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法指导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1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我们知道,命题作文的题目所包含的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落笔,大题小作(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因此,在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时,还应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2 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能增加积累,更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老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首先,每周用两节自习课作为课外阅读课;其次,要求学生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断、佳句进行朗读、摘抄,并对它们进行或内容或语言或写作技巧等的点评,三言两语都行;其三,同学交换各自的摘抄本,或点评,或交流,或充实各自的摘抄本,共同分享,共同提高;其四,教师定时抽查点评学生的本子,对摘抄内容或学生点评精彩的给予表扬、鼓励;其五,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运用于写作。因为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而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定能得到自如的应用,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 设置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
  这方法源于一个学生一篇《记一见难忘的事》的作文,文中写道“小时候,有一次由于自己口渴的厉害,于是,就和妹妹一起偷了妈妈的2元钱,去买冰棍吃,结果被妈妈发现了,罚我们跪在门口,还不许吃饭。我们害怕极了,以后再不敢偷钱了。虽然这件事过去几年了,但至今让人难忘”。这段话虽然意思明了,也写得有条理,但作为一件难忘的事太简单,也索然无味,无法令人难忘。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设置情景,请学生就“为什么口渴?”“偷钱时的心理活动、动作怎样?”“怎样被妈妈发现?”“妈妈发现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又是怎样?”“罚跪时我和小妹的心情如何?”等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适当的虚构,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灵活了,纷纷进入沉思,笔也沙沙地在纸上写开了。通过这样设置情景的形象思维训练,学生们的想象力有了质的飞跃。
  4 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主旨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审美价值。而突出故事主旨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故事的主旨蕴涵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时需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性语句,交代人、事、物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好描写性语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也可以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睛之笔,使文章意蕴深刻。
  总之,记叙文的写作,是我平时在教学中训练的重点,也是中考中颇受欢迎的。可是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不会甚至写不好记叙文,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在记叙文作文教学初段,应该制定初中阶段整个记叙文教学的宏观计划和阶段计划。首先,在教学初始阶段的“摸底”写作和计划制定是记叙文写作教学非常关键的一环。有些老师急于求成、眼高手低,一开始就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大谈顿悟、灵感、创新,对学生的习作不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左挑一个小缺点,右挑一个小毛病,指点“江山几笔”,再用名人名作来与学生比靠一番就完事了,弄得学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而老师自己也迷失了教学的方向。这样恐怕要“误人子弟”了,有计划地进行记叙文作文教学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其他文献
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笔者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1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很多探究之所以进行不起来,是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探究的课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其结果是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结果。这就需要老师在探究问题与学生水平之间“搭梯子
期刊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复习课是学生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心,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针对初中数学每学期的总复习中,复习面广
期刊
【摘 要】 虚拟实验室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达到与真实实验相同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学领域的介入,使我们可利用其强大的实验模拟功能来再现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一个仿真的虚拟世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生物技术 教学策略    1 虚拟演练真实实验  虚拟实验室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
期刊
【摘 要】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原则 运用    1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推理能力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推理的内容很多,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举实例,加强应用,注意综合运用等。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持之以恒加以培养。  【关键词】 推理能力 教材表现 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
期刊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基础。而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记忆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先决条件,知识记不牢、用不好,技能就无从谈起,记忆和能力如何培养呢?下面是几种有效的记忆和能力培养方法。  1
期刊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对学生训练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体育兴趣,加强意志品质与体育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培养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增强身心健康,传授基本知识与技术技能,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教育心理
期刊
当代中国,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正确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研究性课程就是做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写论文,我认为这是个误解。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精神,以
期刊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巴金也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在教育中,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而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小学是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成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期刊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探究演示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的重点和新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科学家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