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老师”的教学经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04468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我彻底处于“失声”状态。微笑成了我跟人打招呼的招牌,比划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基本工作,助教(两个学生)成了班级的代理老师……我已经彻彻底底成了一个“哑巴老师”了。
  “哑巴老师”是个语文老师,又兼任班主任。从晨曦微露,至夜幕降临,“哑巴老师”有着干不完的事,备课、批改作业、上课、管理班级……凡是体力能够完成的都能应付自如。那么,遇到需要用“嘴”去解决、用“声音”去交流的问题时,“哑巴老师”犯难了。该如何克服呢?“哑巴老师”采用的方法有:
  第一,凌波微步法。轻轻地说,迅速地完成,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似的。走进教室,当有人要开始讲话时,“哑巴老师”轻轻一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喉咙,学生看了看,迅速安静下来,进入了高效的学习状态。对于需要完成的任务,黑板上写清要求和步骤,学生也能认真对照,按序完成。相比平时,“哑巴老师”走进教室的步伐轻盈了,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平日里起伏不定的心情曲线图也平稳了。
  第二,情感示弱法。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学生特别调皮。当然,这几天也不例外。出操时,黄同学就不遵守纪律了,在队伍行进的过程中,排在后面的他一直推着前面的同学。这样的举动,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安全隐患,既影响了班级队伍,又可能对其他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哑巴老师”不能说话,怎么办?于是,我悄悄地拍拍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黄同学看看我,在队伍中继续前进。
  出操结束后,我让黄同学来办公室,在纸条上写着:“黄同学,能帮我倒杯茶吗?”黄同学屁颠屁颠地去了。喝了一口水,我用几近沙哑的声音小声地说:“今天,我想找你聊天。可是,你看,我的嗓子……”
  还没等我说完,黄同学就低下头,“老师,你别说了,我知道了!”
  “谢谢你,这么体谅老师!”
  黄同学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灿烂的光。
  第三,角色转换法。“哑巴老师”是语文老师,还要进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去领略语言文字的秘妙。语言不仅有形象美、意象美和理趣美,还有音韵美。没有了声音的“哑巴老师”该如何带着学生去领略音韵美呢?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开始尝试用角色转换的方法来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学本语文”不是强调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吗?教师和学生在某种意义上不再是知识传授者和学习者的关系,而是“大同学”和“小同学”的合作关系了。此时,我可以请学生来当老师,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去推进课堂,以学习评价工具介入,让学生以评价单的评价细则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主动学习,以评促学,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学习的方式开始静悄悄地改变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成了学习路上的探索者,他们兴趣盎然,同时又能自我监控,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同时,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我还搜集微课等学习工具,请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此时的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的学习者,更是主动学习的规划者、探索者。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好玩的事儿。
  原来,当老师闭上了那张能说会道的
  嘴巴,“失去”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声音时,还能有另外的学习途径、交流路径去解决呢。因为那时候,外界声音的喧嚣听不见了,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回归到平等的心灵对视,不需要多余的语言,不需要理性的说教。学習的过程也变得简单了,没有激情四射的导语,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解,留下的只是回归学习本源的探索与发现。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 尝试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和调动“五感”把事情写具体。  3. 乐于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分享,互相提建议,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阅读《小木船》《爬天都峰》,完成预学单。  教师: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写作任务  1.每天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师:这学期,我们课间、课外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大家玩得越来越开心了,是吧?不少同学在大家玩的时候还拍下了快乐的瞬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日子我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师播放学生活动照片)  【评析:朱老师是有心人,不但引领学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还让学生把活动的精彩瞬间留了下来。当学生看到这些多彩的照片,一定会勾起美好的回忆,必然会激发表达的欲望。】  师:我们
我喜欢重温纪录片,喜欢反复咀嚼里面的一些文字: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也是食物的死敌。……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他在修这个文物
启动想象力:第一次猜测  师: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4)班小朋友上课,特地带来个礼物,是个奇妙的蛋。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样的?  生:长方形的。  师:有可能。  生:正方形的。  生:三角形的。  师:哦,形状很特别,还能说说其他方面的特别之处吗?  生:蛋里面生出个小鸭子。  师:哦,这个蛋不一定是个鸡蛋。  生:蛋上面有花纹。  师:哦,那一定是个很漂亮的蛋!  生:是个五彩的蛋!  师:同学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本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写鸟岛的鸟,鸟是鸟岛的主人,每年春天成群的鸟儿飞到鸟岛安家,鸟岛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来鸟岛的游人都很爱鸟。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
《体育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强不息,从五篇课文的编排到百花园各项训练题目的设计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自强不息、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奋发向上等方面的美德教育。《体育课》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故事的真实生动已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读课文后,学生已经能够简单复述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的及时点拨也能帮助学生完成这篇课文
“考古”是一个专业词语,从字面上说就是考察古代。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发现的古代材料,了解感知信息,然后依据这些信息,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历史事件。专业的考古需要的是那样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而童话写作里的“考古”,我们大可不必那么拘谨,我们可以让时间“穿越”,让空间“翻转”。  在运用想象“考古”的方法上,我们的老祖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着每天的日升日落,他们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
记者:梁老师,您好!这些年您一直扎根一线,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您的研究也是从“学为本”课堂开始的。您提出的“学本语文”,研究的视角为什么是在“学本语文”教学方面呢?您提出的这一教学主张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梁鸯鸯: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在学界各有各的说法的问题。我想,语文是广义的,它是高位的,前瞻的。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狭义上来理解,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习得听说读写书
“对话”作为当代文化中的热词,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更蕴含着积极丰富的新时代精神——民主、平等、人文、思想、自由等。  西方文化中,“dialogue”一词意为对话,其词根“logue”是希腊语“logos”的变化,意为“标志、路标”,后来又逐渐演化出“logic”一词,意为逻辑、思维。西方哲学尤其重视理性思考,循着逻辑思维追求真理。与此遥相呼应的东方文化中,智慧的最高形态是“道”,可以理解为
在读叶黎明博士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之前,我以为开发写作知识除了依据课标、课文以外,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经验,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开发出来的写作知识对不对,合不合理,评价的时候凭借的也只是个人经验。我觉得开发写作知识很难,难在无理可循。一年半以前,我开始第一次读这本书。在这段时间里,不算零零散散地读,我前后共读了七遍。刚开始读不懂,后来读不够。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写作知识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