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学理念和实践一新耳日,洋溢的生机如和风乍至,吹皱一池春水:但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比如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主体真正参与认知、探索、研究以至获得全面发展,可在具体实践中,个体是鲜明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差异,尤其是知识认知、能力提升和情感塑造等方面存在智力和非智力上的差异,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质呢?
再者,在课程设置上,一个学期两个模块,八个专题,将近50个文本,还有写作系列,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舍不得弃不得,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呢?怎么认定学分才能更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呢?带着这些困惑,我们结合高中苏教版以人文话题内容为专题的编排特点,尝试进行了“主题式读写”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探讨
鉴于高巾苏教版的编排特征,以及高中读写教学的需要,我们确定了青春、家园、战争、成长、经典、教养等32个主题,以此为主线安排课堂教学。教学分为课堂阅读教学、课外拓展教学和主题写作教学三种课型,分别从文本的知识学习、技能锤炼、情感熏陶,阅读知识和情感视野的积累和拓展,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感情的深化几个方面进行研读学习。这打破了原有的“一篇一课”的陈式,根据系统论、情感论思想,在尊重个性发展、注意认知规律在课堂上的应用的前提下,沟通板块内容,整合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架构。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专题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10-13个教学课时。第一课时用来预习感知——“聆听专题之音”,师生共同解读专题板块的构成,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坍2-5个课时进行探索与发现——“研习专题之美”,师生重点探究本专题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质疑问难,探索研究;再用2-3个课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寻究专题之真”,师生在比较探究中找到专题的本真,寻实求理;然后再用1个课时进行课外阅读——“开拓学习新视野”,师生借助于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扩大阅读视野,或进行社会实践检验真知;最后安排2个课时进行主题写作“再现专题之魂”,可根据教材文本的探究与课外拓展的材料,扣住主题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进行主题写作。
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程式的调整,而这一模式实施的核心环节则是课堂教学学案的创造性设计。该学案的编写应以集体研究、探究为前提,贯穿“教师协调整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的思维方法,在教学学案中呈现三条线——知识线、学习线和能力线。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集结集体智慧,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结合三维目标形成科学的学案:首先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确定文本本身呈现的知识、能力特点,以及它在本专题、模块及学段的价值地位,确定每一课时的学习曰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其次根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态度、学习习惯等智商和情商的差异,有的放矢地确定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内容,从而发掘LH个性差异的块状内容,这样线块结合,以便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最后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情,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整合适合学情的教材知识体系,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文本阅读教学的操作
1操作流程
2操作说明
①探索目标
A教育目标:教师要把集体研究备课中据个体特征而形成的教学个案目标,通过导语、实验或电教手段创造语言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教育教学目标,要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做到抛砖引玉、以石激水的功效。
B研究目标:学生能依据教师的引导从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中进行实践,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特色的学习探究目标。
②合作探究 A教师引导释疑,平等参与: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自学的同时,进行引导释疑,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且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教师一边巡视,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管理,对不愿意向教师求教问题的沉默型学生给予主动帮助,并随机解答提出的问题,且有意收集学习信息,准确的把握学生面临的疑点、难点。
B学生自主查证、合作探究:学生依据个体学案,借助教材和资料资源,通过观察模型、实地考察、查证资料、切身体验等手段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分组合作进行思维加工,做实验、制卡片、编口诀,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③勾连深化 A教师对巡回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应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勾连整合,分割到各个小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点拨,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
B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进行小组内讨论、邻组互补讨论,最后由小组长反馈到教师。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合作实验探究的结果,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问的交流。互相补充使之完整,达成共识;当然也允许相异观点的存在。 ④自测反馈 A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同时要巡回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学生的答题信息,要注意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及时更正、解释和评价学习小组的答案,或给予一定的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答题,有效分析,有效归纳再总结。
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答题信息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三次备课,筛选评价思维过程、抉择解疑的重心,规范学生答题过程,真正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达标训练,并取得最优成绩。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测后进行小组内讨论,互对答案,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在完成小组讨论后要形成小组成果,反思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解题思维方法等,作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课外拓展教学的操作
教材文本无非是个教学案例,要根据本专题阅读和写作的拓展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媒介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为“读”“写”教学架起一道桥梁。教学主题的丰富性需要我们延伸到教材文本之外,在教学主题确定的范围内,用内容、时间、阅读方法和学习预期结果四要素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阅读目标明确具体。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时间、内容安排具体合理,可行性强;阅读方法和阅读预期结果表述正确简明,操作性强。比如苏教必修一的专题一,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查找学生喜欢的青春主题的诗歌,摘抄欣赏,组织诗歌朗诵会增强心灵体验;专题四可以走出校园,寻找地方旅游风景或文化古迹,通过乡土文化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这一环节重在知识的衔接以及思维转换,师生共同选择那些质疑面广且有思考价值的文本,并且把思维形成文字。对于知识性的文字要形成摘抄或知识卡片,而思考性的文字要根据自己的探究进行描述、评价,最终都要形成阅读报告,由阅读兴趣小组汇报,最终整理成册进行交流存档。
(三)写作教学的操作
1“主题式读写”教学写作主题的确定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来,而通过“品味专题之美”, “探究专题之真”,“拓展专题之实”,学生已经沉浸于美好的意境之中,这时写作的欲望渐渐强烈,创作的思路一触即发。这个环节最关键的就是在专题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间心得感触选择一个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以期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功效。 2“主题式读写”写作的方式 首先是找到文本内的支点进行仿写训练。仿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就文本某一点(内容、人物形象、构思技巧、主旨内涵等)写评论,写感想,也可以根据实践心得,写出真情实感。
当然也可以根据高考话题作文的样式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集体商定写作的话题,共同品味话题的内涵,一起写作同一话题下的美文。
3“主题式读写”写作的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上述读写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老师可以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重点要点进行评议修改。学生通过修改评议他人的作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知道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把评议作文过程变成总结、提高自己的过程,用自己的主动性表达,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这也是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三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或许“主题式读写”教学还不能称作是一种模式,在理论上有点粗疏浅陋,在操作上有点狭隘粗放,但它毕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材观、课堂观和学生观,尤其是注重对教材文本之间的系统发掘,填平了读写之间的沟壑,既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利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
再者,在课程设置上,一个学期两个模块,八个专题,将近50个文本,还有写作系列,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舍不得弃不得,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呢?怎么认定学分才能更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呢?带着这些困惑,我们结合高中苏教版以人文话题内容为专题的编排特点,尝试进行了“主题式读写”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探讨
鉴于高巾苏教版的编排特征,以及高中读写教学的需要,我们确定了青春、家园、战争、成长、经典、教养等32个主题,以此为主线安排课堂教学。教学分为课堂阅读教学、课外拓展教学和主题写作教学三种课型,分别从文本的知识学习、技能锤炼、情感熏陶,阅读知识和情感视野的积累和拓展,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感情的深化几个方面进行研读学习。这打破了原有的“一篇一课”的陈式,根据系统论、情感论思想,在尊重个性发展、注意认知规律在课堂上的应用的前提下,沟通板块内容,整合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架构。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专题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10-13个教学课时。第一课时用来预习感知——“聆听专题之音”,师生共同解读专题板块的构成,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坍2-5个课时进行探索与发现——“研习专题之美”,师生重点探究本专题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质疑问难,探索研究;再用2-3个课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寻究专题之真”,师生在比较探究中找到专题的本真,寻实求理;然后再用1个课时进行课外阅读——“开拓学习新视野”,师生借助于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扩大阅读视野,或进行社会实践检验真知;最后安排2个课时进行主题写作“再现专题之魂”,可根据教材文本的探究与课外拓展的材料,扣住主题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进行主题写作。
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程式的调整,而这一模式实施的核心环节则是课堂教学学案的创造性设计。该学案的编写应以集体研究、探究为前提,贯穿“教师协调整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的思维方法,在教学学案中呈现三条线——知识线、学习线和能力线。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集结集体智慧,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结合三维目标形成科学的学案:首先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确定文本本身呈现的知识、能力特点,以及它在本专题、模块及学段的价值地位,确定每一课时的学习曰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其次根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态度、学习习惯等智商和情商的差异,有的放矢地确定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内容,从而发掘LH个性差异的块状内容,这样线块结合,以便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最后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情,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整合适合学情的教材知识体系,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文本阅读教学的操作
1操作流程
2操作说明
①探索目标
A教育目标:教师要把集体研究备课中据个体特征而形成的教学个案目标,通过导语、实验或电教手段创造语言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教育教学目标,要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做到抛砖引玉、以石激水的功效。
B研究目标:学生能依据教师的引导从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中进行实践,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特色的学习探究目标。
②合作探究 A教师引导释疑,平等参与: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自学的同时,进行引导释疑,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且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教师一边巡视,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管理,对不愿意向教师求教问题的沉默型学生给予主动帮助,并随机解答提出的问题,且有意收集学习信息,准确的把握学生面临的疑点、难点。
B学生自主查证、合作探究:学生依据个体学案,借助教材和资料资源,通过观察模型、实地考察、查证资料、切身体验等手段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分组合作进行思维加工,做实验、制卡片、编口诀,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③勾连深化 A教师对巡回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应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勾连整合,分割到各个小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点拨,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
B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进行小组内讨论、邻组互补讨论,最后由小组长反馈到教师。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合作实验探究的结果,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问的交流。互相补充使之完整,达成共识;当然也允许相异观点的存在。 ④自测反馈 A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同时要巡回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学生的答题信息,要注意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及时更正、解释和评价学习小组的答案,或给予一定的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答题,有效分析,有效归纳再总结。
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答题信息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三次备课,筛选评价思维过程、抉择解疑的重心,规范学生答题过程,真正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达标训练,并取得最优成绩。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测后进行小组内讨论,互对答案,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在完成小组讨论后要形成小组成果,反思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解题思维方法等,作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课外拓展教学的操作
教材文本无非是个教学案例,要根据本专题阅读和写作的拓展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媒介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为“读”“写”教学架起一道桥梁。教学主题的丰富性需要我们延伸到教材文本之外,在教学主题确定的范围内,用内容、时间、阅读方法和学习预期结果四要素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阅读目标明确具体。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时间、内容安排具体合理,可行性强;阅读方法和阅读预期结果表述正确简明,操作性强。比如苏教必修一的专题一,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查找学生喜欢的青春主题的诗歌,摘抄欣赏,组织诗歌朗诵会增强心灵体验;专题四可以走出校园,寻找地方旅游风景或文化古迹,通过乡土文化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这一环节重在知识的衔接以及思维转换,师生共同选择那些质疑面广且有思考价值的文本,并且把思维形成文字。对于知识性的文字要形成摘抄或知识卡片,而思考性的文字要根据自己的探究进行描述、评价,最终都要形成阅读报告,由阅读兴趣小组汇报,最终整理成册进行交流存档。
(三)写作教学的操作
1“主题式读写”教学写作主题的确定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来,而通过“品味专题之美”, “探究专题之真”,“拓展专题之实”,学生已经沉浸于美好的意境之中,这时写作的欲望渐渐强烈,创作的思路一触即发。这个环节最关键的就是在专题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间心得感触选择一个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以期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功效。 2“主题式读写”写作的方式 首先是找到文本内的支点进行仿写训练。仿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就文本某一点(内容、人物形象、构思技巧、主旨内涵等)写评论,写感想,也可以根据实践心得,写出真情实感。
当然也可以根据高考话题作文的样式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集体商定写作的话题,共同品味话题的内涵,一起写作同一话题下的美文。
3“主题式读写”写作的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上述读写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老师可以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重点要点进行评议修改。学生通过修改评议他人的作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知道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把评议作文过程变成总结、提高自己的过程,用自己的主动性表达,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这也是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三主题式读写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或许“主题式读写”教学还不能称作是一种模式,在理论上有点粗疏浅陋,在操作上有点狭隘粗放,但它毕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材观、课堂观和学生观,尤其是注重对教材文本之间的系统发掘,填平了读写之间的沟壑,既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利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