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枸橼酸铋钾联合四环素货阿莫西林加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3%(25/34),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较西医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种,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检查中,胃镜检查所占胃炎的比例达到50%-80%左右。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年龄分布大致在30-5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的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西药消炎止痛类、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类及促进胃肠道动力类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但以上方法一次性治疗效果欠佳,而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通过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对象均选自2012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就诊时都有上腹部隐痛不適、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等典型症状,且均排除腹部肿瘤、消化道出血、腹部手术史等疾病。6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24-65岁,平均35.75岁。病程0.5-8年,平均4.25年。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将6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34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病重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枸橼酸铋钾480mg/d加四环素货阿莫西林1.5g/d再加甲硝唑0.8g/d,分成2-4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益胃汤合叶氏养胃汤加减,处方:白术、半夏、陈皮、神曲、党参、白芍、蒲公英各15g,柴胡、枳壳、茯苓各12g,川芎、砂仁、甘草各6g。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各10g;腹满、厌食加用鸡内金、焦神曲、焦麦芽、焦山各12g;呕吐严重者加旋覆花、竹茹、代赭石9g;若反酸严重,可加用瓦楞子或乌贼骨。治疗期间,切忌暴饮暴食,食辛辣食品,烟酒,过度劳累。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一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慢性浅表性威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可通过胃镜检出。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参照陈良金[2]等研究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充血、水肿、糜烂均消失;有效:胃痛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相对减少,其他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充血、水肿、糜烂减轻或消失5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取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的总有效率,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炎。主要变现为胃黏膜水肿、充血,或伴有炎性渗出物、糜烂及出血。组织学改变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长期不愈可演变成萎缩性胃炎。研究表明[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外来的物理或化学性损伤、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等,Hp是其中的主要病因。近年研究表明[4],中药能够清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并可调整平滑肌功能、减缓和阻断胃黏膜向胃癌转化。目前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西药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杀菌类药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胃黏膜保护药主要增强胃黏膜的耐受性;抗酸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药控制胃酸在胃内的过量,保护受损的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属于格兰阴性杆菌,生存特点为微需氧类型。利用甲硝唑配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不再受病菌侵犯,达到根治的第一步。笔者在近年来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在中医领域,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5]。病因与病机较为复杂,主要由禀赋不足、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情志因素等方面引起,其中肝脾起到了主导作用。该病病位在胃,与脾互为表里。胃主阳性,喜润恶燥,主受纳,胃气主降;脾主阴性,好燥恶湿,主运化,脾气主升,脏腑相辅相成才能催化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治疗上应该以疏肝、健脾、和胃为主。叶氏养胃汤中沙参、麦冬、生地味甘寒,归肺胃经,皆能生津养胃。方中党参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胃黏膜修复、加强胃黏膜屏障作用。蒲公英,味甘苦,性微寒,入肝胃经,性寒却不伤胃,味苦却不败阴,与茯苓配合使用能发挥较好的清热解毒、消炎作用。有关资料表明[6],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不但能根治疾病还能通过中药的调理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起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加减中药成分,并且要主要控制情绪,调理心境,调整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合理,这样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少,安全可靠的临床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兰生.内科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89-290.
  [2] 陈良金.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2):127-128.
  [3] 潘幼军.克拉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研究,2010,24(3):122.
  [4] 薛堂语.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O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3,21(9):40-41.
  [5] 陈素,熊秀荣.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8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6):26.
  [6] 陈为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2):101.
其他文献
很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本刊在农村医生网和乡村医生QQ群中发起关于过敏药物的讨论,希望广集众议.这里选录一些发言,供大家参考.
目的探讨体质量波动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4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随访540例患者中,按照基线体质量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超重组(25 kg/m2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
【摘 要】目的: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深化内涵、改善服务,促进护理工作 “三贴近”,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改革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护理人员结构优化组合、弹性排班,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创建温馨病房。 结果: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健康宣教知晓率普遍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红灯数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
期刊
【摘要】 探讨当今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以期提出与当前中药发展相适应的对策。收集近5年关于中药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我国中药行业状况为背景,对中药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通过对中医药的宣传,配合新理念、新技术的培养,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强化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发展道路。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界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我国中药面临的问题进行
期刊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河池市1999——2012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河池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2012年河池市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从1999年发现首例感染者,截止2012年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河池市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共计3968例,其中AIDS1797例,死亡1485人。11个县(市、区)均有疫情报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佐治血尿和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