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75-02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它具有十分抽象的特点,正是因为数学的这个特点,使它的学习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不由自主的感到十分的乏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要大力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推陈出新,改变以往传统的老套的教学策略,寻找适合培养新时代下综合素质的人才的教学方案,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入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就应运而生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知识化繁为简,能够更加直观的被学生所吸收,来达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
一、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1]。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提出问题的形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锻炼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问题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问题导入的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够让学生们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此外,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课堂时间十分的有限,所以老师的问题必须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考之中学习课本之中的知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2]。比如,老师在对学生讲解“图形的旋转”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与图形旋转有关的概念有哪些?旋转的要素有哪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再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出一个图形在经过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法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重要的环节,而数学又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例如:在教学有理數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学生通过共同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从而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3.注重导学的过程。
所谓导学,便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数学问题的提出仅需要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的时间,而对于学生的引导,需要循循渐进的进行,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疑惑,进而不断探究,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便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而导学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老师的问题导学法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老师课前进行精心且细致的准备和设计活动[4]。此外,在实施问题导学法之时,老师在引领学生积极问题和掌握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质疑——解疑——总疑的过程中,其数学技能与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4.知识生成,共同总结。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提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探究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来引发对教学问题的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标不是教授学生通过书本找到答案,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来获知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求取答案。如果学生不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不能对教学知识有着良好的把握,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并自主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教学阶段,必要时通过恰当的提示或方法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得出结论,切忌一讲了之,失去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意义。
最后的教师总结,要根据学生所探索的结论基础来引导,一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层次性思考,二来在于启迪初中生在数学探究的思维,使得初中生在课堂中自始而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梳理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语
新问题的产生才会获得新的成果,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学生能够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经过独立或是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一一解决,学生在面临考试就不会紧张了。总而言之,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知识,能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更好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红.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20-121.
[2]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
[3]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7):93-94.
[4]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75-02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它具有十分抽象的特点,正是因为数学的这个特点,使它的学习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不由自主的感到十分的乏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要大力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推陈出新,改变以往传统的老套的教学策略,寻找适合培养新时代下综合素质的人才的教学方案,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入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就应运而生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知识化繁为简,能够更加直观的被学生所吸收,来达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
一、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1]。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提出问题的形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锻炼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问题要有针对性。
老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问题导入的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够让学生们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此外,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课堂时间十分的有限,所以老师的问题必须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考之中学习课本之中的知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2]。比如,老师在对学生讲解“图形的旋转”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与图形旋转有关的概念有哪些?旋转的要素有哪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再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出一个图形在经过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法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重要的环节,而数学又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例如:在教学有理數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学生通过共同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从而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3.注重导学的过程。
所谓导学,便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数学问题的提出仅需要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的时间,而对于学生的引导,需要循循渐进的进行,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疑惑,进而不断探究,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便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而导学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老师的问题导学法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老师课前进行精心且细致的准备和设计活动[4]。此外,在实施问题导学法之时,老师在引领学生积极问题和掌握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质疑——解疑——总疑的过程中,其数学技能与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4.知识生成,共同总结。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提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探究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来引发对教学问题的讨论。
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标不是教授学生通过书本找到答案,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来获知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求取答案。如果学生不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不能对教学知识有着良好的把握,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并自主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教学阶段,必要时通过恰当的提示或方法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得出结论,切忌一讲了之,失去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意义。
最后的教师总结,要根据学生所探索的结论基础来引导,一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层次性思考,二来在于启迪初中生在数学探究的思维,使得初中生在课堂中自始而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对数学梳理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语
新问题的产生才会获得新的成果,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学生能够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经过独立或是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一一解决,学生在面临考试就不会紧张了。总而言之,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知识,能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更好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红.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20-121.
[2]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6):59-60.
[3]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7):93-94.
[4]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