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大专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提出了对毕业生开展全程化指导、思想教育、诚信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跟踪调查、信息收集等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现状 对策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相比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十分重视和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学生就业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其毕业生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变为对学生整个学习期间的全程指导,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主要是就业形势介绍、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但这种应急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人才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在职业判断、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测试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而不论是从高职学生的角度还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当今形势迫切要求我们需要系统性的就业指导规划工作,高职学生也需要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长期准备与积累。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整体动员,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面对全体毕业学生进行,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更缺乏对全校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不少高职院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从我院学生就业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9.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开始”。广大高职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3.在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上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党政机关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给高职学生就业带来了严重困难。
4.在学生择业的素质和能力上
许多高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专业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欠缺、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国家和各地的就业政策不甚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因而在毕业找工作时表现出慌乱和紧张,期望过高、盲目从众、不切实际、理想化,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功利性、依赖性、攀比性、易变性。这种社会的高要求与学生低素质的矛盾,使得高职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态势下,今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尖锐突出的问题摆在高职院校面前。
5.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
尽管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1.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养成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市场需求信息,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尤其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发展普及化、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夸夸其谈;要从高职学生关心的实际出发,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掌握科学的择业原则,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及时就业,积极投身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及其他的书面约定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确立双方劳动关系的一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协议书一旦签订,各方都必须遵守,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学校要指导毕业生认真签订就业协议,在签订协议前要深思熟虑,慎重从事,切不可盲目草率。在签订协议后要自觉遵守协议,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协议,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在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变更或解除协议,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学校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时,应当实事求是地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情况,决不能弄虚作假。毕业生更应以诚信为本,做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遵守诺言,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4.加强毕业生法治观念教育
在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规范的情况下,存在着不少侵犯和损害高职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如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过分夸大宣传,而招聘毕业生报到后在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又不能实现承诺,与宣传差距较大,造成纠纷,损害了毕业生利益。因此,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及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只有让毕业生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才能够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
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期望值过高、追潮流、报冷门、搞攀比或遇到困难就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矛盾、苦闷,甚至产生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症状,因此学校应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状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择业标准。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试工具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专长、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等,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来制订自己合理的求职计划。
6.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
择业技巧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程序、就业信息内容和渠道、自荐材料写作方法、面试技巧、笔试技巧、面试着装、面试表情、言谈举止、礼貌礼节等。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实战演习”,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和择业水平。要指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毕业生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要指导毕业生明确择业时限,指导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就业,以免丧失按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的资格和国家提供的诸多优惠政策。
7.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
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对高职毕业生加强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应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知识、素质、意识、心理品质、能力和条件;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提供场所和方便,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学校活动中心、超市、俱乐部、摄影服务部等可请学生进行管理,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办公司,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办广告设计、装修设计公司,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开办计算机维修服务部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创业尝试;第三,请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特别是校友到校为毕业生作创业报告,从成功人士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第四,开设高职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高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
8.加强校友联络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已经毕业的校友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和资源,校友工作的单位也是以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加强与校友的联络有利于提高就业率。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并可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反馈回学校,以便于学校及时调整、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
9.强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正规化迈进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第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培养专门的职业设计指导人员,建立职业设计模拟场地和专门的职业设计咨询机构;第三,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第四,主动架桥,在加强与学院相关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学院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的同时,应着重强化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尽快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第五,创建就业网站,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逐步实现高职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
参考文献:
[1]杨公科.当代高职学生就业方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孟建民,梁洪太.关于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3]郭江平.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4,(2).
[4]朱跃.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EB/OL].
本文系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A05。
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现状 对策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相比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十分重视和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学生就业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其毕业生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变为对学生整个学习期间的全程指导,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主要是就业形势介绍、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但这种应急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人才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在职业判断、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测试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而不论是从高职学生的角度还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当今形势迫切要求我们需要系统性的就业指导规划工作,高职学生也需要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长期准备与积累。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整体动员,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面对全体毕业学生进行,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更缺乏对全校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不少高职院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从我院学生就业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9.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开始”。广大高职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3.在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上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党政机关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这对供需矛盾,给高职学生就业带来了严重困难。
4.在学生择业的素质和能力上
许多高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专业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欠缺、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国家和各地的就业政策不甚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因而在毕业找工作时表现出慌乱和紧张,期望过高、盲目从众、不切实际、理想化,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功利性、依赖性、攀比性、易变性。这种社会的高要求与学生低素质的矛盾,使得高职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态势下,今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尖锐突出的问题摆在高职院校面前。
5.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
尽管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1.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养成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市场需求信息,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尤其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发展普及化、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夸夸其谈;要从高职学生关心的实际出发,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掌握科学的择业原则,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及时就业,积极投身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及其他的书面约定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确立双方劳动关系的一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协议书一旦签订,各方都必须遵守,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学校要指导毕业生认真签订就业协议,在签订协议前要深思熟虑,慎重从事,切不可盲目草率。在签订协议后要自觉遵守协议,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协议,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在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变更或解除协议,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学校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时,应当实事求是地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情况,决不能弄虚作假。毕业生更应以诚信为本,做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遵守诺言,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4.加强毕业生法治观念教育
在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规范的情况下,存在着不少侵犯和损害高职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如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过分夸大宣传,而招聘毕业生报到后在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又不能实现承诺,与宣传差距较大,造成纠纷,损害了毕业生利益。因此,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及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只有让毕业生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才能够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
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期望值过高、追潮流、报冷门、搞攀比或遇到困难就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矛盾、苦闷,甚至产生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症状,因此学校应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状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择业标准。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试工具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专长、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等,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来制订自己合理的求职计划。
6.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
择业技巧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程序、就业信息内容和渠道、自荐材料写作方法、面试技巧、笔试技巧、面试着装、面试表情、言谈举止、礼貌礼节等。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实战演习”,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和择业水平。要指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毕业生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要指导毕业生明确择业时限,指导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就业,以免丧失按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的资格和国家提供的诸多优惠政策。
7.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
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对高职毕业生加强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应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知识、素质、意识、心理品质、能力和条件;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提供场所和方便,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学校活动中心、超市、俱乐部、摄影服务部等可请学生进行管理,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办公司,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办广告设计、装修设计公司,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开办计算机维修服务部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创业尝试;第三,请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特别是校友到校为毕业生作创业报告,从成功人士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第四,开设高职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高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
8.加强校友联络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已经毕业的校友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和资源,校友工作的单位也是以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加强与校友的联络有利于提高就业率。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并可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反馈回学校,以便于学校及时调整、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
9.强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正规化迈进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第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培养专门的职业设计指导人员,建立职业设计模拟场地和专门的职业设计咨询机构;第三,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第四,主动架桥,在加强与学院相关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学院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的同时,应着重强化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尽快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第五,创建就业网站,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逐步实现高职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
参考文献:
[1]杨公科.当代高职学生就业方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孟建民,梁洪太.关于加强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3]郭江平.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4,(2).
[4]朱跃.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EB/OL].
本文系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