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风范与文化传承创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学派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结果,体现在儒者风范的形成上。《礼记·儒行》借孔子之口,从16个方面概括儒者的风范。每个读书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谱写儒者风范新篇章。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儒者的风范。
  关键词:儒家学派;儒者风范;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035-04
  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创立儒家学派。
  春秋时期,儒从巫、史、祝、卜等职业中分化出来,专门舞弄笔墨、演练礼乐,在送往迎来、吊死问疾等日常活动中,充当司仪的角色。由于孔子曾从事过这种职业,所以他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孔子历来认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耻其言而过其行”。自从创立儒家学派以来,他不只是要求别人如何,而是自己首先有志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正因如此,后世一些典籍依据他的有关言行、主张,概括儒者风范,比如《礼记·儒行》就是如此。领略这种风范,也就领略了孔子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精神所在。除此之外,《礼记·儒行》所概括的儒者风范,揭示的是读书人的本质特点,为大家提供了全面的做人标准。其中的一些重要标准,恰恰就是读书人从事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应备条件。我们努力地具备这些条件,也就能够出色地完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各项任务。
  现在,我们有意领略《礼记·儒行》概括的儒家风范,重温其中读书人的做人标准。与此同时,说明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哪些儒者风范,尤其从中感悟发扬光大儒者风范的现实意义。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的自立精神有4个支撑点:抱道、强学、怀忠信、力行。这4个支撑点,反映出知识分子的主流或本质特点: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品学兼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这4个支撑点的基础上,他们待聘、待问、待举、待取。这又多少反映出其依附性,似乎与其自立精神不相吻合。然而,也表现出其人格的独立性、独攀学问高峰的勇气、身体力行的操守。更主要的是透露其积极用世的一面,表明其理想与抱负:希望得到当政者的赏识、重用,希望自己的学问能解决实际问题,欲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欲建立一番功业。如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事业,仍然需要我们坚持儒者的自立精神,提高素质,身怀绝技,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忠于祖国,取信于民,不尚空谈,努力实践。
  儒有衣冠中(普通人中间),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谦卑)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者应有的容貌其实质表现是:谨慎、逊愧、退让、谦卑。进一步说,落实在行动上,他们“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正因如此,有时他们则貌似傲慢、虚伪、威严、羞愧。然究其实,他们从不恃才傲物、负气逞能,自我表现、忘乎所以,投机钻营、争名夺利。我们应该借鉴儒者这种容貌方面的实质表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中,牢记毛泽东主席的教导,“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儒有居处齐难(庄敬),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者防患未然。首先从生活起居做起,平素保持庄重恭敬的态度。其中,略含俗语“家累千金,不坐垂堂”所阐述的道理。其次从一言一行做起,言信行端。既等于大声疾呼:谨防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也包含《君子行》的观点:“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再次让而不争,不会重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类悲剧。第四尽量减少无谓牺牲,为待机而动并有所作为准备条件。就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最根本的利益,其他问题则迎刃而解。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儒者防患未然的原则,可以有所取舍、损益,有所参照、发展。我们应当成为“远见于未萌”的明者,科学预见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周密部署相应的防范措施。事先考虑将会产生的矛盾,努力平息各种事端。我们应当成为“避危于无形”的智者,提前排除隐患,扫清前进道路的一切障碍。我们更应当做到:一言一行,风流儒雅,不损害他人利益,建立彼此的和谐关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禁忌见好处就争,见困难就躲。为了保住核心利益,宁愿牺牲个人利益。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易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者的近于人情,看上去又有点不近人情,这正是他们的独特之处:不贪恋金玉、不贪占土地、不贪羡财富的积累,而是本于忠信、立足于义、以学富五车为荣。朝纲紊乱、社会黑暗之时,则避而不见。昏愦官员、不义之人,不与之合作。做好工作在先,领取俸禄在后。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发扬儒者近于人情的独特风格,克服贪图安逸的情绪,记住古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文化传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我们随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即使如此,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迎接各种挑战。我们决不与损害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人同流合污,坚决抵制不义之人、不法之徒、腐败分子刮起的妖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己之于社会,不讲价钱,不计报酬,只讲奉献。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浸渍)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凶鸟猛兽)攫搏,不程(估量)勇者;引重鼎,不量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防备);过(错误)言不再,流言不极(穷究);不断其威,不习(预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者的特立不群在于:经得起金银财宝、声色犬马的诱惑,见利思义;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决不屈服,保持操守,杀身成仁;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往往知其不可而为之,勇于担当;即使为知己者死,也死而无悔;即使将来遇到更大风险,也不防备,而是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不说相同的错话,不犯相同的过错;明辨是非,制止流言传播;容止威严,令人敬畏;即使未预先谋划,也会遇事不慌。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接受儒者特立不群特点的积极影响,像他们那样,见义思利、杀身成仁、勇于担当、挑战极限、明辨是非、临难不苟等。借用梅尧臣《古意》诗来说,就是做一个志士男儿:“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势力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于此同时,剔除其消极成分,如暴虎冯河式的勇敢,不自量力式的冒险,都是不足为法的。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滋味浓厚),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者的刚毅品格表现在:可以亲近而不可胁迫之,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之;生活俭朴;可以略微指摘过失而不可当面挖苦讽刺之。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刻板地保持儒者原有的刚毅品格,而是吸取其精髓。如发扬儒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有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攻坚克难活动。再如儒者俭朴的生活作风,被后人进一步诠释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虚心定志。”我们仍然灵活地参照这种生活作风,在攻坚克难阶段,“虚心定志”,心无旁骛,必然有助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至于儒者过分保持尊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说得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盾牌);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志操),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的自立表现是:以仁、义、礼、忠、信等为武器,不畏强暴,志向坚定。其中,我们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不但儒者要自立,每个人要自立,而且一个国家也要自立。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综合国力,使我们国家自立自强。完全可以说,我们不仅仅以传统道义,而是最终以综合国力为武器,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战胜敌对势力,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曾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儒有一亩之宫(垣墙),环堵(一丈见方)之室,筚门(荆竹织门)圭窬(墙上小门),蓬户雍牖,易衣(更相披衣)而出,并日(两日并得一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者为官,不计清贫,恪尽职守;不疑其君,不媚其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性质规定:不论我们的生活多么富足,艰苦创业、恪尽职守的本色都不能丢。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记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此外,儒者为官,唯上是从,逆来顺受,这些传统做法,早已被时代所无情地抛弃。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合);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引),下弗推(荐),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者的忧思在于:结庐在人境,却励志向古代圣贤看齐;想的是今世的一言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即使怀才不遇,也志不可夺;不论遭受怎样的打击、迫害,也初衷不改;尤其时刻关心民生民瘼。文化传承与创新,其自身就要求我们具备儒者的忧思意识,经常想到:自己的言行要与历代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与后世的文化传承也融会贯通。忧虑到:无论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曲折,也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更要具备杜甫式的关心民瘼精神:“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儒有博学而不穷(止),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仕途通达)而不困(德才不足),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柔和)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方正有圭角锋芒)而瓦合(与瓦器相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者的宽裕在于:学富五车,仍然学而不厌;修身进德,不知疲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柔为法;举贤而容众,求大同而存小异。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要传承儒者宽裕的风格,具备海纳百川式的气魄、兼收并蓄式的胸怀。如何具备这种气魄与胸怀?那便是:责己严,责人宽。像儒者那样,要求自己永不满足现状,达到学养完粹的境地;对于他人则尽量采取包容的态度。讲信誉,诚实无欺;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一致时,尽量通过磋商的方式,与之达成共识。这样,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也就能够顺利开展。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者的举贤援能,像祁奚举荐祁午和解狐那样,内不避亲,外不避仇。计算完成的工作量,参照累积的功绩,知其可堪重任,再推而荐之,使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不望其报。国君得到这样人才的辅助,国家出现安定局面,儒者有举贤之功,然而,却不因此求一己富贵。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某个人而是大家的共同事业。这样的事业,最需要我们发扬儒者举贤援能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坚持其“内不避亲,外不避仇”的举贤原则。其次不能跳越其实地考核人才的步骤,也不能省略其考核内容,包括考核其功绩多寡、能力大小等。再次仿效其依据考核结果举而荐之的方式。还要发扬儒者为国荐贤、不求回报的高尚风格。可以相信,按照儒者的举贤原则、步骤、方式、风格去做,贤才就会有用武之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让)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待机荐拔之)也,远相致(招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者更相委任举荐表现在:以善为本,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有好处,拱手相让;患难时,生死相依;不计时日,等待机遇,相互引荐;不论地域远近,同道相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的事业,为了凝聚大家的力量,就必须像儒者那样:更相称美、更相推让、更相引荐、更相保举,结成最广泛的联盟。借用欧阳修《朋党论》的说法,则是结成君子之朋,“同心而共济,终始而如一。”总之,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微)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与群贤并处不自轻贱),乱世不沮。同弗与,异弗非。其待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者的特立独行表现在:澡洁其身,一尘不染;沐浴于德,清廉自律。陈奏其言,伏听君命;平心静气独居,依旧中正守常;君主未知自己的主张,只是略微诱导其采纳之,并不急于求成。不妄大自尊、自吹自擂;不自我轻贱、丧失意志。同道者,也不附和其谬论;异己者,也不非议其高见。儒者的特立独行,多有可取之点,也有可以发挥推阐之处。我们应该传承其一尘不染、修持操行、中正守常、不卑不亢、自尊自受、意志坚定、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优良传统。此外,由儒者不急于求成的做法,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名言:欲速则不达;其进锐者,其退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我们要借鉴儒者的这一做法,深刻理解这些名言的寓意,做“厌恶速成”的大雅君子。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反复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成果经过千锤百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与人争辩,坚持真理)。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砺廉隅(端正的品行)。虽分国(颁赏土地俸禄),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者的规矩是:不被昏君利用,不与佞臣合作。沉着冷静,宽缓不苛;毅力坚强,捍卫真理;广泛学习,服膺先贤;习近文章,砥砺志行,端方不苟;视富贵轻如锱铢;不为人臣,不求仕进。我们应该有鉴别地承继儒者的这些传统,处处遵守规矩,事事坚持原则,时时捍卫真理。不出卖灵魂,不做肮脏的交易,不枉道而事人,更不是不择手段地谋求富贵。尤其做到未正人,先正己。当然,过犹不及。如果我们动辄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就背离了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初衷。
  儒有合志同方(法则),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儒者的交友表现在:同一志向,同守法则;同习道艺,同遵规矩。同一岗位则快乐;职务递相卑下则不更相轻贱。排斥挑拨彼此关系的流言蜚语;所本方正,立足于义。见解相同则进而从之;见解不同则退而避之。我们可以略加改造修订儒者这些交友原则,依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与之精诚团结,共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业。甚至像“云从龙,风从虎”那样,聚集在雄才大略者的周围,与之配合默契,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还可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基础上,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奔向一个目标。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动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者的尊让在于:性情温良,抓住仁的根本;恭敬谨慎,做到立足于仁;态度宽容,达到仁的行为标准;逊辞接物,掌握仁的技能;有礼有节,是仁的应有表现;言谈得体,遵循仁的表达规格;歌舞娱乐,符合仁的陶冶性情要求;分散财物,符合仁的博施济众原则。方方面面地躬行仁义,还是不敢说做到了“仁”。原来,孔子自己也声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仁”是他学说的核心,是他规定的最高做人标准,也是他提出的人生最远大理想。他要求读书人应该为之奋斗终身。正因如此,曾参曾指出:“士不可不弘(强)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对于“仁”的概念,我们早已赋予了它全新的时代内容,把它作为人类最终实现的崇高目标或远大理想,如把董存瑞、黄继光等称为杀身成仁的共产主义战士。还作为一切工作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所要达到的最理想境界。确立了这样的目标、理想、境界,我们就必须具备儒者的尊让风格,永不满足现状,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进入理想的境界,为现实共产主义远大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迁《史记》率先为儒者撰写《儒林列外》,此后,历代史书基本上都记载了儒者的可歌可泣事迹。自从汉武帝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以来,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迅速形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汉语大词典》等列出与“儒”字相关的词条,也是比较可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包括如何传承、创新儒家文化,恐怕应该从了解儒家应有的风范开始。
  《礼记·儒行》借孔子之口,从16个方面概括儒者的风范。包括自立、容貌、备豫、近人、特立、刚毅、自立、出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等方面。儒家文化一经形成,儒者风范远远不止16条,甚至也不止成百上千条。举一斑而窥全豹,透过这16条,我们大体领略到儒者应有的风范。至于儒者风范的全貌,我们每个读书人都有责任去描绘,都可以用实际行动,填写它的内容,并为之增添光彩。
  对于儒者所应有的16条风范,我们已经一一表达了明确态度,即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上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儒者应有的风范。发扬光大这些风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还可以预言:儒者风范的精髓,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一定会继续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扎根,也自然会不断开花、结果。一句话,我们传承儒者风范,是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局为出发点的。
  古代典籍借孔子之口,方方面面地提出儒者应有的风范,这本身恰恰说明: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其特点是多方面弘扬古人的优良传统,强调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显而易见,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儒者必须集往古一切优良传统于一身,朝着十全十美的人格方向发展,成为时代的先锋,后世的楷模。唯其如此,才能不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事实又如何呢?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较全面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儒家学说,所以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卓跞千古的成就。这又雄辩地证明:创新往往离不开传承,传承往往包含着创新。只讲传承,传承往往没有归宿,只讲创新,创新往往失去依托。两者不能顾此失彼。我们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可以从孔子及儒者身上,获取这一成功经验。
  承前所述,按照孔子的说法,达到“仁”的做人标准,是一辈子的事情。与之相比,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无止境的,也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既然如此,则两方面的一辈子的事情,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彼此不可分割的。试想:抛弃做人的高标准,没有人生追求,丢掉远大理想,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降低自己的综合素质,怎能完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艰巨任务?抛弃儒者应有的风范,不是争当仁人志士,又如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显然,古代典籍借孔子之口总结儒者风范的目的,就是强调做人的标准,推崇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我们反复强调与孔子大体相同的观点是: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人是最可宝贵的因素。一如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所说:“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投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必须像儒者那样:按照最高的做人标准,多方面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像儒者那样,即使兼众美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再接再砺,再创辉煌。
其他文献
据统计,在城市男性中50岁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生率约占40%,80岁时近90%的老年男性组织学检查有前列腺增生,部分发展成为临床上有症状的BPH。手术疗效虽好,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
复方一枝蒿冲剂的稳定性考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830001)李军,郝靖,李秀莲复方一枝蒿冲剂是我院研制的抗感冒纯中药制剂,主要组成为新疆一枝蒿、板兰根、大青叶等,其生产工艺
战国时期是《国语》研究的萌芽期。《国语》受到了儒家和法家学者的重视。就儒家而言,从《尔雅》《礼记》《荀子》中均能看出《国语》的影响。就法家而言,韩非子和管子学派均从
摘 要: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促进教学发展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本文以某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基础,综合省内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成功经验,试图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培养;教學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52-02  教师是人才培
颐康冲剂是用香菇、当归、红参须等16味药材制成的纯中药肿瘤化疗增效剂。本文研究了颐康冲剂对顺铂、喜树碱、环磷酰胺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颐康冲剂对顺铂、喜
上海13家医院调查了1995年5月8日至1995年5月14日1周中门急诊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处方情况,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处方数约占门诊处方的1.3%-8.5%,急诊处方的0.4%-9.5%;处方多少顺序依次为;泰胃美,国产雷尼替丁片,洛赛克胶囊,德
采用离子交换-浓缩法制得新型三元杂多酸11-钨钛合钛H4Ti(H2O)TiW11O39,并以其为催化剂,对马来酸酐与正辛醇的液相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酐醇比、带水剂甲苯
摘 要: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声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声乐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声乐教学在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声乐集体课。声乐集体课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声乐教学内容多元化,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多维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声乐集体课尚处在摸索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必须有效针对高校声乐集体课的现状,优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