培养要求。具体来看,历史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脉络,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从根本而言,学习历史知识主要是开展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讨论和认知。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培育重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生,可以深切的认识到历史的教化作用,进而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创造良好環境,发挥积极的引导效益。同时,在开展历史知识学习后,有利于学生形成时空思维,科学合理的看待当今世界局面,正确评价过去的历史事实,从而培育出严谨的思维体系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对于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此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必须要抛弃固有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案
(一)使用思维导图,培养时空观念
通过调研发现[2],在现有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忽视学生的时空思维培育,学生在历史事件方面存在时空观念不足的问题,很容易弄错历史事件的发生事件和发生顺序,导致历史思维体系的混乱,所以帮助学生串联时间、事实和地点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工作。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开展历史知识记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质、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明白历史事实,明晰史实的时空要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思维[3]。例如:从战国百家争鸣的教学来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思维导图,描述历史脉络,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史实。具体而言,战国时期虽然社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但是在此背景下却发展出大量的思想流派,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不同思想出现的现实背景、时间以及具体的内容予以刻画,设计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比如树状图,串联起各流派的思想内容。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设计和制作,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需要提醒学生不同流派的思想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思想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比如道家思想的老子曾作为儒家代表人孔子的老师,而李斯作为法家人物却曾师承儒家的荀子[4]。然后,当学生设计出思维导图后,老师需要展示出预先设计的思维导图,学生将其设计的思维导图与老师的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及时修改错误,从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形成系统的思维脉络和时空思维,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开展史料搜集活动,加强对史料的运用
历史知识也是一种史料,而学习和使用历史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史料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5]。为此,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通过搜集相应的历史资料,分析和研究出史实的内涵,有利于还原真相,获得历史实证能力和解释能力。因此,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置身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主动去查找相应的史料,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功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为学生解答历史难题,使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历史问题探究的情景,提出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历史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做分享和讲解,加强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同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有利于加深对史实的了解,拓展了历史视野,从而形成正确的史观,提高学生的史料证明和历史解释能力,培育出相应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首先需要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式的历史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开展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础,从而开展深层次的历史知识探究。同时,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强调教学的互动和沟通。此外,教师在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岩.“新高考”与高中历史教育的“新应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4-15.
[2]宋波.高中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J].教学与管理,2016(13):72-74.
[3]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4]陈霞.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7(11):62-63.
[5]陈辉,王子涵,何俊.核心素养下的历史价值观养成——以高中历史必修Ⅲ《文艺复兴》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