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此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切实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体育课堂开展体能素质锻炼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素质锻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生体能锻炼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体育锻炼。简单而言,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是调动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促进小学生学好体育的基础。在如今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逐渐地认识到体能锻炼的关键性,并对此展开透彻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在后期的体育教学当中,需重点把教学任务放在激发小学生体能锻炼积极性上,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养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国家对于学生体育的重视与基本推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要强化学校体育体能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模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和高校一定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按照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体育方面的特色办学学校和原有的一些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培训以帮助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训练能力为核心目标,具体包括:一是学习和掌握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还有运动训练的方法;二是开发青少年儿童的专项训练方法,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专项运动训练的前沿动态;三是了解并掌握青少年锻炼体质的新的科学方法;四是进一步提升体育师资专项技能,帮助学生掌握2~3项技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是体育教学方式单一。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存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会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少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竞技项目,导致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技能不系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也存在局限。加上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沿用滞后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无聊,学习积极性不强。二是小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不高。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经常会将重心放在重要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上,而体育课一直被看作是“副科”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体育学习都不太看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会看电视、游戏、上特长班,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有的学生会将体育课看作是放松课,在体育课堂上嬉戏打闹,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解,也没有积极的锻炼,无法提高其身体素质。
三、小学体育课堂开展体能素质锻炼的方法
(一)依据主教材,合理设计体能练习
第一,体育教师要结合主教材内容合理搭配体能练习项目。体育课堂中的体能练习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跳跃的练习,很显然锻炼的主要部位就是学生的下肢力量。那么教师在设计体能练习时,应该考虑以上肢力量练习或腰腹力量练习或柔韧练习进行补偿练习。这样安排就考虑得比较全面合理,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身体同一部位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相反,进行多种部位的补偿性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第二,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能素质的安排是为主教材更好地服务的,是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效达成而设置的。第三,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技术,设计形式多样的体能素质练习,丰富体能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体能游戏增强锻炼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表现为课堂上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学习内容,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既然兴趣是学生最大的驱动力,而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那么就可以在体育课堂的体能练习环节融入多种体能游戏,点燃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柔韧素质练习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猜拳移步”,学生通过猜拳胜负不断移动两脚间的距离,无形中拉伸了腿部的韧带。这样以体能游戏的形式增强了练习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体能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体能素质重要性,要以体育课堂为平台,精心布置体能练习内容,科学地开展体能素质锻炼活动,促进小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现差异化教学
体能训练与常规体育学习不同,常规体育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做体操项目或者做一些热身项目后,学生便能夠自由游玩或者学习,但体能项目是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在项目进程中成功及失败可能导致学生自满、自负、自卑,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还需针对个体差异展开差异化教学,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相关的评价,让学生能快乐训练,培养学生体能训练兴趣。在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思考该年龄段学生心理,针对学生心理变化予以疏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耐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柔韧性。因此,体能训练的开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提高小学生体能训练期间,我们应该采取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开展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年龄和性格,并使用适当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体能训练课程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进.小学体育课堂开展体能素质锻炼的方法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3.
[2]蒋涛.小学体育体能素质的养成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19(06):54.
[3]陈大伟.探究基于体能素质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1-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素质锻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生体能锻炼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体育锻炼。简单而言,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是调动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促进小学生学好体育的基础。在如今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逐渐地认识到体能锻炼的关键性,并对此展开透彻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在后期的体育教学当中,需重点把教学任务放在激发小学生体能锻炼积极性上,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养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国家对于学生体育的重视与基本推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要强化学校体育体能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模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和高校一定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按照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体育方面的特色办学学校和原有的一些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培训以帮助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训练能力为核心目标,具体包括:一是学习和掌握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还有运动训练的方法;二是开发青少年儿童的专项训练方法,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专项运动训练的前沿动态;三是了解并掌握青少年锻炼体质的新的科学方法;四是进一步提升体育师资专项技能,帮助学生掌握2~3项技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是体育教学方式单一。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存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会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少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竞技项目,导致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技能不系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也存在局限。加上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沿用滞后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无聊,学习积极性不强。二是小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不高。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经常会将重心放在重要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上,而体育课一直被看作是“副科”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体育学习都不太看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会看电视、游戏、上特长班,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有的学生会将体育课看作是放松课,在体育课堂上嬉戏打闹,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解,也没有积极的锻炼,无法提高其身体素质。
三、小学体育课堂开展体能素质锻炼的方法
(一)依据主教材,合理设计体能练习
第一,体育教师要结合主教材内容合理搭配体能练习项目。体育课堂中的体能练习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跳跃的练习,很显然锻炼的主要部位就是学生的下肢力量。那么教师在设计体能练习时,应该考虑以上肢力量练习或腰腹力量练习或柔韧练习进行补偿练习。这样安排就考虑得比较全面合理,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身体同一部位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相反,进行多种部位的补偿性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第二,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能素质的安排是为主教材更好地服务的,是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效达成而设置的。第三,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技术,设计形式多样的体能素质练习,丰富体能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体能游戏增强锻炼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表现为课堂上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学习内容,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既然兴趣是学生最大的驱动力,而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那么就可以在体育课堂的体能练习环节融入多种体能游戏,点燃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柔韧素质练习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猜拳移步”,学生通过猜拳胜负不断移动两脚间的距离,无形中拉伸了腿部的韧带。这样以体能游戏的形式增强了练习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体能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体能素质重要性,要以体育课堂为平台,精心布置体能练习内容,科学地开展体能素质锻炼活动,促进小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现差异化教学
体能训练与常规体育学习不同,常规体育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做体操项目或者做一些热身项目后,学生便能夠自由游玩或者学习,但体能项目是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在项目进程中成功及失败可能导致学生自满、自负、自卑,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还需针对个体差异展开差异化教学,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相关的评价,让学生能快乐训练,培养学生体能训练兴趣。在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思考该年龄段学生心理,针对学生心理变化予以疏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耐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柔韧性。因此,体能训练的开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提高小学生体能训练期间,我们应该采取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开展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年龄和性格,并使用适当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体能训练课程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进.小学体育课堂开展体能素质锻炼的方法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3.
[2]蒋涛.小学体育体能素质的养成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19(06):54.
[3]陈大伟.探究基于体能素质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