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选题从研究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他们相互融合的意义。
【关键词】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崭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同时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双赢,是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
1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重视的是对有心理困扰学生的个别辅导,后来转向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课。而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这种转变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
人的心理品质是在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在发展着能力,并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产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感情。如果学生在每天活动时间最长的课堂上不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无法形成应有的自信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较薄弱的方面。究其原因,有教师素质问题,也有现行课程和教学方式的限制。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将新课改中相关的理念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实施中也依托于新课改,两者相辅相成。
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教育来得以实现。首先,引导学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和分享,培养坚强的意志,合理调节情绪,增强耐挫和适应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其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学科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
3 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二者的终极目标都定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那么, 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有哪些具体意义呢?
3.1 新课程改革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才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更新全体教师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式。教师也只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才能真正做到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2 新课程改革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营造心理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使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人才观念,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能否获得成功,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往往比知識更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革命,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因此,广大教师能站在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角度,本着一切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去解读新课程改革, 执行新课程改革, 就必然会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静梅,杨光辉,程利.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06).
[2] 曾小平,谌志伟.新课改中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7).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关键词】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崭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同时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双赢,是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
1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重视的是对有心理困扰学生的个别辅导,后来转向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课。而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这种转变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
人的心理品质是在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在发展着能力,并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产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感情。如果学生在每天活动时间最长的课堂上不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无法形成应有的自信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较薄弱的方面。究其原因,有教师素质问题,也有现行课程和教学方式的限制。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将新课改中相关的理念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实施中也依托于新课改,两者相辅相成。
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教育来得以实现。首先,引导学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和分享,培养坚强的意志,合理调节情绪,增强耐挫和适应能力,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其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学科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
3 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二者的终极目标都定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那么, 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有哪些具体意义呢?
3.1 新课程改革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才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更新全体教师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式。教师也只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才能真正做到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2 新课程改革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营造心理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使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人才观念,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能否获得成功,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往往比知識更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革命,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因此,广大教师能站在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角度,本着一切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去解读新课程改革, 执行新课程改革, 就必然会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静梅,杨光辉,程利.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06).
[2] 曾小平,谌志伟.新课改中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7).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