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我刚踏进校门,就被迎上来的学生团团围住。“小龙又打人了。”“他把王蒙打哭了。”“王蒙的手被小龙打肿了。”听到这些,我心头一紧,不会又出什么事了吧?唉,这个捣蛋鬼,又惹麻烦了。这孩子每天都要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除了暴打,也拿他没办法。现在全班同学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玩了,可他,偏偏每天都要出那么一点事,真叫人头痛!
我急匆匆赶到教室,只见王蒙正趴在桌上一边哭一边抹眼泪呢。于是,我上前亲切地询问:“出了什么事?跟老师说说。”王蒙委屈地抽噎着:“我,我正在写作业,小龙喊我,我没理他,他就无缘无故地把我的右手狠狠地打了一下,现在……现在连作业都写不成了。”我微笑着说,“来,老师看看。”只见小手肿了红红的一块,还好,没大事。我对王蒙说:“没什么大问题,老师来帮你揉揉,待会儿就好了。”我一把将王蒙搂进怀里,轻轻地揉着王蒙的小手,正在哭泣的王蒙情绪渐渐地稳定了。我关切地问:“还疼吗?”王蒙笑着说:“比刚才好多了。”听了这话,我放心了,看来,老师温柔的爱达到了预计的效果。这时,我再看看拥在周围的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无比羡慕的神情。正在这时,从我身后传来一个小小的声音:“王蒙,你好享福呀!”这个声音不是别人,正是肇事者——小龙。好个小龙,还在这儿幸灾乐祸,说风凉话,待会找你算账,我暗想。
放学了,我将小龙叫到办公室,往常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龙垂着头,一幅低头认罪的模样。嗯,态度还不错。我也马上进入状态,先晓之以理,后又动之以情,一番充满柔情与爱心的教育,说得小龙一个劲地点头,看来,今天的苦心没白费。最后,我准备结束今天的谈话,于是语重心长地对小龙说:“刚才,老师说了这么多,但只要记住一条:听老师的话,不打架,不骂人,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谁知,一直低着头的小龙猛一抬头,大声地问:“老师,要是他们不喜欢我呢?”
“那你想想,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你?”
“因为每次都是我先惹事。”
“对呀,只要你改了,大家就会喜欢你的。”
“那他们要是不喜欢我呢?”
咦,今天的谈话怎么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俩在学绕口令吗?没关系,只要有耐心,还怕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又心平气和地问:“那老师问你,你为什么要先惹别人呢?”小龙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满脸委屈地说:“其实,其实我,我想请同学跟我一起玩。”听到这儿,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一瞬间,我像被什么击中了似的。原来,这个一直被大家认为好动、调皮、爱惹事的孩子并非天性如此,而是这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有一种对爱与被爱的饥渴,这种饥渴包含对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爱,由于这种对爱的饥渴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了一种“主动出击”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的表现形式是错误的,但出发点却是美好的。是啊!孩子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往往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刚才那一句:“王蒙,你好享福啊!”不是小龙的风凉话,而是他的羡慕之情的真情表白呀!唉,我早先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呢?看来,小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更需要的是一份比其他人更多的关心与交流。
于是,后一段时间,我开始寻找一切机会与他接近,课堂上,我常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大脑袋,和善地对他笑笑;下课后,同学们做游戏,我故意与他一组;秋游时,我拉着他的小手,给他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和他一起挖蚯蚓,说笑话。
终于,他慢慢变了,变得理智了,懂得如何向别人表示友好了。一天,我走进教室,一条毛毯端端正正地铺在我的椅子上。这是谁干的呢?我在人群中搜索着……正好遇上小龙热情的目光,是他?!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我来到他身边,悄悄地问他:“是你做的吗?”他抿着嘴点点头,我问:“为什么?”“天冷了,您坐在硬板凳上不舒服。”我的心感动了,小龙以这么朴素的方式改变着他对别人的关心,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谢谢,谢谢你,老师太高兴了!”我真诚地对孩子表达着我的谢意,小龙眼里掠过一丝喜悦,从他的眼睛里,我读出了他心中的感动。
我急匆匆赶到教室,只见王蒙正趴在桌上一边哭一边抹眼泪呢。于是,我上前亲切地询问:“出了什么事?跟老师说说。”王蒙委屈地抽噎着:“我,我正在写作业,小龙喊我,我没理他,他就无缘无故地把我的右手狠狠地打了一下,现在……现在连作业都写不成了。”我微笑着说,“来,老师看看。”只见小手肿了红红的一块,还好,没大事。我对王蒙说:“没什么大问题,老师来帮你揉揉,待会儿就好了。”我一把将王蒙搂进怀里,轻轻地揉着王蒙的小手,正在哭泣的王蒙情绪渐渐地稳定了。我关切地问:“还疼吗?”王蒙笑着说:“比刚才好多了。”听了这话,我放心了,看来,老师温柔的爱达到了预计的效果。这时,我再看看拥在周围的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无比羡慕的神情。正在这时,从我身后传来一个小小的声音:“王蒙,你好享福呀!”这个声音不是别人,正是肇事者——小龙。好个小龙,还在这儿幸灾乐祸,说风凉话,待会找你算账,我暗想。
放学了,我将小龙叫到办公室,往常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龙垂着头,一幅低头认罪的模样。嗯,态度还不错。我也马上进入状态,先晓之以理,后又动之以情,一番充满柔情与爱心的教育,说得小龙一个劲地点头,看来,今天的苦心没白费。最后,我准备结束今天的谈话,于是语重心长地对小龙说:“刚才,老师说了这么多,但只要记住一条:听老师的话,不打架,不骂人,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谁知,一直低着头的小龙猛一抬头,大声地问:“老师,要是他们不喜欢我呢?”
“那你想想,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你?”
“因为每次都是我先惹事。”
“对呀,只要你改了,大家就会喜欢你的。”
“那他们要是不喜欢我呢?”
咦,今天的谈话怎么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们俩在学绕口令吗?没关系,只要有耐心,还怕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又心平气和地问:“那老师问你,你为什么要先惹别人呢?”小龙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满脸委屈地说:“其实,其实我,我想请同学跟我一起玩。”听到这儿,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一瞬间,我像被什么击中了似的。原来,这个一直被大家认为好动、调皮、爱惹事的孩子并非天性如此,而是这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有一种对爱与被爱的饥渴,这种饥渴包含对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爱,由于这种对爱的饥渴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了一种“主动出击”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的表现形式是错误的,但出发点却是美好的。是啊!孩子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往往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刚才那一句:“王蒙,你好享福啊!”不是小龙的风凉话,而是他的羡慕之情的真情表白呀!唉,我早先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呢?看来,小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更需要的是一份比其他人更多的关心与交流。
于是,后一段时间,我开始寻找一切机会与他接近,课堂上,我常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大脑袋,和善地对他笑笑;下课后,同学们做游戏,我故意与他一组;秋游时,我拉着他的小手,给他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和他一起挖蚯蚓,说笑话。
终于,他慢慢变了,变得理智了,懂得如何向别人表示友好了。一天,我走进教室,一条毛毯端端正正地铺在我的椅子上。这是谁干的呢?我在人群中搜索着……正好遇上小龙热情的目光,是他?!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我来到他身边,悄悄地问他:“是你做的吗?”他抿着嘴点点头,我问:“为什么?”“天冷了,您坐在硬板凳上不舒服。”我的心感动了,小龙以这么朴素的方式改变着他对别人的关心,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谢谢,谢谢你,老师太高兴了!”我真诚地对孩子表达着我的谢意,小龙眼里掠过一丝喜悦,从他的眼睛里,我读出了他心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