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篇”引向“类似主题”文章阅读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单篇”引向“类似主题”文章阅读的范本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真正让学生习得知识、方法,并以引文检验其学习效果, 迁移运用提升,同时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
  关键词:范本教学;解读教材;“教什么”;“怎么教”;海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19-02
  “引子”范本教学有多种模式,由“‘单篇’引向‘类似主题’文章阅读”是其中的一种。由“单篇”引向“类似主题”文章阅读,即首先以“引子”课文为突破口,结合单元双线组元特点,紧扣课后“语文要素”提示,建构阅读主题;然后在课外探索与教材中单篇课文相关联的文章,依据学段目标与学生的阅读基础,选取适切这个学段的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其展开专题阅读。本文试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谈由“‘单篇’引向‘类似主题’文章阅读”的“引子”范本教学模式实践。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人文主题是“留心观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地点、叶子特点、脚的样子以及是如何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告诉我们只有细致、连续、留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将事物介绍清楚。
  课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细细品读,却能获取很多信息:爬山虎随处可见,作者平时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满”“占了一大片地方”说明爬山虎数量多,生命力强。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作者将颜色的变化过程写得很清楚:由嫩红变成嫩绿。“一顺儿”准确写出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的形态。“铺得那么均匀”让我们感受到叶子排列整齐,不重叠、不拥挤,再加上微风“拂过”,那一墙随风而动的叶子像漾起的波纹,眼前一片绿色,怎能不好看呢?动静结合的写法将叶子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密不可分。“不几天”等词语说明作者有连续观察;从叶子的颜色变化,“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等词句可知作者有细致观察。“看着非常舒服。好看得很”是作者观察时的内心感受。
  准确生动的表达在文中比比皆是。第三自然段从对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描寫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准确,“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是形象的表达。由于叶圣陶对爬山虎的脚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他才能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生动、清楚。段落中的“注意”一词就说明他有细致观察;“以前、今年”说明他有连续观察。
  第四自然段准确运用动词将爬山虎怎样往上爬写清楚:“触”告诉我们爬山虎刚开始是轻轻地接触墙;“巴”说明是用力地紧贴着墙;“拉”,借助经验常识很容易明白细丝拉嫩茎是用力的;“贴”表示很牢固。教师还要仔细琢磨:能否将“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显然不能换。因为人或动物的脚长出后,就不会再长脚了,走路时脚交替向前,所以是“一步一步”。可是爬山虎的脚紧贴住墙后,它的脚不动了,再长出新脚,向上生长,又紧贴着墙,这只脚也不动了,就这样长一脚爬一脚, “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所以用“一脚一脚”。从“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仔细看”可知作者有细致观察;“原先、现在”说明他有连续观察。作者由爬山虎细小的脚联想到“蛟龙的爪子”,这么一想,这么一写,文章的表达就形象、生动了。
  第五自然段,作者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不几天、后来、逐渐变成”)将爬山虎“没触着墙”和“触着墙”的不同之处写清楚了。
  二、“教什么”“怎么教”是关键
  (一)“教什么”要考虑三个方面
  1.教好范本
  范本即课文,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成为范本。衡量一篇课文是不是范本,要看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否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自主学习类似主题的文章,是否有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爬山虎的脚》就具有此功能。
  “语文要素”是范本教学的“根”。要教好范本,先要知道单元及课文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的语文要素都体现在课后习题中。《爬山虎的脚》的课后习题分别是:①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②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③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并抄写下来。此外,还有“资料袋”。“资料袋”教给学生写好观察记录的方法:图文结合、做表格。
  基于以上考量,本课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学写观察记录。重点落实前两个方面,至于“学写观察记录”即“资料袋”内容的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连续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资料袋”介绍的方法及时进行记录。
  范本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文本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一定的语言积累,能用基本的阅读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且有一定的观察意识,但在语言的深层次理解及感悟、如何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连续细致的观察习惯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点拨、引导。无论是从阅读的角度还是习作的角度来看,《爬山虎的脚》都是一篇优秀的范文。鉴于此,教师应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对话范本,适时引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选好引文
  为什么要引文?就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把教材当“引子”教,要教引文与课文的链接点。这个链接点因学段不同而不同,因课型不同而不同,因文体不同而选择不同。它既可以是课文与引文的相同处、相似处,也可以是相异处、相反处……同一篇文本,阅读角度不同,链接点也会有所不同。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单元语文要素及本文的特点,笔者将链接点确定为“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明确了链接点,就要选好引文。叶圣陶的《三棵银杏树》这篇文章与《爬山虎的脚》有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是体现连续细致观察的词句还是准确、形象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是一篇难得的引文。
其他文献
以目所能见为落笔,作家杨云笔触细腻,语言温婉平和,以第三方式的、中立的、冷静的描绘,描写了堡子坳10号的唤狗老人。这位老人既是窨子屋的叙述者,又是居住在古城内窨子屋的坚守者。老人温慈的双目、洁净的脸庞,与窨子屋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文末“同发昌布庄门匾下红色铁牌分外醒目,就像屋内老人微笑的脸”,作家富有匠心、不动声色的叙述,自抑而感人,触动读者的内心情感,耐人寻味。  石灰剥落的古城高墙上裸露的青砖
摘 要: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结合多种新媒体手段和学习平台,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开展灵活性、互动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构建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丰富教学过程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思维训练,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生命活力。  关键词:微学习;生态学习;内科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教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医学院校的发展需求,为提升教学质量,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通过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做好专业课程开发工作、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全面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力。文章将分层浅谈新时期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力的措施,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新时期;提升;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我们搬回到“魔鬼”号上,住在原来的房间里 ,在厨房里做饭。沃尔夫仍然病得很重。我跟他讲话时,他说:“我的右耳听不见了,我右手右脚都不能动弹。我再也不能走路了。”他很奇怪地笑了笑,接着说,“真糟糕。我一开始就想杀了你,韩福。我想,现在我还是很想杀你。”  “可是,为什么?”我问。  “噢,为了能活着,为了生存和有所作为,永远做个强者,为了吃掉你。却要这样死去……”  “你怎么搞成这样子的?”我问,“
0 1……  我跟柒小汪认识足足两年了,两年前的8月她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就带了一个红盆一个蓝盆,红盆吃饭蓝盆喝水,现在她比两年前胖了五六斤,是一条8岁的金毛狗了。她时常趴在31楼的阳台上看着窗外,鸟飞得那么高,楼盖得那么高,她问我:是不是当所有高楼盖起,村庄下沉,远山再也看不见了?你说山的那边是什么?  突然怀念以前在马家屯的日子,你往前奔跑就有小伙伴,你抬头就能看见远处的山。这两年,我有一只狗
摘 要:文章以教材《电工基础》第三章第二节“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为例,说明了BOPPPS教学模式在网络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在网络课堂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有效教学;参与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5 文章编
戏台上,  祝英台不停地朝梁山伯说话。  日影迟迟。  所有的爱都让人着急。  那是古老南国,  午睡醒来,花冠生凉,  半生旁落于穿衣镜中。  瓷瓶上的蓝,  已变成某种抽象的譬喻。  “有幸之事,是在曲终人散前化为蝴蝶……”  回声依稀,老式木桌上,  手是最后一個观众,  ——带着人间不知晓的眷顾。
他是佛祖前的展瓣青莲还是瑶池中的莲子仙客?  他用拈弓骑射提笔书画的手指,拨动了大清王朝的冷韵冰弦,奏响一曲人间绝唱。  他是纳兰容若,捧读《楞伽经》的楞伽山人。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命运用金砖玉石为纳兰容若铺了一条富贵路,可那不是他的名利场。他所爱的只是一弦弯月、一豆灯火和书香蕴染的几尾芭蕉。  十八中举,廿二进士,御前侍卫,专陪康熙览胜煮酒。这是何等的显贵与尊荣?  面对他人艳羡,纳兰深
令狐冲活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被开除男籍。  对这个人稍微了解,他居然不迷恋权力?再进一步打交道,他怎么连金钱都不爱?还是不是男人?这世界上哪有不爱权力和金钱的男人?  好吧,金钱权力都不喜欢,那么总得喜欢点儿什么吧?  他谈情说爱,特别享受爱的感觉。  他跟那个世界格格不入,不像个男人。别的男人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嚷嚷:我要更多的权、更多的钱、更多的女人,全情投入,至死不休。只有他令狐
最早知道合欢树是看了史铁生那篇家喻户晓的散文《合欢树》。那时就一直以为合欢是史铁生的树,就像撒哈拉属于三毛,上海属于张爱玲,每一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事物,那是命中注定的结合。后来,看了雪小禅关于合欢的文字,便从此断定合欢是属于这个女子的。合欢与雪小禅是此生注定的姻缘,就像梅妻鹤子的林逋。雪小禅曾经说过,合欢树,已经和青春长在一起,难分难舍。    后來,百度了合欢树,才吃惊地发现这种树在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