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我校留守困境儿童替代服务落实三化,服务工作课程化、服务课程活动化、服务研究课题化。在具体过程中应成立自立组织并务实开展活动,建立专门档案并跟踪解决学生具体问题 ,定期召开会议 ,寻求家长支持,设立或借力咨询机构,落实师生互结对子。
关键词:替代服务 三化 活动
几年来,学校在留守困境儿童替代服务上,着力于实践“三化”的落实:一是服務工作课程化。为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不散乱不盲目不随意,主要采取将服务工作课程化的策略。将每周两天的服务工作以课表的形式呈现,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辅导教师明确,后勤服务工作明确,考核检查明确。二是服务课程活动化。以少年宫为载体,成立了书法、美术、舞蹈、手工制作、等25个兴趣小组。丰富的活动让困境儿童不仅兴趣得到培养,性格得到良好的塑造,学业成绩也有了保障。三是服务研究课题化,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笔者参与两天的“替代服务”,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先据实制定了较周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了当周在校留守的7名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生活自理和社会(劳动)实践指导。通过两天和几名留守同学的相处和交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感生源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学校在家校联系和“替代服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重的担要负。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留守儿童面大;监护不能落实,父母亲情淡薄;不做家务,劳动习惯和技能缺乏;老师即使关注,力度太小;心理压力太大;厌学现象严重;愿望无处倾诉。
基于笔者对我校生源地留守学生的现状的肤浅理解,结合学校实情作了如下思考:
1、成立自立组织并务实开展活动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学校提出并试行班级成立“三人互助小组”,与“生本”理念深度融合,不光在学校的学习中,而且向课余、向居家延伸,开始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组长,后来尝试轮流,扩大他们的影响,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并融入家庭,从而保障自我锻炼和提升。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述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并跟踪解决学生具体问题
从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政教处本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比对很多指标,学生心理不健康者占60%以上。因此,不论班级还是学校,我们都应把深入学生心理的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突破口,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认知上的困惑,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我们关注还不够,没有将他们进入中学已经程度不一的形成了的心理毛病从根源上挖除和处理。因此,班级和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学生心理状况专项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寻求家长支持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除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还要多召开家长会议,落实家长教育工作,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特别是和家庭形成合力,携手共进,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得到家长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或借力咨询机构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和个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或借助相应的专业咨询机构,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学生办公室”),成立“独立学生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5、落实师生互结对子
师生结对在全区已经推广,我校也没例外且实施已久,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帮扶的确是有效办法,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
总之,留守儿童的替代服务,理应着眼于“留守”,着力于“服务”。通过我校的长期实践坚持,阶段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优化,这种服务的范围将更广,程度将更深,过程将更实,成效将更显。
关键词:替代服务 三化 活动
几年来,学校在留守困境儿童替代服务上,着力于实践“三化”的落实:一是服務工作课程化。为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不散乱不盲目不随意,主要采取将服务工作课程化的策略。将每周两天的服务工作以课表的形式呈现,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辅导教师明确,后勤服务工作明确,考核检查明确。二是服务课程活动化。以少年宫为载体,成立了书法、美术、舞蹈、手工制作、等25个兴趣小组。丰富的活动让困境儿童不仅兴趣得到培养,性格得到良好的塑造,学业成绩也有了保障。三是服务研究课题化,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笔者参与两天的“替代服务”,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先据实制定了较周密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了当周在校留守的7名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生活自理和社会(劳动)实践指导。通过两天和几名留守同学的相处和交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感生源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学校在家校联系和“替代服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重的担要负。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留守儿童面大;监护不能落实,父母亲情淡薄;不做家务,劳动习惯和技能缺乏;老师即使关注,力度太小;心理压力太大;厌学现象严重;愿望无处倾诉。
基于笔者对我校生源地留守学生的现状的肤浅理解,结合学校实情作了如下思考:
1、成立自立组织并务实开展活动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学校提出并试行班级成立“三人互助小组”,与“生本”理念深度融合,不光在学校的学习中,而且向课余、向居家延伸,开始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组长,后来尝试轮流,扩大他们的影响,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并融入家庭,从而保障自我锻炼和提升。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述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并跟踪解决学生具体问题
从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政教处本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比对很多指标,学生心理不健康者占60%以上。因此,不论班级还是学校,我们都应把深入学生心理的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突破口,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认知上的困惑,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我们关注还不够,没有将他们进入中学已经程度不一的形成了的心理毛病从根源上挖除和处理。因此,班级和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学生心理状况专项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寻求家长支持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除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还要多召开家长会议,落实家长教育工作,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特别是和家庭形成合力,携手共进,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得到家长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或借力咨询机构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和个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或借助相应的专业咨询机构,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学生办公室”),成立“独立学生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5、落实师生互结对子
师生结对在全区已经推广,我校也没例外且实施已久,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帮扶的确是有效办法,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
总之,留守儿童的替代服务,理应着眼于“留守”,着力于“服务”。通过我校的长期实践坚持,阶段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优化,这种服务的范围将更广,程度将更深,过程将更实,成效将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