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入手,提出依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坚持党员发展“五步法”、培养考察“1+1+1”模式及审核“五级制”等原则,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
根据中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也引起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如何深刻认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的重任,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党建工作者,先后在二级院系党总支、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党建部门工作,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的“三坚持”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是在严格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条例等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党员发展“五步法”,即宣传动员、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入党志愿、依托党校学习强认识、分类集中学习,深入培养考察。
二是坚持发展培养“1+1+1”三级培养考察制,即由党总支负责确定1名班主任、1名专业课老师、1名学生党员担任考察培养人。
三是坚持党员发展“五级审核制”,即团支委初审申请入党条件、班主任审综合表现情况、专业老师负责考察专业学习情况及在班级中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负责深入群众、班级和寝室了解日常表现、学生支部综合四方意见,确定培养意见。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办法和流程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入党需求,明确了“两个凡是”
凡是自愿报名的,不管是否递交入党申请,均可参加党校初级班学习。——扩大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广泛吸纳优秀同学入党奠定基础。
凡是初级班结业,符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均可报名参加学院党校高级班学习。——要为渴望进一步了解、认识,并加入党组织的同学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2.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增加了3个环节
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增加了宿舍表现意见征求环节——请宿管员在寝室纪律、卫生等8个方面为同学评分,未达良以上的,推迟下一阶段的发展。
在积极分子的培养阶段,增加了党小组考评环节——请小组组长携组员为该同学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情况评分,不合格者,推迟发展。
对拟发展的对象,增加党总支书记逐一谈话环节——经培养考察,基本符合发展条件的积极分子,要由党总支书记对其入党动机、入党信念、对党的认识(党的知识掌握情况等)、现实表现等深入考察和培养,再次筛选和把关。
3.严格各阶段条件的审核。
由学生支部负责组织系团总支组织部成员,严格按照办法要求逐一审核,并公示,争取师生的监督。
4.党校初级班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以“科学发展进课堂,后备军建设显成效”为指导,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上,增加了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更丰富;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更形象生动;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等专题,与时俱进、时政性更强。
考核:通过出勤+上课表现(专设学风监督员)+笔记检查+劳动表现+日常纪律表现等考核,合格者统一发放系党总支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根据高级班的学习情况,拟在下期的初级班中增加理论考核环节,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提高认识、信念和素养。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支部队伍的建设
1.对学生支部成员设置进行了调整。——挑选了热爱党的工作、精力充沛、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学生支部书记,有力地推进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若为专职肯定效果更好!);将原来的2个学生委员,改为了一个学生委员、一个教师委员,有力地保证了学生支部工作的效率和连贯性。
2.学生党员发展形成梯度。——加大在一、二年级发展学生党员力度,改变了原来毕业班党员占绝大多数的现象,形成了有利于在校生党员发展培养的传帮带梯度。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作用。
建立分批次带党员发展制度。——上一批党员参与下一批党员的培养考察等工作,既延伸了组织的手臂,又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培养。
建立为新生班级选拔党员学生班主任助理制度。——党总支通过在班级开展了助理班主任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更坚定了在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择、培养班主任助理和建设相关制度的决心。
参考文献:
[1]蔡志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江南论坛,2011年06期.
[2]翁鲁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J].党建研究,2011年06.
[3]石少伟,张青文.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1期.
[4]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作者简介:
张洪冲(1976-),女,四川叙永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
根据中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也引起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如何深刻认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的重任,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党建工作者,先后在二级院系党总支、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党建部门工作,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的“三坚持”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是在严格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条例等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党员发展“五步法”,即宣传动员、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入党志愿、依托党校学习强认识、分类集中学习,深入培养考察。
二是坚持发展培养“1+1+1”三级培养考察制,即由党总支负责确定1名班主任、1名专业课老师、1名学生党员担任考察培养人。
三是坚持党员发展“五级审核制”,即团支委初审申请入党条件、班主任审综合表现情况、专业老师负责考察专业学习情况及在班级中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负责深入群众、班级和寝室了解日常表现、学生支部综合四方意见,确定培养意见。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办法和流程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入党需求,明确了“两个凡是”
凡是自愿报名的,不管是否递交入党申请,均可参加党校初级班学习。——扩大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广泛吸纳优秀同学入党奠定基础。
凡是初级班结业,符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均可报名参加学院党校高级班学习。——要为渴望进一步了解、认识,并加入党组织的同学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2.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增加了3个环节
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增加了宿舍表现意见征求环节——请宿管员在寝室纪律、卫生等8个方面为同学评分,未达良以上的,推迟下一阶段的发展。
在积极分子的培养阶段,增加了党小组考评环节——请小组组长携组员为该同学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情况评分,不合格者,推迟发展。
对拟发展的对象,增加党总支书记逐一谈话环节——经培养考察,基本符合发展条件的积极分子,要由党总支书记对其入党动机、入党信念、对党的认识(党的知识掌握情况等)、现实表现等深入考察和培养,再次筛选和把关。
3.严格各阶段条件的审核。
由学生支部负责组织系团总支组织部成员,严格按照办法要求逐一审核,并公示,争取师生的监督。
4.党校初级班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以“科学发展进课堂,后备军建设显成效”为指导,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上,增加了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更丰富;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更形象生动;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等专题,与时俱进、时政性更强。
考核:通过出勤+上课表现(专设学风监督员)+笔记检查+劳动表现+日常纪律表现等考核,合格者统一发放系党总支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根据高级班的学习情况,拟在下期的初级班中增加理论考核环节,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提高认识、信念和素养。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支部队伍的建设
1.对学生支部成员设置进行了调整。——挑选了热爱党的工作、精力充沛、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学生支部书记,有力地推进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若为专职肯定效果更好!);将原来的2个学生委员,改为了一个学生委员、一个教师委员,有力地保证了学生支部工作的效率和连贯性。
2.学生党员发展形成梯度。——加大在一、二年级发展学生党员力度,改变了原来毕业班党员占绝大多数的现象,形成了有利于在校生党员发展培养的传帮带梯度。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作用。
建立分批次带党员发展制度。——上一批党员参与下一批党员的培养考察等工作,既延伸了组织的手臂,又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培养。
建立为新生班级选拔党员学生班主任助理制度。——党总支通过在班级开展了助理班主任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更坚定了在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择、培养班主任助理和建设相关制度的决心。
参考文献:
[1]蔡志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江南论坛,2011年06期.
[2]翁鲁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J].党建研究,2011年06.
[3]石少伟,张青文.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1期.
[4]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作者简介:
张洪冲(1976-),女,四川叙永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