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与扬弃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当西方一种文艺思潮兴起并传来以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识别,以便借鉴与扬弃,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改革开放的年代躲不掉的问题。文艺是比较复杂的,评价也不易,评价中的某些成败得失,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当问题牵涉到当代的文学现象,特别是西方当代文学现象的时候。为此,回顾一下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个最新的文学流派是如何力求根据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研究,以正确对待借鉴与扬弃的;讨论中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这对当前和今后恐怕都是很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正> 一 1921年10月份,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作为“创造社丛书”的一种出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曾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一段时间里,这位创造社的才子成了众矢之的,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有尖锐而猛烈的批评,更有不顾情面的讥讽、骂詈。一向温柔敦厚讲究中庸的国民,这时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面前好象都被“震惊得至于狂怒”(郭沫若语)了。作家后来倾诉自己的遭遇说,那时“社会上因为还看不惯这一种畸形
<正>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和冲突的历史背景下,生活在二十世纪黎明期的郭沫若拥有一颗热烈、开放、敏感的心灵。他的现代审美意识和文艺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表现出了充分的主观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在他看来,“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基于这种主体性的文艺观,在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上,郭沫若前期主张效法自然,在“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艺术表现中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又主张超越自然,以极度扩张的自我心情去综合创造。这两方面的统一,使艺术的自我表现有了广阔的天地和深层的内涵,并形成了独有的浪
<正> 包天笑的祖辈是在苏州开米行的,到他记事起,家业虽已荡然无存,但家庭生活却还是相当富裕的。他五岁就开始进私垫读书,私垫先生从《千字文》教起,随后是《三字经》、《诗品》、《孝经》,一直到“四书”、“五经”。而喜欢读书的包天笑课外广泛涉猎了《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从前子弟的出路,所有中上阶级者,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习业。读书便是要考试,习举子业,在科举上爬上去。”(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在旧日的制度中,一个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
<正> 曾卓的诗歌创作道路启示我们:诗必须是符合诗的艺术规律的。为了表达得符合诗的特质和审美要求,他不仅从生活;而且从传统,从一切可以汲取营养的地方,进行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曾卓同志写诗,十分注意于广采博纳、积学倔宝。除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外,还吸收了当时各个艺术流派相互碰撞中沉积的各种有益的艺术经验。为尔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的坚实根基。从诗歌一路来看,“五·四”初期的新诗,是以思想和形式的双重解放而与旧体诗词彻底决裂为己任的。以胡适、刘半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郭沫
~~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暨《文学评论》编辑部发起,并和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南京大学、江西大学、海南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4月下旬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老中青专家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文艺界前辈陈荒煤、冯牧、朱寨到会讲了话。这是一次专业性学术会议,也是一次交流当代文学史编写经验的工作会议。到会学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如何评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成绩与问题,怎样继续推进这门学科的深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卓有成效的讨论。
<正> 一当我随手写下《解析高建群》这个题目时,我马上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夸饰,这种夸饰常常在我心里感到没底时才出现,或者说是人们常说的“大言欺人”。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小说家;一个善于讲“庄严的谎话”(巴尔扎克语)的人;一个常周旋于历史与现实两大领域且从容自如的舞者;一个黄土高坡上略带忧郁和感伤的行吟诗人……总之,高建群可以成为许多比喻和借喻,却偏偏不是我所熟悉并能从容解析的对象。所以我才感到心里没底。
<正> 一何玉茹是一位我并不相识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我最早看到的仅中篇《倾斜的门楼》,是一位编辑朋友推荐的。此后不久,即收到她新出版的小说集《她们的记忆》,收录她近年来发表的作品十七篇。实际的产量,当远不止此,优秀之作收罗殆尽则是可以想见的。初读何玉茹的小说,我感到困惑,也感到震惊,题材如此琐碎,叙述如此平静,没有粘稠的感情,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却能让你浸淫其中,与人物的心灵息息相通,这
<正> 忆明珠同志在《小天地庐漫笔·代序一》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了他自己散文创作的构思过程: 使深人静,重沏一杯苦茶,重燃一枝香烟,将枕头竖放作靠背,半卧在床上,意马心猿,任它纵横驰骋。这时,平生所历,所见,所闻,种种色,种种相,浮动起来,活跃起米,恍惚迷离,如梦如幻,倏来倏去,时聚时散,本是毫不相干,绝无联系的一些东西,都凑拢了来,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不断分离,不断组合,渐渐出现了头绪,看出了端倪,有
<正> 一引言从1957年秋天我开始写《李自成》第一卷,到今年满35年。我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包括的方面很多,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关系。我现在正在写第五卷中关于多尔衮如何率清兵入关的故事,也就是第五卷的序曲。我拿这一个小说单元为例,说明我如何先认识历史本身,然后进行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