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环肥还是燕瘦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也是爱竹之人,近些年又在景德镇古玩市场淘到一些竹纹瓷片,深感竹文化博大精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不禁想要对竹子“肥与瘦”的不同形象一探究竟。
  在古代器物中,历朝历代都有画竹的器物,尤属雍正年间单独画竹纹的瓷器偏多,而元青花中搭配主体图案也常常多竹纹作为装饰,著名的鬼谷子下山图中就有竹纹的装饰图案。同时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竹子与松梅作为装饰元素,常出现在宋元明清的陶瓷器物上,图1是笔者收藏的元代松竹梅纹样的残片,此片应是古代喝酒时用的匜(音:yi),虽说元青花以胎体厚重、图案饱满大气而广为人知,但还是有部分瓷器胎体精薄、画工细腻、刚柔皆功、疏密尽意;图2是明代成化年间的松竹梅残片,相对那片元青花,此片就略显“粗糙”,但明代瓷器的画风大多随意洒脱,并以单线花卉为主,所以类似这种构图简单的民窑瓷片算是情理之中,不难看出以竹子为素材的造物活动较为兴盛。
  笔者收藏的康熙青花残片即有两片是以竹子为装饰元素。其中一片碗底(如图3),画作者选取了常见的竹石组合的构图形式,笔法细腻,运用青花构线、分水的艺术手法营造出装饰意味浓厚的画面。从中不难看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肥”与“瘦”已经不再简单局限于竹子的外在形式,画者意欲用坚劲的竹杆和饱满肥厚的竹叶营造出“肥“竹的气韵。再如另一清康熙残片,描绘的则是“瘦竹”的风貌(如图4)。从局部画面可以看出,这一残片所描绘的竹子,竹杆修长,疏朗有致,画风随性自然,具有一般民窑率真朴拙的风格。这两片瓷片虽都是康熙年间,但画风相差颇大。
  其实,从各朝代名家作品中不难看出,画作者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对于特定对象不同的感受,在艺术作品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来经营竹子的肥与瘦,且这种感受并不拘泥于某种风格、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的局限,因此造就了我国文人之竹形象丰富多彩的创作局面。
  例如程朱理学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时代哲学。而这种文化结构自然便对宋人的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气吞山河的阳刚之美至宋代,很大程度上已失去意义,宋人追求宽和娴静、质朴无华的阴柔之美,并且也从追求丰腴之美过渡至温文尔雅的追求。大而丰厚的宋代笔筒,造型简洁,但不失大气,有种耿直之感。没有汹涌澎湃的洪波巨浪,裹挟着众多的波涛向前奔腾;而更像一泓汩汩前行的河水,在缓缓流动中显露出韵味悠长的环环涟漪。
  明朝以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纲常名教的权威没落了,市民阶层开始兴起,并追求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文人士大夫在思想方面获得了极大自由的解放,更多重视个人与生命的真实,“瘦竹”在这时被审美所接受。古来文人墨客爱竹、竹器,同样以竹言出自己内心世界的高洁。无论是一枝瘦竹或一丛瘦竹林,都免不了一丝清高,甚至有“道骨仙风,遗世独立”之感,而这种境界的追求,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其实竹子无论是肥或瘦,还是高或矮,其情感皆为人们所赋予的。有人好造型肥而大的耿直之美,自然便有人欣赏孤且瘦的飞遁鸣高。简单地从胖瘦来看待艺术创作的优劣显然是偏颇的,正如古人评点美人: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淡妆浓抹皆具风姿。因此,高明的艺术家总能在肥瘦之间经营独特的艺术美感,但超脱形式束缚,领略寓情于饰的精气韵律才是我们观画相、通造物的至高境界。
其他文献
今天你刷卡了吗?如今,几乎每个有工作的成年人都有信用卡或银行卡,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信用卡。信用卡除了具备钱币的支付功能以外,还能反映持卡人的信誉、银行和卡组织的发展以及社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进步。经济社会必须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卡就是经济社会和金融发展的最好历史见证物之一。  信用卡见证了人类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信用卡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和财富。当然,随
期刊
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长沙简牍博物馆里,静静地躺着一些竹片。循着灯光,仔细地端详,可以发现上面整齐地书写着字,墨迹已有些淡了,字却仍清晰可见。这些看似普通的竹片,已历经1700多年。它们是在纸张发明且广泛使用前,用于书写的材料,被称为简牍。  在南方潮湿的环境里,这些竹简在淤泥中浸泡了漫长岁月,却仍能较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然而,这批简牍也曾险遭厄运。  1996年
期刊
名师高徒 政见各异  康有为与梁启超,在身份上是师徒,在学养上是同志,在阵营里是对手。两人一起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变革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们书法创作以更多的“字外功夫”。康有为以“尊碑拟帖”的惊人之论横扫书坛,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中国书法史中的独特地位;梁启超弃政从文,在人生的最后10年中将毕生的经历化作张张稿纸、本本著作。因此,他们遗留下来的只字片纸
期刊
近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办馆场所、展品数量、藏品真实性、博物馆负责人以及配备相关人员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  据统计,2013年在文物行政部门报送备案的博物馆416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354家、非国有博物馆811家,非国有博物馆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到19.4%。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博物馆的分量日渐加重。那么,
期刊
在故宫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的宫殿,南北长160米,东西宽不足40米,园地狭长。这座名为宁寿宫的宫殿就是大家熟知的乾隆花园,“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也是故宫鲜为人知的角落。在这个有着20余座建筑的乾隆私人花园中,有一排精致而特别的小房,名叫倦勤斋,预备着弘历厌倦于辛劳的政事时,可以在此休憩放松。虽然乾隆皇帝在退位后并不常来这里,但这个犹如仙馆般的倦勤斋仍被后人视作紫禁城中“最豪
期刊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竹子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中国悠久的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以竹子为本体的竹刻更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  竹刻,又称竹雕,是指在竹材、竹器上雕刻装饰图案或文字,或是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刻艺术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南方盛产竹子,则在竹子上刻符号记事。同时,竹材也像石、骨、玉、木
期刊
清末以后,时局动荡,世风变革,竹刻艺术的发展也步入彷徨,但流风之所及,依旧有明清竹刻的续弦之作。民国时期的重要竹人有金西厓、嘉定潘行庸、苏州杨云康等。1949年以后,一部分民国时期的竹刻大师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期。到了今天,国内收藏品市场愈发关注优秀竹刻作品,这也为当代竹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江浙地区是竹刻文化的主要传承区域,也是当代竹刻的主要产地。1955年11月,嘉定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
期刊
世界上,再无另外一个地方的人民可以如中国人这般,将竹的实用功能发挥到极致。  若说一个东西的实用性,最重要的莫过于“食”用性,中国的百姓在闲来无事之时最喜欢研究一个“吃”字,炒炸煎蒸炖、煮烤熏腌烧,就地取材的食物经过各地不同的烹饪风格转化为一道道美味,存于唇齿之间,流于传承之内。可以说,中国的美食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吃笋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然很难考证,《周礼˙天官冢宰》中说到“
期刊
我有一只荷叶造型的花瓶,想为它配一枝仿真荷花,我几乎跑遍北京东城西城,可一直没有寻找到称心如意的。无奈,买了一枝色彩异常艳丽的荷花,可插入瓶中,无论如何也欣赏不出荷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傲然风范,甚至还觉得有些艳俗。  一日,在海淀一个文化市场,一个不显眼儿的画店,角落里一枝孤零零、布满灰尘的荷花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寻觅多日的荷花吗!我急忙打听店主从哪儿买的,店主笑了笑说:“别人送的,你喜欢便
期刊
翻黄竹刻,起源于清同治年间,从现有资料查考,浙江是翻黄竹刻最早的制作产地。而能否做出上好的竹黄,是决定一件竹黄雕刻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过程相当繁杂精细,令人惊叹。翻黄工艺究竟考究到何种程度?一起来看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竹工艺大师何福礼是如何进行的——  选竹 竹丝选取河边肥土壤中生长的水竹,生长期以二到三年为佳;竹黄选朝南黄土山坡上生长的毛竹,生长期以三到五年为佳,都在立冬后冬至前砍伐,要保证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