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沟通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沟通实践,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用生本教育支撑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活;阅读;实践;作文教学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帮助学生有效沟通习作与生活、阅读以及实践是必需的。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打通习作与生活、阅读和实践间的关系是必要的[1]。
1沟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学生只有融入生活,才可以获得成长。”小学阶段实践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表达,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表达情感。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习作课,将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不仅能够让小学生逐步地加深对于社会的认知,而且还能够提升其文学认识能力和逻辑辨识能力[2]。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有助于写作的生活素材,要让学生经过细心的整理、分析、优化,然后将这些素材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并且建立写作体系。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极发现写作素材,善于积累与整合,从而探索写作情感。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打造生活化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在写作之前加强指导,从而让小学生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并且富有内涵的文章。
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生作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当下的小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老师则完全有能力利用公开课或者是集体活动的时间,带领小学生主动地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利用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逐步建立起对现实生活的全方位场景化认识。比如山区的孩子可以进山采蘑菇,可以踏春,可以秋游,可以赏雪,可以组织参加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参加趣味运动会等。
2沟通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常识性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均衡提高自身素养。阅读活动与课堂实践内容相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外阅读活动却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认识生活中的故事和人,在阅读中全面研究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研究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对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谚语、名言、诗词、常见文学意象等写作素材。当然,素材的积累不只是多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够完成的,除此之外,在有优秀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笔记,做笔记可以让词语记得更牢固,使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将美文美句记录下来,积累素材[3]。由此可见,课外阅读量就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如,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观察学生的兴趣,发现该学生热爱自然,喜欢与小动物接触,于是,就和该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中的情节,在激发了学生兴趣之后,就推荐学生阅读该读本,再依据这一基础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启发学生将阅读到的内容与写作进行互相关联,并融入作文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整,该生对写作的态度大有改观,作文水品也逐步提升。再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之时,学生可以对“又酸又甜”“新鲜红嫩”“又酸又软”“吮吸”“细腻而柔软”等词语进行积累,并对其中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等句子进行积累,这样学生后续再写到类似主题文章时,便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3沟通实践,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东西,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写作的难点,就是在于无法找到写作的角度。很多学生苦恼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作文,教师们有时也苦恼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一千个人看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更何况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呢。要通过课外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观察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材料,养成书面表达的习惯。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听、读、说、写的能力,还有很多的外部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创作,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将课外的所见所得与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既能够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情操,还能够让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的能力。教师教育学生以社会作为写作的背景,让学术们观察生活,比如民警指挥交通、医生为病人看病、教師关心学生、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父母对我们的叮嘱等;或者是以集体活动为方向,组织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比如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班会、郊游、深入农村等;并以实践为最终的目的,让学生们体验生活,比如种植花草,让学生了解花草的生长状态,并将其写下来;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参与家务劳动、公益活动以及体验劳动等。
如学生要写自己喜爱的某种小动物、爱吃的某种水果等,教材就给了明确的例子,如《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供学生模仿。另一方面,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也应鼓励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创新、自由发挥[4]。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笔下的文章便渐渐产生出声、色、形,画面感强了,情感也有了依附,立意也逐渐深了起来,而此时此刻的我,也由一个美的布道者变成了一个美的享受者,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欣慰。
参考文献:
[1]余燕春.基于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98-99.
[2]王军.生态理念引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3).
[3]张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杨玉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29):50-5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永岁镇机关完小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活;阅读;实践;作文教学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帮助学生有效沟通习作与生活、阅读以及实践是必需的。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打通习作与生活、阅读和实践间的关系是必要的[1]。
1沟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学生只有融入生活,才可以获得成长。”小学阶段实践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表达,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表达情感。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习作课,将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不仅能够让小学生逐步地加深对于社会的认知,而且还能够提升其文学认识能力和逻辑辨识能力[2]。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有助于写作的生活素材,要让学生经过细心的整理、分析、优化,然后将这些素材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并且建立写作体系。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极发现写作素材,善于积累与整合,从而探索写作情感。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打造生活化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在写作之前加强指导,从而让小学生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并且富有内涵的文章。
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生作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当下的小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老师则完全有能力利用公开课或者是集体活动的时间,带领小学生主动地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利用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逐步建立起对现实生活的全方位场景化认识。比如山区的孩子可以进山采蘑菇,可以踏春,可以秋游,可以赏雪,可以组织参加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参加趣味运动会等。
2沟通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常识性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均衡提高自身素养。阅读活动与课堂实践内容相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外阅读活动却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认识生活中的故事和人,在阅读中全面研究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研究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对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谚语、名言、诗词、常见文学意象等写作素材。当然,素材的积累不只是多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够完成的,除此之外,在有优秀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笔记,做笔记可以让词语记得更牢固,使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将美文美句记录下来,积累素材[3]。由此可见,课外阅读量就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如,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观察学生的兴趣,发现该学生热爱自然,喜欢与小动物接触,于是,就和该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中的情节,在激发了学生兴趣之后,就推荐学生阅读该读本,再依据这一基础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启发学生将阅读到的内容与写作进行互相关联,并融入作文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整,该生对写作的态度大有改观,作文水品也逐步提升。再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之时,学生可以对“又酸又甜”“新鲜红嫩”“又酸又软”“吮吸”“细腻而柔软”等词语进行积累,并对其中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等句子进行积累,这样学生后续再写到类似主题文章时,便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3沟通实践,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东西,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写作的难点,就是在于无法找到写作的角度。很多学生苦恼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作文,教师们有时也苦恼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一千个人看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更何况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呢。要通过课外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观察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材料,养成书面表达的习惯。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听、读、说、写的能力,还有很多的外部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创作,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将课外的所见所得与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既能够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情操,还能够让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的能力。教师教育学生以社会作为写作的背景,让学术们观察生活,比如民警指挥交通、医生为病人看病、教師关心学生、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父母对我们的叮嘱等;或者是以集体活动为方向,组织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比如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班会、郊游、深入农村等;并以实践为最终的目的,让学生们体验生活,比如种植花草,让学生了解花草的生长状态,并将其写下来;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参与家务劳动、公益活动以及体验劳动等。
如学生要写自己喜爱的某种小动物、爱吃的某种水果等,教材就给了明确的例子,如《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供学生模仿。另一方面,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也应鼓励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创新、自由发挥[4]。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笔下的文章便渐渐产生出声、色、形,画面感强了,情感也有了依附,立意也逐渐深了起来,而此时此刻的我,也由一个美的布道者变成了一个美的享受者,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欣慰。
参考文献:
[1]余燕春.基于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98-99.
[2]王军.生态理念引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3).
[3]张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杨玉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29):50-5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永岁镇机关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