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讲台的第八个年头,认真探寻儿时的记忆,发现教师梦的萌发源于对老师一言一行的敬仰。所谓“立德树人”,便是教师用自己的品德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其实我们的老师一直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默默实践并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代的孩子。如今自己接过这光荣的接力棒,成为这支神圣队伍中的一份子,也认真的思考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更好的践行“立德树人”。
一、背景思考
1.“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培养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2.“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互联网、新媒体大量涌现,学生们接触外界环境和了解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低俗内容和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取精华、去糟粕”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理念阐释
1.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音乐学科从本质上看,属于人文学科,任何一首艺术作品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从民族文化背景出发,不仅能够体会音乐作为文化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意识,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
2.音乐学科“审美性”
音乐课“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以美育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音乐审美感受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具体方法
1.家校携手共创氛围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基本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布置多元化的校园及教室环境:在楼道、教室内张贴著名音乐家画像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用各种音乐元素如五线谱、音符等美化音乐教室;学生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要富有新意,与教学内容相呼应。
合理利用学校广播:介绍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推荐经典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
保持家校联系: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上为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
2.自主探究激发情怀
由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性,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需要学校教育承担更多。每一册音乐教材中都会有几首抒发爱国情怀的歌曲,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恰当的时机。
3.感悟传统传承文化
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在增强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我会重点详细赏析民族器乐作品。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民族器乐,我会将各种器乐带进课堂,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让学生实际的观察乐器构造并尝试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同时将乐器的起源发展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奇妙和伟大,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造中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4.亲身参与体验创新
音乐音响不具备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也就决定了音乐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和感知,而音乐的创新能力与音乐实践更是密不可分。从本校实际出发,我在增强学生音乐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社团活动:挑选学生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坚持每周三、四进行训练,每学期期末进行成果展示;
小课堂竞赛:以班为单位组织演唱、听赏、创编等竞比活动,鼓励全班参与,增加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
此外,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区级、市级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升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5.差异教学全面发展
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家庭氛围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个性、素质等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不同兴趣、不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培养出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新性和开拓力的人才,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四、实际效果
一是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稳定且持久,音乐课堂活跃有序;
二是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愿意做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小使者,增进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创造力显著提升,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心;
四是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与日俱增。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在音乐教育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会更加深入的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让音乐教育更加多元化,践行“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思想,以实际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背景思考
1.“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培养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2.“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互联网、新媒体大量涌现,学生们接触外界环境和了解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低俗内容和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取精华、去糟粕”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理念阐释
1.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音乐学科从本质上看,属于人文学科,任何一首艺术作品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从民族文化背景出发,不仅能够体会音乐作为文化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意识,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
2.音乐学科“审美性”
音乐课“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以美育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音乐审美感受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具体方法
1.家校携手共创氛围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基本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布置多元化的校园及教室环境:在楼道、教室内张贴著名音乐家画像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用各种音乐元素如五线谱、音符等美化音乐教室;学生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要富有新意,与教学内容相呼应。
合理利用学校广播:介绍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推荐经典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
保持家校联系: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上为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
2.自主探究激发情怀
由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性,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程度的缺失,需要学校教育承担更多。每一册音乐教材中都会有几首抒发爱国情怀的歌曲,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恰当的时机。
3.感悟传统传承文化
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在增强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我会重点详细赏析民族器乐作品。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民族器乐,我会将各种器乐带进课堂,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让学生实际的观察乐器构造并尝试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同时将乐器的起源发展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奇妙和伟大,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造中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4.亲身参与体验创新
音乐音响不具备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也就决定了音乐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和感知,而音乐的创新能力与音乐实践更是密不可分。从本校实际出发,我在增强学生音乐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社团活动:挑选学生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坚持每周三、四进行训练,每学期期末进行成果展示;
小课堂竞赛:以班为单位组织演唱、听赏、创编等竞比活动,鼓励全班参与,增加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
此外,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区级、市级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升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5.差异教学全面发展
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家庭氛围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个性、素质等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不同兴趣、不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培养出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新性和开拓力的人才,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四、实际效果
一是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稳定且持久,音乐课堂活跃有序;
二是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愿意做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小使者,增进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创造力显著提升,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心;
四是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与日俱增。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在音乐教育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会更加深入的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让音乐教育更加多元化,践行“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思想,以实际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