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夏威夷群岛上的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一举得胜,次日,美英等盟国即对日本正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欧非三大洲,全面展开。随后,日军即猛攻菲律宾,节节胜利,1942年4月,驻守巴丹半岛的美国司令爱德华·金,率领7.5万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5月,从巴丹半岛转移到克雷吉多岛的美军中将温莱特率领12万美多菲联军,缴械降日。若将日本于1942年3月在缅甸、印尼俘虏的英、澳军队合在一起,日本在五个多月内,即在东南亚战场,俘获美、英、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盟军,近十万人之多,分别关押于各占领区的集中营里。
1942年9月,日军从菲律宾盟军战俘中,挑选体力好,或有点技术的1700人,从马尼拉七号码头,登上日本“鸟取号”货船,向朝鲜半岛釜山开去。海路上经闷热不透风的折磨,外加饮食少受饥饿,或患有痢疾与疟疾等重病的摧残,死亡了不少人,皆被投入大海里消失。到达釜山后又有一些战俘转移到别处,所以当11月11日,从釜山乘火车到达沈阳时仅是1300余人。后来,又陆续运来少数的几批人,总数为两千余人,多为美军战俘,英军较少,澳大利亚籍仅有几人。平均年龄26岁,最大的62岁,最小的17岁。最高军衔是英军少校伯特·皮蒂。先是尽皆关押于沈阳北郊原东北军的北大营院内。12月16日,日军正式批准建立这所美英盟军战俘集中营,内称“奉天战俘收容所”。沈阳旧称奉天,因对外严格保密,故在当时即鲜为外人知其内幕,直至尘封了五十多年后,方才显露其罪恶原貌。
虐待折磨死亡多新建一处“美国坟”
最先来沈阳住进北大营院内的美英战俘,一路上经残酷折磨,身体都很虚弱了。所住的房屋多是木板房或半地下的地窨子,身上盖的被子又少又单薄,身下铺的是高梁杆垫子,当时的沈阳多是-30℃左右的冷天气,原本生活在热带东南亚的美英战俘,仅是这突遭特异寒冷,即不堪忍受了。伙食又极差,高梁米饭加没有油水的稀莱汤,还吃不饱。特别是原有疟疾和痢疾的患病人,由于一时水土不服,顿使老病号加重,新病号增多。日军监管人员又不给投药施治。从11月15日起,即见有战俘死去,至次年的1943年4月5日止,在151天里,竟死亡201人,曾有一天死了五个战俘。
如何处理战俘尸体,在当时严寒冬季,无法挖掘冻土立坟堆埋葬,便将尸体摆放到厨房旁边的仓库里,自然冷冻成东尸。待到1943年春季,大地解冻,由盟军战俘出工挖墓穴,然后用木箱装,破席子或麻袋片包裹,由平板车垃着,送到北大营西北侧500米远,名叫侯家岗子的荒地里埋葬,每一个坟堆前,都树立一个木制十字架。
后来死去的盟军战俘,也葬入这个名为侯家岗子墓地呈,当地百姓称之为美国坟,并扩大成1500平米的坟地。日军还特地雇用一户石姓人家,负责看管此墓地,不准中国人进入外,主要防范邻村百姓人家的牲畜进入坟区,吃草或踏坏坟堆,撞倒十字架。
饿肚服劳役受虐待逃跑抓回来即枪杀
1943年7月29日,所有的盟军战俘,都迁入日军在今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8号新建的战俘营里。营区占地约五万平米,正中分建三栋二层楼营房,四周高高的围墙上,架设高压电网,四角高墙上各造一座岗楼,作为日军日夜持枪监视哨所。
战俘营统由日本关东军指派松田元治少佐,带领百余名监管人员,实施军事化监管,每座营房的每一层楼,都分作上下18个框架。所有战俘在统一编号后,再10个人编为一组,选战俘一人为组长,住进一个框架的床铺上,睡觉、吃饭、领受日本监管人员训斥,都在这框架里的床铺上。故此每一栋营房里,如同鸡笼子式的住有六百余人,拥挤不堪。室内夏天闷热,冬季寒冷无比,出工罚劳役,倒有如“解放”。
战俘营里做饭、打水、清扫、理发,乃至医生看病等杂务活,都从战俘中选派专人承担。
盟军战俘最苦的差使,是为日军的“以战养战”出工服劳役,几乎是大多数战俘,定在每天早7时,整队在日军看押下走出营房,步行500米,去到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穿上绿色服装,干着车工、铁工,或各种重体力活计,直至午后17时集合整队,18时方可回到营房。体力衰弱或因吃不饱饭而完不成劳动任务的战俘,必受罚,或站在烈日下暴晒,或任凭大雨浇淋,或在严冬日站立挨冻。最为狠毒的是战俘营二号头目——石川上尉。他身高一米五,体重一百多斤,活像一个树墩子。石川一脸横肉,性情暴躁粗野,专以殴打战俘为乐。犯在他手里,轻者一顿拳打脚踢,重者即行武士道大背摔倒地上,几天不得止痛,战俘们都叫他为“公牛”。如果反抗了哪位监管日军,或故意不行军礼问安,多被关进禁闭室里,如果10天不放出,冬天必冻死,夏天则闷热窒息亡命。
面对如此折磨与虐待,大胆的战俘便谋划逃跑。1943年秋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约瑟夫·查斯坦,带领两个美军战俘,翻越高压电网逃跑了,这可气坏了日本监管头目,先将原同组的组长关押起来,而原本同组的战俘们,被殴打一顿后又少给三天口粮,饿肚出工。
时过不久,逃跑的三个人,在中苏边境上被日本关东军捕获,并于同年遣送回到战俘营。五花大绑拉到三座战俘营外,游走示众多次,但见三个人都被打得遍体麟伤,浑身是血,走路都十分吃力。20天后,日军枪杀了这三个美军战俘,埋葬入侯家岗子坟地里,坟堆前都立了一根木桩,写上了各自名字,却没有立十字架。
日本投降后生者回国死者迁葬故乡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几个日军监管人员得知广岛已成废墟,自家人都死光了,即发疯地抓战俘非打即骂撒气泄恨。日军头目还接到上级绝密通知,必要时可在8月29日左右,将所有盟军战俘全都杀掉,还选好了掩埋尸体的地点。
所幸的是美国战略情报处派出的营救战俘人员,由翰奈西少校带领六名队员从西安乘B24飞机,于8月17日跳伞降落沈阳,随之去往盟军战俘营看望了战俘,战俘们欢呼跳跃地见到了亲人,看到了生还回老家的希望。8月21日苏联红军进抵沈阳,美国救援人员即会同苏联军事代表,去到盟军战俘营,解除日本监管武装后,召集所有战俘人员,举行解放战俘仪式。
8月29日,由19人组成的美国战俘善后处理小组,从昆明基地乘飞机来到沈阳,主持迎接被俘人员回国工作。从9月10日起,战俘分批从沈阳乘火车到旅顺军港,再分乘美国船只“救援号”和“高尔伯特号”,途经冲绳岛,首批于11月2日抵达美国旧金山港,后来还有几批被俘的美军回国,共计一千三百余人。至于少数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被俘人员则分乘另外船只,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
埋葬于侯家岗子墓地里的盟军战俘尸骨,也由美军负责从244座坟丘中分别挖掘出来,装入新制成的木匣里,运回美国,安葬于死者各自故乡或公共墓地里。回国后还健在的昔日共患难战俘同伴们,每年还去新坟前祭扫,勿忘美利坚合众国的官兵,在二战时,曾当过日军的战俘,备受日军侮辱、虐待和屠杀的悲惨史。
1942年9月,日军从菲律宾盟军战俘中,挑选体力好,或有点技术的1700人,从马尼拉七号码头,登上日本“鸟取号”货船,向朝鲜半岛釜山开去。海路上经闷热不透风的折磨,外加饮食少受饥饿,或患有痢疾与疟疾等重病的摧残,死亡了不少人,皆被投入大海里消失。到达釜山后又有一些战俘转移到别处,所以当11月11日,从釜山乘火车到达沈阳时仅是1300余人。后来,又陆续运来少数的几批人,总数为两千余人,多为美军战俘,英军较少,澳大利亚籍仅有几人。平均年龄26岁,最大的62岁,最小的17岁。最高军衔是英军少校伯特·皮蒂。先是尽皆关押于沈阳北郊原东北军的北大营院内。12月16日,日军正式批准建立这所美英盟军战俘集中营,内称“奉天战俘收容所”。沈阳旧称奉天,因对外严格保密,故在当时即鲜为外人知其内幕,直至尘封了五十多年后,方才显露其罪恶原貌。
虐待折磨死亡多新建一处“美国坟”
最先来沈阳住进北大营院内的美英战俘,一路上经残酷折磨,身体都很虚弱了。所住的房屋多是木板房或半地下的地窨子,身上盖的被子又少又单薄,身下铺的是高梁杆垫子,当时的沈阳多是-30℃左右的冷天气,原本生活在热带东南亚的美英战俘,仅是这突遭特异寒冷,即不堪忍受了。伙食又极差,高梁米饭加没有油水的稀莱汤,还吃不饱。特别是原有疟疾和痢疾的患病人,由于一时水土不服,顿使老病号加重,新病号增多。日军监管人员又不给投药施治。从11月15日起,即见有战俘死去,至次年的1943年4月5日止,在151天里,竟死亡201人,曾有一天死了五个战俘。
如何处理战俘尸体,在当时严寒冬季,无法挖掘冻土立坟堆埋葬,便将尸体摆放到厨房旁边的仓库里,自然冷冻成东尸。待到1943年春季,大地解冻,由盟军战俘出工挖墓穴,然后用木箱装,破席子或麻袋片包裹,由平板车垃着,送到北大营西北侧500米远,名叫侯家岗子的荒地里埋葬,每一个坟堆前,都树立一个木制十字架。
后来死去的盟军战俘,也葬入这个名为侯家岗子墓地呈,当地百姓称之为美国坟,并扩大成1500平米的坟地。日军还特地雇用一户石姓人家,负责看管此墓地,不准中国人进入外,主要防范邻村百姓人家的牲畜进入坟区,吃草或踏坏坟堆,撞倒十字架。
饿肚服劳役受虐待逃跑抓回来即枪杀
1943年7月29日,所有的盟军战俘,都迁入日军在今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8号新建的战俘营里。营区占地约五万平米,正中分建三栋二层楼营房,四周高高的围墙上,架设高压电网,四角高墙上各造一座岗楼,作为日军日夜持枪监视哨所。
战俘营统由日本关东军指派松田元治少佐,带领百余名监管人员,实施军事化监管,每座营房的每一层楼,都分作上下18个框架。所有战俘在统一编号后,再10个人编为一组,选战俘一人为组长,住进一个框架的床铺上,睡觉、吃饭、领受日本监管人员训斥,都在这框架里的床铺上。故此每一栋营房里,如同鸡笼子式的住有六百余人,拥挤不堪。室内夏天闷热,冬季寒冷无比,出工罚劳役,倒有如“解放”。
战俘营里做饭、打水、清扫、理发,乃至医生看病等杂务活,都从战俘中选派专人承担。
盟军战俘最苦的差使,是为日军的“以战养战”出工服劳役,几乎是大多数战俘,定在每天早7时,整队在日军看押下走出营房,步行500米,去到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穿上绿色服装,干着车工、铁工,或各种重体力活计,直至午后17时集合整队,18时方可回到营房。体力衰弱或因吃不饱饭而完不成劳动任务的战俘,必受罚,或站在烈日下暴晒,或任凭大雨浇淋,或在严冬日站立挨冻。最为狠毒的是战俘营二号头目——石川上尉。他身高一米五,体重一百多斤,活像一个树墩子。石川一脸横肉,性情暴躁粗野,专以殴打战俘为乐。犯在他手里,轻者一顿拳打脚踢,重者即行武士道大背摔倒地上,几天不得止痛,战俘们都叫他为“公牛”。如果反抗了哪位监管日军,或故意不行军礼问安,多被关进禁闭室里,如果10天不放出,冬天必冻死,夏天则闷热窒息亡命。
面对如此折磨与虐待,大胆的战俘便谋划逃跑。1943年秋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约瑟夫·查斯坦,带领两个美军战俘,翻越高压电网逃跑了,这可气坏了日本监管头目,先将原同组的组长关押起来,而原本同组的战俘们,被殴打一顿后又少给三天口粮,饿肚出工。
时过不久,逃跑的三个人,在中苏边境上被日本关东军捕获,并于同年遣送回到战俘营。五花大绑拉到三座战俘营外,游走示众多次,但见三个人都被打得遍体麟伤,浑身是血,走路都十分吃力。20天后,日军枪杀了这三个美军战俘,埋葬入侯家岗子坟地里,坟堆前都立了一根木桩,写上了各自名字,却没有立十字架。
日本投降后生者回国死者迁葬故乡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几个日军监管人员得知广岛已成废墟,自家人都死光了,即发疯地抓战俘非打即骂撒气泄恨。日军头目还接到上级绝密通知,必要时可在8月29日左右,将所有盟军战俘全都杀掉,还选好了掩埋尸体的地点。
所幸的是美国战略情报处派出的营救战俘人员,由翰奈西少校带领六名队员从西安乘B24飞机,于8月17日跳伞降落沈阳,随之去往盟军战俘营看望了战俘,战俘们欢呼跳跃地见到了亲人,看到了生还回老家的希望。8月21日苏联红军进抵沈阳,美国救援人员即会同苏联军事代表,去到盟军战俘营,解除日本监管武装后,召集所有战俘人员,举行解放战俘仪式。
8月29日,由19人组成的美国战俘善后处理小组,从昆明基地乘飞机来到沈阳,主持迎接被俘人员回国工作。从9月10日起,战俘分批从沈阳乘火车到旅顺军港,再分乘美国船只“救援号”和“高尔伯特号”,途经冲绳岛,首批于11月2日抵达美国旧金山港,后来还有几批被俘的美军回国,共计一千三百余人。至于少数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被俘人员则分乘另外船只,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
埋葬于侯家岗子墓地里的盟军战俘尸骨,也由美军负责从244座坟丘中分别挖掘出来,装入新制成的木匣里,运回美国,安葬于死者各自故乡或公共墓地里。回国后还健在的昔日共患难战俘同伴们,每年还去新坟前祭扫,勿忘美利坚合众国的官兵,在二战时,曾当过日军的战俘,备受日军侮辱、虐待和屠杀的悲惨史。