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质疑,有的放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质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可以根据文体、文题、学习目标、重点词句、比较、积累归纳进行质疑。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质疑的必要性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新课标》也提出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具体表现。同时学生质疑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而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却是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这使得我们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因为提问而耽误了很多时间;有时老师甚至不得不把自己预设的问题强加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懂了的知识讲得太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被搁置。那么,怎样引导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时质疑呢?
  二、初中语文质疑的方法
  (一)文体指引提问方向
  初中阶段接触的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此外还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说明文阅读应重点关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形式;议论文则要把握论点、论证方法、论据等。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根据课文的文体,进行预习、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如我在布置《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的预习作业时,很多学生清楚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根据说明文阅读关注的重点提出了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对于刚接触这类文体的初二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顺势介绍说明方法有哪些,着重强调逻辑顺序,引导学生从世界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中发现,本文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二)文题指引提问方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抓文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读完了课题,学生会产生这些问题:“作者为什么既写百草园,又写三味书屋?”教师根据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事件、人物形象,甚至分析本文中心呢。有时学生的提问是明知故问,但应该看到这是训练学生“看题学思考”“解题理思路”的开始。学生一旦养成这个习惯,便形成一种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指引提问方向
  学习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问。
  如《孔乙己》这篇课文,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分析人物形 象,明确文章主旨。学生就可以据此提出问题: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归纳文章主旨。
  (四)重点词句指引提问方向
  语言文字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能了解内容,脱离语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可能把课文读懂读清楚的,而词句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即说明文、议论文的中心句,记叙文的主旨句(通常是结尾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如学生在通读《散步》这篇文章时就提出: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句子正好是本文的主旨句,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父母的处境分析本文的中心,并且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五)比较指引提问方向
  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可以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文章,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片段放在一起,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比较质疑的能力。如《故乡》一文中:
  少年闰土的外貌: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中年闰土的外貌: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学生立刻就发现,闰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提出了问题:使闰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仅是闰土,还有杨二嫂也发生了变化,结合写作背景,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三、初中语文质疑的未来
  “二期课改”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改革的基本理念。疑是求之源,正如古人所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初中语文教学行之有效就是最大的法宝之一,在于質疑。有了方法指导和具体实践,学生质疑一定会做到“因文质疑,有的放矢”。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化的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让中职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学形式下,急需转变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情境或联系,以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摘要】“主问题”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运用“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激发学生情感。本文浅析了《詹天佑》第二课时中“主问题”的设计与分析。  【关键词】主问题;詹天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詹天佑》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提示要求围
【摘要】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的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诵读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对文章深入理解的基础。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诵读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诵读是小学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文语感构成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的关键与核心要素。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语文朗读来增强语  感。因此在语文课上,针对语文阅读有必要全面体现以读悟情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点亮整个语文课堂。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看来,较多低年级学生并没能拥有优良的语文语感,因而显著阻碍了学生自身获得更优的语文运用能力。教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外阅读存在的阅读量少、种类单一,阅读动机不正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等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等,旨在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外阅读能
【摘要】项羽一生叱咤风云,一方霸主,不曾受过半点屈辱,也从不委曲求全,却最终乌江自刎,结束一生。他的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宁肯站着死,不愿躺着生”的豪放和悲壮。项羽之死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我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项羽;英雄;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安排了《项羽之死》这篇散文,记叙的是项羽人生的
【摘要】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它与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它来助推作文学习很有效果,但要想使其发挥更大价值,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法,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快乐地进行表达。  【关键词】随文练笔;快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让许多学生苦恼不已,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如果他们在写作中不能找到快乐,那么慢慢他们也会有这些苦恼,写作质量也不会太高。随文练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教育界一直将母语语文学科视作教育的第一大主科,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却将理科性质学科作为练习的重点。这也是语文学科的自身条件决定的,语文学科的提高需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作文水平,在常年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作文难度的提升和要求的提高已经让许多教师
【摘要】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节奏韵律、真挚质朴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瑰宝。诗歌教学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品赏语言、感知情感、体会情怀这三个方面例谈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品赏文字;以文传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