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的发展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教师就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文源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很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严重不足。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将初中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一、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时,必须着眼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提升师能的需要。其一,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分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化导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导入时往往由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探究语文,让语文知识生活化。设计生活化的导入,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
(二)教学走进文本,融入生活化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做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将教材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
(三)加强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生活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作业练习”。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
(四)结合学生感受,作业设计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多采用书面形式,这种作业形式在加强学生记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初中学生来说,长期做同一种形式的作业难免会心生厌倦。而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错怪过,请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并以“如何减少彼此间的误解”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2.请用作者的口气为第一只小猫写一段悼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再如,执教《济南的冬天》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项“关于家乡的冬天”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家庭所在地冬天的气候特点,然后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晴”,更加形象地领会《济南的冬天》所描写的阳光朗照下的小城、薄雪覆盖下的山、暖和綠的河水等。
(五)加深感受体验,课外学习生活化
知识与能力都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总结,要想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知,并将之内化为自我的经验与能力,就必须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成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是一所大学,社会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学生只有走进社会生活,才能找到知识的源泉。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六)凸显文学底蕴,环境氛围生活化
营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人文环境,创造凸显语文底蕴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感知语文知识,润物无声地接受语文之美的熏陶,这是无声却又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学生置身其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启发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有声教育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在生活中的深入落实。比如,目前学校十分重视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学校历史的资料,学校办学方面的特点、成就等,发动学生来给教学楼、办公楼、校园园区、道路等命名,并从中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历史底蕴、精神境界的命名,这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汲取精神食粮。同时,可设置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发动师生共同参与,拟写对联、创作诗歌书画,让学生步入校园就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升华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此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可一起为班级布置一个适合阅读的“书吧”“读书手抄报专栏”,让语文知识在这里像花朵般散发出馨香。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文源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很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严重不足。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将初中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一、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时,必须着眼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提升师能的需要。其一,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分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化导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导入时往往由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探究语文,让语文知识生活化。设计生活化的导入,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
(二)教学走进文本,融入生活化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做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要做到将教材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
(三)加强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生活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作业练习”。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
(四)结合学生感受,作业设计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多采用书面形式,这种作业形式在加强学生记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初中学生来说,长期做同一种形式的作业难免会心生厌倦。而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错怪过,请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并以“如何减少彼此间的误解”为题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2.请用作者的口气为第一只小猫写一段悼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再如,执教《济南的冬天》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项“关于家乡的冬天”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家庭所在地冬天的气候特点,然后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晴”,更加形象地领会《济南的冬天》所描写的阳光朗照下的小城、薄雪覆盖下的山、暖和綠的河水等。
(五)加深感受体验,课外学习生活化
知识与能力都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总结,要想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知,并将之内化为自我的经验与能力,就必须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成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是一所大学,社会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学生只有走进社会生活,才能找到知识的源泉。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六)凸显文学底蕴,环境氛围生活化
营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人文环境,创造凸显语文底蕴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感知语文知识,润物无声地接受语文之美的熏陶,这是无声却又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学生置身其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启发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有声教育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在生活中的深入落实。比如,目前学校十分重视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学校历史的资料,学校办学方面的特点、成就等,发动学生来给教学楼、办公楼、校园园区、道路等命名,并从中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历史底蕴、精神境界的命名,这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汲取精神食粮。同时,可设置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发动师生共同参与,拟写对联、创作诗歌书画,让学生步入校园就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升华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此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可一起为班级布置一个适合阅读的“书吧”“读书手抄报专栏”,让语文知识在这里像花朵般散发出馨香。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