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是当今高职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构建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教学模式,体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
关键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教学
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居于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适合就业岗位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药学职业模式教育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特征外,还必须体现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要求,遵循药学教育固有的教学规律[1]。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药剂调配等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学息息相关,在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生物制品生产以及药物的微生物学控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构成了现代药物生产、检验技术的基础,还在基因工程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根据药学专业的特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构建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一、创新理论教学,突出专业特色
1、 结合专业,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基本参考和依据,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不同教材有其适用的对象,如不能选择适合专业学习的教材,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3],规范教材、重视教学大纲、明确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高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在我院三年制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选用沈关心主编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属国内药学专业使用较为广泛的权威教材之一。该教材分为三篇:免疫学、微生物学概论与常见的病原性微生物、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这篇内容是其他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材所没有的,具有重点性、专业性。
2、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结合药学专业特点讲述,且重点突出
根据药学专业特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和其它专业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理论授课时,药学专业在重点内容的讲解上突出专业特色,例如药学专业在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等。例:讲授肠道杆菌知识后,让学生讨论肠道杆菌传播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食品、饮水卫生学检测要检测大肠杆菌,口服药品为什么要检测大肠菌群?使其在今后的药学工作中重视肠道杆菌的污染和传播。药学专业的重点内容为微生物在药学中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会产生“学而无用”的思想,所以密切联系专业知识并结合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制药业的新进展有的放矢地讲解,既能增加内容的实用性,也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例如抗生素的制备;如抗生素与耐药的关系;微生物与药物变质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理解药物的抗菌机制、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新型疫苗的研制等问题。
随着免疫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等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药学中的新药研发对象和药物组成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型药物,如分子靶向药物、疫苗、免疫分子、抗毒素、免疫血清等以免疫学为知识背景的生物技术药物已逐渐发展成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除上述生物药物外,许多化学药物、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药效学机制、毒副作用的发生发展等被发现与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免疫应答的改变有关。因此,在现代药学背景下,免疫学知识作为药学相关领域的重要背景和基础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4]。所以在免疫学教学中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特别注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内容的讲授。例如将抗原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理论引入抗肿瘤药物的导向治疗,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把药物准确导入病灶,不伤及其他组织而达到治疗效果等。例如讲授抗原时,可以以学生经常接触、临床上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类药品为例,通过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在药学中广泛应用的意义。
二、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开设实验课
我们根据学院自身的特色,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力求体现应用为目的,注重课程的个性与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尤其是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编写了专门适合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校本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使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更具有专业特点,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能更好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对于我院三年制药学专业,我们开设八次实验课,分别为油镜的使用与细菌形态检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细菌的人工培养与分布检查、消毒灭菌、微生物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免疫学实验、药敏试验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口服药品的微生物检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开设的实验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学有所用,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今后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的专业化特色。
三、构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满堂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利用设问、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弃“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可利用动画、图片、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发言,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真正参与课堂的“教与学”中[5]。
关键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教学
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居于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适合就业岗位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药学职业模式教育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特征外,还必须体现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要求,遵循药学教育固有的教学规律[1]。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药剂调配等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学息息相关,在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生物制品生产以及药物的微生物学控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构成了现代药物生产、检验技术的基础,还在基因工程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根据药学专业的特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构建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一、创新理论教学,突出专业特色
1、 结合专业,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基本参考和依据,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不同教材有其适用的对象,如不能选择适合专业学习的教材,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3],规范教材、重视教学大纲、明确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高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在我院三年制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选用沈关心主编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属国内药学专业使用较为广泛的权威教材之一。该教材分为三篇:免疫学、微生物学概论与常见的病原性微生物、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这篇内容是其他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材所没有的,具有重点性、专业性。
2、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结合药学专业特点讲述,且重点突出
根据药学专业特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和其它专业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理论授课时,药学专业在重点内容的讲解上突出专业特色,例如药学专业在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等。例:讲授肠道杆菌知识后,让学生讨论肠道杆菌传播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食品、饮水卫生学检测要检测大肠杆菌,口服药品为什么要检测大肠菌群?使其在今后的药学工作中重视肠道杆菌的污染和传播。药学专业的重点内容为微生物在药学中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会产生“学而无用”的思想,所以密切联系专业知识并结合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制药业的新进展有的放矢地讲解,既能增加内容的实用性,也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例如抗生素的制备;如抗生素与耐药的关系;微生物与药物变质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理解药物的抗菌机制、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新型疫苗的研制等问题。
随着免疫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等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药学中的新药研发对象和药物组成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型药物,如分子靶向药物、疫苗、免疫分子、抗毒素、免疫血清等以免疫学为知识背景的生物技术药物已逐渐发展成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除上述生物药物外,许多化学药物、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药效学机制、毒副作用的发生发展等被发现与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免疫应答的改变有关。因此,在现代药学背景下,免疫学知识作为药学相关领域的重要背景和基础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4]。所以在免疫学教学中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特别注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内容的讲授。例如将抗原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理论引入抗肿瘤药物的导向治疗,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把药物准确导入病灶,不伤及其他组织而达到治疗效果等。例如讲授抗原时,可以以学生经常接触、临床上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类药品为例,通过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在药学中广泛应用的意义。
二、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开设实验课
我们根据学院自身的特色,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力求体现应用为目的,注重课程的个性与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尤其是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编写了专门适合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校本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实践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使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更具有专业特点,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能更好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对于我院三年制药学专业,我们开设八次实验课,分别为油镜的使用与细菌形态检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细菌的人工培养与分布检查、消毒灭菌、微生物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免疫学实验、药敏试验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口服药品的微生物检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开设的实验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学有所用,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今后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的专业化特色。
三、构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满堂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利用设问、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弃“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可利用动画、图片、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发言,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真正参与课堂的“教与学”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