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的课堂教学实效如何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思想品德课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紧闭心扉,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口号式、标签式地说空话,甚至说假话。这样表里不一、言不由衷,非但没有教育实效可言,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说一套,做一套。这岂不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实话实说,由衷而言,让教育者有的放矢,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情感,使学生由衷而言
情感是主体认知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固定的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例如有位老师教《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时,她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引出课题,特地将一块写着“我是中国人”的小木牌挂在吉鸿昌塑像的胸前,并问大家:吉鸿昌爷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挂上这块小木牌的?从挂小木牌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吉鸿昌爷爷是怎样一个人?通过讨论,孩子们感受到吉鸿昌身在国外,心向祖国,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将领。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看吉鸿昌英勇就义的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谈观后体会,理解就义诗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吉鸿昌爷爷的豪言壮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此时,老师深情地对学生说:“面对这么一幅可敬的吉鸿昌爷爷的画像,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说吗?”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他们神情严肃,激动地说:“吉鸿昌爷爷,我从心底里敬重您,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做个响当当的中国人!”“吉鸿昌爷爷,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请您安息吧!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光荣!”“吉鸿昌爷爷,您没有死,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孩子们心潮涌动,神情严肃真实,稚气感人的语言由衷而出,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激发情感的策略有许多,此处不一一赘述。
二、迂回两难,使学生言为心声
思想品德课是育人的课程,不是一种“特定问答教学”。一些简单的道德辨析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随意地以文中的道理来回答。这些标准答案不是学生真实的观点,也难以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如果设计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迂回在两难境地之中,引起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冲突,在积极的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联系起自己的生活实际,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例如:有位老师教学《不隐瞒错误》一课,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题:“小英妈下岗了,家里就靠爸爸每月50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爸爸的情绪一直不好。一天下午做值日时,小英不小心,把放在讲台桌上的录音机碰倒摔坏了,周围没人看见,她该怎么办呢?”老师以录像形式呈现材料。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徘徊在两难之中,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不同的观点产生了碰撞。这真正反映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
道德两难问题是指包含两种冲突的道德价值问题,是社会道德问题的缩影。国外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两难问题的辨析。我们在选择和运用道德两难问题时应注意:①包含真正的冲突,即问题本身包含两种冲突的价值和要求作出选择;②难易程度适当,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③在呈现材料时,尽量使两难问题能形象、具体。
三、身临其境,使学生道出真情
课堂提问或道德辨析题的提出,应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问题情境之中,产生体验,道出真情。例如我校有位老师在教学《待人要宽容》一课时,出示一道辨析题:“有一次大扫除,你提着一桶水,有个同学从楼梯上冲下来撞倒你,水桶打翻了,水洒了你一身,你会怎么样?”学生马上举手,纷纷说:“原谅他,原谅他。”学生真的都会这么宽容吗?显然不是,关键是学生没有身临其境,所以不能说出实情。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将这道辨析题拍成录像。播放录像后,老师先引导学生说:“如果你就是录像中那个提水的同学,此时心情怎样?”学生纷纷说“很生气”、“很难过”、“心情糟透了”、“肯定会哭出来”。学生入境生情后,教师问:“此时,肇事的同学向你道歉,你会怎么做?如果他转身就跑了,你又会怎么做?为什么?”有了真实情境,学生开始敞开心扉说实话了,有的说:“如果他道歉,我想他也不是故意的,既然道歉了就原谅他!”有的说:“他要是转身就跑,我可饶不了他!”有的说:“他要转身跑掉,我会拉住他,批评他,但是还会原谅他,因为毕竟是同学。”……这样一来,学生道出了自己的真情,真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道德认识,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四、旁敲侧击,使学生暴露真相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某种因素干扰,往往不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观点和真正的行为习惯。例如有位老师教《待人要宽容》一课,导人时说:“有一天早上,你穿着崭新的白球鞋去上学,在校门口有位同学不小心踩脏了你的鞋子,这时你会怎样?”一个学生回答说:“我会原谅他。”接下来便没有异议了。执教老师了解不少学生并非这么宽容。可为什么不说实话呢?他非常困惑。而另一位老师在教这一课时,她是这样提问导人:“同学们,有一天早上,张明同学穿着崭新的白球鞋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到了校门口,有个同学不小心踩了他一脚,白球鞋脏了。你们推想一下,张明会怎样?”有的学生说:“张明会要他赔。”有的说:“张明可能会责怪他。”这位老师让学生推测别人可能会怎么做,这样的旁敲侧击下,学生就毫无顾虑地把各种思想观点都暴露出来。
五、问卷调查,让学生倾诉心声
革命教育家鲁普斯卡娅曾经说:“最要紧的是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思想品德课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才可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课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学生,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则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由于它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受某种因素暗示的可能性小,这样学生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实话,哪怕是平常不能向家人说的事情或心里话,也可能倾诉出来。例如我在教学《好孩子伟伟》一课之前曾通过问卷调查:“你的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和你一起生活吗?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与他们一起生活呢?为什么?”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和年龄较大的老人一起,有的学生说老人很不卫生,不敢和老人一起吃饭。这些实情,学生恐怕不会在课堂上直接说出来,教师只有调查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信息,才能胸有成竹地设计教学方案,变以教材为起点为以学生为起点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民主宽容,让学生实话实说
孩子的生活充满童趣和天真,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以童心和他们交往,努力做他们的忘年之交、知心朋友。在课堂上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尊重孩子,允许孩子作自己的选择,允许落后,少说“要……不要……”,多问“有没有不同意见”,这样孩子们将会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敞开心扉。例如有位教师教《真正的友谊》一课时,这样导人:“同学们,我们见过几次面了?”学生答:“三次。”老师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学生接:好朋友)那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接:小朋友)既是朋友聚集一堂,大家应该无拘无束。那你们能告诉大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之间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与朋友之间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还小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问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老师便趁机了课题。整节课这位老师始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也像是与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毫无顾虑地表露内心世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敞开心扉表露真情的途径很多,以上是笔者的一孔之见。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寻求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以更好地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那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实话实说,由衷而言,让教育者有的放矢,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情感,使学生由衷而言
情感是主体认知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固定的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例如有位老师教《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时,她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引出课题,特地将一块写着“我是中国人”的小木牌挂在吉鸿昌塑像的胸前,并问大家:吉鸿昌爷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挂上这块小木牌的?从挂小木牌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吉鸿昌爷爷是怎样一个人?通过讨论,孩子们感受到吉鸿昌身在国外,心向祖国,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将领。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看吉鸿昌英勇就义的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谈观后体会,理解就义诗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吉鸿昌爷爷的豪言壮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此时,老师深情地对学生说:“面对这么一幅可敬的吉鸿昌爷爷的画像,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说吗?”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他们神情严肃,激动地说:“吉鸿昌爷爷,我从心底里敬重您,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做个响当当的中国人!”“吉鸿昌爷爷,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请您安息吧!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光荣!”“吉鸿昌爷爷,您没有死,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孩子们心潮涌动,神情严肃真实,稚气感人的语言由衷而出,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激发情感的策略有许多,此处不一一赘述。
二、迂回两难,使学生言为心声
思想品德课是育人的课程,不是一种“特定问答教学”。一些简单的道德辨析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随意地以文中的道理来回答。这些标准答案不是学生真实的观点,也难以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如果设计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迂回在两难境地之中,引起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冲突,在积极的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联系起自己的生活实际,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例如:有位老师教学《不隐瞒错误》一课,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题:“小英妈下岗了,家里就靠爸爸每月50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爸爸的情绪一直不好。一天下午做值日时,小英不小心,把放在讲台桌上的录音机碰倒摔坏了,周围没人看见,她该怎么办呢?”老师以录像形式呈现材料。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徘徊在两难之中,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不同的观点产生了碰撞。这真正反映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
道德两难问题是指包含两种冲突的道德价值问题,是社会道德问题的缩影。国外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两难问题的辨析。我们在选择和运用道德两难问题时应注意:①包含真正的冲突,即问题本身包含两种冲突的价值和要求作出选择;②难易程度适当,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③在呈现材料时,尽量使两难问题能形象、具体。
三、身临其境,使学生道出真情
课堂提问或道德辨析题的提出,应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问题情境之中,产生体验,道出真情。例如我校有位老师在教学《待人要宽容》一课时,出示一道辨析题:“有一次大扫除,你提着一桶水,有个同学从楼梯上冲下来撞倒你,水桶打翻了,水洒了你一身,你会怎么样?”学生马上举手,纷纷说:“原谅他,原谅他。”学生真的都会这么宽容吗?显然不是,关键是学生没有身临其境,所以不能说出实情。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将这道辨析题拍成录像。播放录像后,老师先引导学生说:“如果你就是录像中那个提水的同学,此时心情怎样?”学生纷纷说“很生气”、“很难过”、“心情糟透了”、“肯定会哭出来”。学生入境生情后,教师问:“此时,肇事的同学向你道歉,你会怎么做?如果他转身就跑了,你又会怎么做?为什么?”有了真实情境,学生开始敞开心扉说实话了,有的说:“如果他道歉,我想他也不是故意的,既然道歉了就原谅他!”有的说:“他要是转身就跑,我可饶不了他!”有的说:“他要转身跑掉,我会拉住他,批评他,但是还会原谅他,因为毕竟是同学。”……这样一来,学生道出了自己的真情,真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道德认识,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四、旁敲侧击,使学生暴露真相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某种因素干扰,往往不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观点和真正的行为习惯。例如有位老师教《待人要宽容》一课,导人时说:“有一天早上,你穿着崭新的白球鞋去上学,在校门口有位同学不小心踩脏了你的鞋子,这时你会怎样?”一个学生回答说:“我会原谅他。”接下来便没有异议了。执教老师了解不少学生并非这么宽容。可为什么不说实话呢?他非常困惑。而另一位老师在教这一课时,她是这样提问导人:“同学们,有一天早上,张明同学穿着崭新的白球鞋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到了校门口,有个同学不小心踩了他一脚,白球鞋脏了。你们推想一下,张明会怎样?”有的学生说:“张明会要他赔。”有的说:“张明可能会责怪他。”这位老师让学生推测别人可能会怎么做,这样的旁敲侧击下,学生就毫无顾虑地把各种思想观点都暴露出来。
五、问卷调查,让学生倾诉心声
革命教育家鲁普斯卡娅曾经说:“最要紧的是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思想品德课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才可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课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学生,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则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由于它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受某种因素暗示的可能性小,这样学生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实话,哪怕是平常不能向家人说的事情或心里话,也可能倾诉出来。例如我在教学《好孩子伟伟》一课之前曾通过问卷调查:“你的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和你一起生活吗?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与他们一起生活呢?为什么?”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和年龄较大的老人一起,有的学生说老人很不卫生,不敢和老人一起吃饭。这些实情,学生恐怕不会在课堂上直接说出来,教师只有调查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信息,才能胸有成竹地设计教学方案,变以教材为起点为以学生为起点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民主宽容,让学生实话实说
孩子的生活充满童趣和天真,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以童心和他们交往,努力做他们的忘年之交、知心朋友。在课堂上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尊重孩子,允许孩子作自己的选择,允许落后,少说“要……不要……”,多问“有没有不同意见”,这样孩子们将会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敞开心扉。例如有位教师教《真正的友谊》一课时,这样导人:“同学们,我们见过几次面了?”学生答:“三次。”老师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学生接:好朋友)那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接:小朋友)既是朋友聚集一堂,大家应该无拘无束。那你们能告诉大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之间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与朋友之间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还小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问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老师便趁机了课题。整节课这位老师始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也像是与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毫无顾虑地表露内心世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敞开心扉表露真情的途径很多,以上是笔者的一孔之见。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寻求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以更好地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