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后人类时代的教育学之思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于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深深扎根于人文主义的传统之中.“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发展和增强”,“强调身心二分、心先于身”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现代教育实践的展开及其演进正是建立在这些人文主义的教育信条之上的.然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正在引发的变革,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人类时代.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实践正在遭遇新的时代境遇的挑战,重审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势在必行.基于后人类时代视域,借鉴后人类哲学话语,展开对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批判并尝试建构一种后人文主义的教育学思路,其基本主张为“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的教育视角转换”“从人的增强到人的完善的教育理念回归”以及“从身心二元到身心一体的教育原则重构”.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生存生活”,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角度,还是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推动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大众对于
期刊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时而生,但该模式在农村地区实施时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基于供需视角,结合在安徽省合肥、安庆、阜阳、马鞍山等六市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情况,发现当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供需错位”现象,具体表现为: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内容不足以及服务人员短缺等.针对供需矛盾,从增效的前提、核心及保障三个维度提出要深入落实养老政策、丰富服务内容、加快人才培育.
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量史料的不断挖掘,研究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爱国卫生运动研究成果做系统梳理和评述,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学习兴趣建构于学习者意识自觉的基础上,是借助听、说、读、写等行为而达至的一种身心参与状态.在具身化认知视域下,强调学习的涉身性、体验性和情境交互性特征,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呈现捕趣、沉浸、灵动、悦享四个不同梯度.当下,学习兴趣的逻辑推演和水平提升,通常会遇到障碍,如学习活动的他律依赖与自主性欠缺,教学过程的矛盾纠葛与思维缺位,学校管理的目标偏颇与方式异化,功利文化的根深蒂固与潜移默化,网络平台的信息冗余与共享度低等.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促进学习者、教师、学校、社会及网络环境的多方联动,实乃助推学习兴趣发展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由于设备的不完善,图像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噪声污染而失去原始图像的细节特征,为了使噪声图像变得清晰且其特征明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去噪方法,构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去噪网络结构,并对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优化,从而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有效地提高去噪效果.最后通过与经典算法实验的对比来进一步说明本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去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